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面对这一现实,第四军许参谋长不服气呀!他大声地与郑参谋长叫板:‘如果我的王文华回来,管叫你这乌龟壳有来无回!’

“在许参谋长强烈的要求之下,也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军区裁判组同意了许参谋长的要求。那么,真正的车炮对抗赛才开始较量。

“为了体现坦克的威力,那位坦克班长没有直接冲向火炮,而是将靶场上的一棵大树咔嚓撞断,想通过心理战给这边炮兵班长来个下马威,没想到,这位炮兵班长不吃这一套,

“后来,那辆坦克气势汹汹冲过来时,炮兵班长沉着应战,一直不开炮,即使是后面的首长大声地催促他‘开炮开炮’,他依然沉静观察坦克行进路线,寻找它可能出现的破绽。

“结果,高速行进的坦克不知道怎么回事,车体在颠簸地行驶中没有保持好自己的姿势,就在坦克距离火炮40米时,它的什么破绽让英雄炮抓住了,一炮,坦克履带被打中,

“一般来说,坦克履带被炮弹击中,应该说是废了。可是那辆坦克上的几个人却钻了出来,以极快的速度修理好了履带,坦克车再次气势汹汹地冲过来,而且还连连开炮,

“真正考验英雄炮的机会来了!只见这一尊英雄炮不为坦克炮火所惧,沉着冷静发了一炮,正中坦克要害部位,坦克起火了!这一下,裁判组才最终宣布:火炮胜,坦克败!

“同学们,你们以为火炮击中坦克,仅仅是扳回一局这么简单么?你们以为这一场车炮对抗赛的结果应该是平局么?非也!

“因为,参加对抗赛的那辆坦克,是新型的改装后的坦克,而那门火炮,则是依苏军56年生产的85加农炮仿制的反坦克加农炮。

“这属于50年代技术与70年代技术不平等的对抗。能够在这种不对等的条件下展开对抗而且能取得胜利,应该是火炮的成功!我们的那位王文华炮手,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嘻嘻!”不知道怎么回事?马教授讲到这里,下面的同学窃笑了,不一会儿,甚至于出现了“哈哈”的笑声。

“怎么了?同学们,我哪儿讲的不对吗?你们怎么都笑了?”马教授没想到自己这么严肃的讲课竟然会出现了嬉笑的声音。

“马教授,他……就是王文华!”班长站立起来,向马教授说明情况。

“什么?!你是王文华?你就是那个击毁新型坦克的英雄炮手王文华?”马教授听班长一说,顿时瞪大了眼睛。

“报告马教授,我是第四军炮兵团八连一炮瞄准手王文华。”王文华就正式的介绍了自己,

因为马教授讲战例时称自己是英雄炮班长,他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报道组的报道员了。

“啊哈,我见到英雄了!”马教授说着,就从讲台上下来,前来握王文华的手。

王文华见马教授走下了讲台,连忙立正敬礼,谦虚的说:“英雄,我不敢当。不过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

“呀呀,那可不是死耗子!那是有色金属,金戈铁马的现代化利器呀。我见过很多的神炮手,平时打木头靶子习惯了,

“听到坦克车轰隆隆响的声音就吓得手足无措了。面对那个气势汹汹的庞然大物,你怎么那么冷静呢?”

“因为,我知道,即使是再现代化的武器,它也有缺陷,也有软肋。”王文华平静的回答。

“那……你说说,这一款坦克的缺陷和软肋是什么?是履带部分么?油箱部未么?”马教授一边问,一边回到了讲台上。

“它的缺陷和软肋,除了履带部未,还有它的腹部,发动机散热器。这都是炮手射击前应该寻找的目标。”

“人家有那么厚的装甲保护,前进时又是正面冲击你,这些软肋你怎么能寻找得到?”马教授提的问题很关键。

“正常行驶我们是难以寻找到的。但是,它一旦高速前进,就要颠簸,一旦颠簸起来,这些部位就难免不暴露在外。

“我的第一发炮弹,本来是瞄准了它腹部的,但是炮弹飞行的误差,让我打到了履带上。”王文华据实而述。

“同学们,听到没有?这就是中国古老的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具体运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马教授听到王文华这么说,似乎是切合了他的讲课内容,十分的高兴。

“王文华,据我所知,你入伍后不在炮班工作。你怎么对这种坦克构造这么了解?”

“是……是……是有高人指点。”王文华本来不想说出张老将军的事情,但是,面对马教授,他不好意思隐瞒事实。

“哪位高人?”马教授紧追不舍。

“军区军械处一位老首长。”王文华实在不愿意说出张老将军的名字。

“看看,这就更证明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了。同学们,你们要记住:将来在战场上,研究敌人比研究自己更重要。

“美国一位著名统帅就说过:当敌人进入了我们的火炮射程时,我们也处于敌人炮火的射程之内。王文华如果不研究这辆坦克的弱点,他能沉静地等待时机吗?

“他能坚持到坦克火炮相距40米才开炮吗?40米,什么概念?那基本上是坦克快要顶到炮口上了!一般的人,谁能挺得住?他为什么挺住了?除了他个人的心理素质好。

“更重要的是,他了解敌人,知道敌人的软肋在哪儿?这就是战场上两军对垒时最重要的因素!王文华啊,这课,你可以来讲的。”

“不敢不敢。”王文华连忙站起来说道:“马教授的课讲这么精彩。我都恨自己没有速记的能力全盘记录了。你请继续讲!”

“王文华啊,我听说,那天击毁坦克之后,你们的许参谋长当场就承诺给你记了二等功?”

马教授的讲课看来是很灵活的,该严肃时严肃,该活泼时活泼轻快,一点儿也不死板。

“是的。他这样说过。”王文华知道马教授要拿自己来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了,就点头称是。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