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了几个弯,王文华才以沈主任透露了会议部分内容的方式,感谢陈副团长为自己的提干说话。陈副团长听王文华说话实在,就说道:
“原来我是想让你回连队的,但是这几天一想,觉得不对劲。你这几年一直在政治处耍笔杆子,对于军事技术一窍不通,去了也没有发言权,怎么能进步?
“干脆,你就在这里呆着,万一将来有了培训的机会,你可以优先考虑嘛!”听到陈副团长对自己的事情考虑这么周到,王文华禁不住动情了,说道:
“陈副团长,虽然我们之间地位相差巨大,但是,你却无时无刻关心着我,王文华实在是感激不尽。”说着,把那条烟掏出来,放到桌子上。
陈副团长立刻把烟还给他,说道:“这烟这么贵,我们抽它干什么?我想戒烟了,你把它送给于教导员吧!他是个大烟鬼,哈哈哈……”
于教导员就是于干事,听陈副团长这么说,王文华就知道陈副团长与于干事关系不错。
看到陈副团长不想收这一条烟,王文华就后悔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买点水果、罐头、糕点什么的。
这些日子,因为报道组解散的消息没有定论,郑干事已经没有了搞新闻报道的热情。恰巧,这时候,军政治部宣传处的上稿量排行榜也不再通报了。
团部机关的人们马上嗅到了什么信息,就觉得部队政治工作的冬天到了,下一步,将是军事训练的时代。特别是在炮兵团这个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部队里,军事技术将决定一切。
王文华这些日子,正为在机关提干不成,下连队又不懂军事技术的两个难题困扰着,早晨突然听到了有人读英语单词的声音。
他循着声音走过去,一看,是俱乐部的电影放映员张红光。张红光是军区首长的儿子,他来到部队,就在俱乐部跟着老兵放映电影,平时,还在营区里画一些宣传画。
有时候,他也把自己的画作投稿给报社,报社也作为新闻插图刊登了不少。因此,王文华一直认为,张红光是个人才。
别的不说,单从他不摆高干子弟的架子,就与那些牛逼哄哄的高干子弟不是一个类型。看到王文华出现,张红光立刻停止了学习。王文华就抱歉,说道:“对不起,我打扰你学习了。”
张红光说:“没什么,咱们俩一起学……”说着,就把手里的《英汉小词典》交给王文华,说道:“你说前面的汉语,我看看后面的英语能不能说出来?”
王文华就说:“好的,我考你。”两个人配合学习了一阵子,张红光就说:“文华,你也应该复习一下文化课,如果将来恢复高考,你平时不复习临阵磨枪可不行!”
王文华听柳絮组长给予干事打电话说过送自己上大学深造的事,知道自己没有希望。说道:“我一个小老百姓出身的人,哪里有上大学的机会?”
张红光看他情绪低沉,就说:“事在人为嘛!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将来不管干什么,没有文化可不行。你表现这么优秀,将来一旦有机会,陈副团长一定会想着你的。”
虽然张红光讲的是大道理,但是,王文华听到心里去了。自此,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就跟着张红光一起学习英语,顺便,也把初中的课程捡了捡。
王文华名义上是初中毕业生,十年文化水平,实际上真正的正规学习只是学到了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的课程,是在“复课闹革命”的短暂几个月突击学完的。
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初中课程只是扎扎实实学到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的课程虽然学了,但是学的浮皮潦草。
于是,就跟着张红光这个高才生一边学习英语,一边恶补初中三年级课程。张红光是高中二年级毕业,辅导王文华绰绰有余。
幸亏这一阵子恶补知识,为王文华的下一步进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天,团司令部作训股接到了一个培训通知书:为了培养现代化的炮兵技术人才,经过军区首长与沈阳炮兵学院协商,决定共同举办一期炮兵指挥员培训班。
作训股是团司令部的要害部门,作训股长在军事训练问题上有相当大的发言权。他把通知送给陈副团长签字时说道:
“说是培训班,实际上学习的课程都是按照大专班的课程设置的。有人说,这个培训班结业的学员,很可能会发放炮兵学院的大专毕业证书。”
“嗯,如果是这样,让王文华去行不行?这个神炮手,自从记了二等功,我们除了那一张奖状,我们什么也没有给过他。如果将来江副司令员问这事,我们不好交代。”
“王文华倒是有培养价值。可是,他的文化水平怎么样?听说这一次学员去了要进行文化考试,不及格者会被退回来。”作训股长提醒说。
“差不多吧!我听说他这一阵子总是和张红光在一起学习功课。”两个人研究之后,果然,作训股长的话就被验证了。
几个高干子弟的父母亲分别打电话给政委和团长,要求团首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培训班里学习。看来,发放大专毕业证书的事情是真的。
可是,接到电话,两个团首长为难了。一共就三个培训名额。团里算上张红光,一共三个高干子弟。如果把名额给他们三个人,连队战士就彻底地没有机会了。
而且,团政治处还有一个陈副团长心心念念惦记的王文华,王文华提干不成,如果培训班也不让去,陈副团长这个老资格一定会发怒。
想来想去,政委只好拿起电话,凭着自己在军部工作的履历,向军司令部作训处长申请增加一个名额。
“就增加一个?”处长听了,问道。政委马上后悔了,我为什么不多要几个名额?张一次嘴就又一个名额,亏了!
接着,处长就说:“你告诉那些高干子弟的老子,这一次是去参加考试,不是我们保送他们的孩子上大学,考试不及格,还要退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