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文华把火车票递给他们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就见那位年龄比较大的记者说:“文华同志,我们两个对你的热情接待十分感谢,为了表达我们的情谊,这个《采访证》送给你。
“有了它,你可以走遍祖国各地的学校采访红小兵事迹。写了稿子就寄给我们,我们保证优先采用。”说着,把那个红塑料封面的《采访证》送到了王文华手里。
另一个年轻一点的记者又说道:“这个采访证很宝贵,一般一年只能外发十几个。这算是我们私人之间的情谊表达。希望文华今后多多为我们写稿。”
王文华仔细一看,竟然会是一个《中央电台特邀通讯员采访证书》,没想到,自己恭敬了两位记者几天,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收获?看到这个珍贵的证件,王文华简直要欣喜若狂了。
复原后,王文华在走投无路的困境里,正是凭着这一个宝贵的证件,采访了家乡附近的学校,不仅得到了第一笔稿费,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爱情。从此,王文华的仕途生涯开始起飞了。
送走了两位记者,王文华用手不停地抚摸着那个宝贵的《采访证》,感慨万千。多亏陈副团长提醒自己这是新政委对自己的考验,才让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做了这一次接待工作。
如果不是陈副团长提醒,自己只是漫不经心的应付差使,人家肯定不会把这个采访证送给自己。这个证件在别人手里也许会一文不值,但是,对于王文华,却是生命攸关的存在。
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他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新闻报道事业,也许会付诸东流了。现在,有了这个东西,他还可以继续写下去。就算是离开报道组,他仍然有采访写作的资格。
可以说,有了这个证件,他心里的底气足了许多。他相信,只要将来能够让他在写作上大显身手,他就有了立身之本,走向社会就有了一块响当当的敲门砖。
但是,让王文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证件不仅仅让他采访时通行无阻,连他出门买火车票、吃饭、住宿,都能受到服务行业的照顾,看来,这个证件,起到了《记者证》的作用。
也许是采访证件本身没有什么,但是,“中央电台”这几个字太吓人了!当时,电视机没有普及,收音机却家家有。人们只知道有中央电话台,不知道还有中央电视台。
按照当时的说法,中央电台传达的是党中央的声音。哪个人敢小看中央电台?所以,只要亮出这个证件,一般人都会肃然起敬。哪里会敢怠慢几分?
当然,获得这个证件是两位记者的对他个人的情谊表达,他没有必要把这件事告诉郑干事和新政委,只是告诉了陈副团长和于干事。
他觉得,姜还是老的辣!如果不是陈副团长指点,他哪里会有这样的偏得?看来,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陈副团长与自己接触不多,却显得投缘。
陈副团长与于干事、柳絮组长一样,都是自己的贵人。但是,他们帮助自己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
于干事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柳絮组长对自己有授业之恩。而陈副团长,作为一个大首长,对自己轻轻一个点拨,就让自己受益匪浅。
不过,拿到这个证件,自己只是具有了采访写作的可能,如果让他离开报道组,在部队这个管理严格的环境里,他想自己采访、写作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可是,能不能留在报道组?或者是报道组会不会解散?这些事情一直悬着没有答案。王文华已经没有了工作计划,只是在政治处打杂。
今天抄抄材料,明天送一送通知。前途在哪里?连郑干事也不知道。这一天,他正在组织股抄写一份干部考核材料,忽然听到隔壁的会议室里吵了起来。
他想起来了,今天召开团党委会议。这个墙隔音效果太差,会议上一旦有人大声说话,内容就会传过来。
他想起部队的《保密条例》来,战士们,对于上级领导的话,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于是,就静下心来抄材料,尽量不偷听。
可是,一会儿,他觉得不对头。会议内容竟然会说到了自己的事情。这一下,关心自己的本能让他张大了耳朵。
陈副团长的声音:“我说你们政治处那些外调就是多此一举。当年王文华上战场打坦克,你们为什么不搞一搞外调?看看他够不够上战场的条件?
“再说,他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就算是有历史问题,与他有什么关系?难道说,一个人的老子有问题,儿子就不能上战场保卫祖国,杀敌立功了?
“伟大领袖说过,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嘛!江副司令员当场称他为神炮手,也没有搞外调,调查他父亲的历史有没有问题?难道说,江副司令员错了?
“我看,咱们的思想应该适应部队工作正规化新形势,从军事训练需要出发提拔干部,不能再搞政治挂帅、政治统帅一切那一套了。”
陈副团长看来是要为自己的提拔慷慨陈词了。果然,他发言之后,没有一个人反驳,会场静默了半天。
“老团长,你的讲话有道理。”新政委的话打破了会场的寂静,但是,新政委在肯定陈副团长的话有道理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说道:
“王文华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可是,现行的提干方式就是这样,必须查干部的祖宗三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人才,咱们先放一放。
“沈主任,你让郑干事征求一下王文华意见,看看他愿意下连队还是继续在报道组待着,我们尊重他个人意见,好不好?”
沈主任是政治处主任,他点了头,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虽然偷听领导讲话不光彩,但是,听到陈副团长这么力挺自己,王文华不能不表示自己的谢意。
到了周六晚上,他估计陈副团长家没有客人,就去军人服务社买了一条精装的“劲松”烟,来到陈副团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