陈副团长听了七连的汇报,没有因为下级表扬上级而沾沾自喜,而是仍然批评他们送狗伤人的行为。王文华就觉得,这个陈副团长,有境界,有意思。不像政治处个别人说的那么不堪。
由此想到怎么才是爱兵的问题?部队干部对战士们态度和蔼,半夜起来给熟睡的战士压被角是爱兵,陈副团长这样用骂人方式提醒战士们注意生命安全,不也是另一种方式的爱兵吗?
于是,就在脑袋瓜子里构思了一个陈副团长用严厉的方式爱兵的小故事。回到政治处办公室里就开始写。因为篇幅短,一会儿就写完了。
写完了交给郑干事审核,郑干事比较慎重,亲自找陈副团长签字同意,看到陈副团长满意地点了头,才盖上公章,让王文华把稿子发出去。
就是这一篇爱兵的小故事,打开了王文华上稿的“新账户”。稿子发出之后,先是军区《前进报》刊登,接着,中央电台军事节目广播。
王文华这个新闻报道组的新兵,终于攻克了中央级新闻单位的难关。等他回到小溪县报道组,柳絮组长听说他的稿子被《前进报》、中央电台采用了,就向他表示祝贺。
当时,王文华为了感谢柳絮组长对自己的培训和帮助,真想请大家吃顿饭,可惜,当时没有稿费,王文华每个月只有六元钱津贴,还要攒起来年末寄给家里。
所以,因为穷,他只能买一些水果请大家吃了,算是表示一点小意思。就这一点小意思,还反反复复被柳絮组长念叨,说是让他破费了。
这一天,《省报》刊登了柳絮组长亲自写的一篇县委领导班子学习伟大领袖著作、指导全县工农业发展的工作经验报道稿。县委书记非常高兴,特意来到报道组把柳絮组长表扬了半天。
王文华看到这件事,觉得很受震动。一篇新闻稿,怎么让县委书记这么激动?柳絮组长就告诉他:“真正的新闻报道绝不是单纯写好人好事。
“写好人好事,那是对新闻报道最浅薄的认识。真正的新闻报道要能够对面上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让其他的单位都能跟着学,这才是文字领导的真实意图。
“县委书记之所以高兴,就是因为这一篇新闻稿写出了小溪县委的学习水平、工作水平和思想水平,他们的做法会指导全省都去这样做。这也相当于省委对小溪县委工作给予了肯定。
“文华,如果你想做一个‘名记’,必须过写‘工作消息’这一关,这样的新闻稿,才能体现新闻工作者的高水平呢!”
王文华听了,就去翻看近期的大报,果然,一看,这些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工作消息。怪不得那个郑干事虽然身为宣传干事,写了几年新闻稿也没有几篇稿子见报。
也没有哪一家电台广播过他的稿件。但是,因为几年前他写了一篇反映团党委狠抓军事训练的新闻稿被《前进报》采用了,就凭着这一篇稿子的老本,他一直稳稳坐在宣传干事宝座上。
看来,新闻稿能不能引起本单位领导重视?关键在于报道组能不能写出高质量的“工作消息”,这不仅仅需要新闻工作者有较高的文字水平,更重要的还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水平。
写这样的稿子,不经过一番修炼肯定是过不了关的。
在七十年代,年轻人当兵是时尚,军人身上的一切都是时尚用品。自从来到小溪县报道组,王文华那一顶军帽就被几个小伙子轮着戴。
有时候,他们还趁天气热、王文华穿衬衣的时候,把王文华的军装穿在身上,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招摇撞骗。
与四个小伙子相比,两个女同志就比较收敛。她们两个人虽然不戴军帽,却对王文华的军用挎包感兴趣。有时候,两个人逛街,就把那个军用挎包背在身上。
这一天,那个姓左的大姐没什么事了,就拿起王文华的挎包在上面绣字,柳絮组长以为她要绣流行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没想到,绣出来一看,却是“榴闻”两个字。
“榴闻”是王文华所在团报道组的笔名,为了避免名利思想作怪,当时的报道组都有集体笔名,发表稿子必须署集体笔名,不允许署个人的名字。
“榴闻”,就是指榴弹炮团新闻报道组的意思,没想到,左大姐绣的这两个字,让王文华获得了一次与新华社记者的邂逅,成了朋友。
这一次,王文华去丹东市东沟县连队,回来时,乘坐了丹东至北京的直快列车。他的座位对面是两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其中一个男人看到王文华挎包上的“榴闻”两个字。
就问:“解放军同志,你这‘榴闻’二字做何解释?”王文华笑了笑,就把这个集体笔名告诉了他。
“啊?你是新闻报道组的?”这个男人听了,惊异地问道。
“是啊。”王文华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对新闻报道组感兴趣?
“你猜一猜,我们俩是干什么的?”中年男人听了,笑一笑问道。
王文华一看,对面两个人好像是老师,但是,一看风尘仆仆的样子,又像是采购员。怕把人家的职业猜低了,不敢说。就试探说:“你们两个,好像是大学教授。”
两个人一听,哈哈大笑了,另一个男人说道:“嗯,猜得差不多。告诉你,我们是新华社沈阳分社的记者。”
啊!王文华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说道:“新华社,那是中国新闻第一大家啊!说你们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不为过吧!”
“嗯,现在,人民日报、中央电台,都从我们的新闻稿里寻找新闻资源呢。这么说,可以。”两个人点点头,王文华就与他们攀谈起来。
听了王文华介绍自己的情况,两个人就建议说:“搞新闻报道的人,应该跟着首长行动,首长的行动往往是带有前瞻性,他们对问题的认识高,所以,新闻报道不能离开首长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