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如何平叛一事上,老燕王赵忠和太子爷赵瑞,这对父子二人可以说是互不相让,也由最开始的争执,逐渐演变成了争吵,两人真的那叫一个脸红脖子粗。
徐丞这位内阁首辅,则是一如既往地选择紧跟老燕王的脚步,支持抽调京营兵马进行平叛,不耽搁上古关方向两军的战事。
而陈治华这位才被点了名的内阁阁员,自然也是选择支持陛下和首辅大人的观点,他可没这个胆子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唱反调。
至于张敬林和同时身为户部尚书的齐永怀却是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太子这一边,尤其是齐永怀,这位燕国朝廷的“财神爷”,态度最是坚决,毕竟能省一笔开支,他这个户部尚书就会好当一些,这可是实打实的切身利益。
没办法,这么些年,户部这个家是越来越难当了,可以说燕国朝廷六部尚书当中,最难的,就是他这位户部尚书。
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谁说谁有理,难分高下。
吵极了眼,老燕王甚至对着太子怒斥道:“整个朝廷,就属你喜欢挑着头地跟寡人唱反调,寡人看你这太子是不想当了!”
可就这,也没把太子爷赵瑞给吓到,仍然是硬着头皮,梗着脖子,死活不同意抽调京营的兵马。
赵晏站在一旁,一直都在冷眼旁观这一幕,眼下这种情形,虽然不是常有,毕竟老燕王这么多年一言堂惯了,但偶尔也会出现。
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这便宜老爹那纯粹是小耗子喝猫奶,玩了命地咗啊!
赵晏这位当朝太子爷,该怎么去说呢,平日里的确是和和气气、唯唯诺诺不假,对待老爷子也是打心眼里惧怕,但有些时候,在某些事情上,偏偏骨头硬的狠,会变得非常不好说话。
这当中,基本都是朝廷的公事,尤其是在钱这方面,俩人甚至蹦绷着高地吵,但令人奇怪的是,每次争吵,被激怒的老燕王都会当场撂下几句狠话,但事后从没兑现过,太子爷赵瑞也从未因此而受到惩处,而且总的来说还胜多输少。
赵晏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好像是为了开凿河运的事情,老爹和老爷子有了分歧,那次吵得可比这一次凶多了,也是在这养心殿,殿里的东西当时全都被砸了个精光。
事后,得胜归来的太子爷,找到自家儿子,不停吹嘘当时自己有多“神勇”,具其本人所说,当时颇有一种伸长了脖子去给老爷子砍的气势。
来来来,朝这砍,不砍死我,我就还得跟你吵,这条渠必须挖!
只不过,男人当时在吹嘘的时候,根本没注意到,自己两条腿其实还在打颤呢。
而那个还十分年幼的赵晏,当时曾问过一句:“爹,你就不怕爷爷一怒之下,真跟你动真格的?”
男人当时仔细想了想,然后笑着认真地回道:“不会~老话说得好,虎毒尚且还不食子呢。而且别看你爷爷那人,平日里对你爹我就从没有个好脸色,拿你爹我骂着当涮嘴玩,但实际上啊,他老人家打小就最疼我了,就是藏着心里不说,表达的方式有些特殊罢了。”
虽然当时没有镜子,但赵晏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最终,赵晏在沉默很久之后,只是踮起脚跟,拍了拍自己老爹的肩膀,默默叹了口气。
对于自己这便宜老爹,和老爷子这两个人呢,赵晏有着自个儿的评价。
一个是一文钱恨不得分八瓣花,一个则是掉油锅里的钱都恨不得捞出来花了,一个精打细算抠门至极,一个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毫不心疼。
经济账,老燕王是很少算的。
不得不说,从某些方面而言,这份评价还是相当中肯的。
这对父子二人,不只是在性格上,其他的方方面面也都大有不同,甚至是天差地别。当然了,老燕王这几个儿子当中,也不是没有与老燕王相像的,最起码赵晏觉得他那位二叔,各方面就都挺随老爷子的。
事实上,对于朝中的这些事,赵晏并不愿意去花费太多的心思,而他刚来到这方世界时,情况却与现在恰恰相反,那个时候常常忧虑于燕国的存亡,甚至想着作为太孙,如果哪一天能够顺利继位的话,能否率领燕国将士扫平九州,打出一个太平世道来,是往后的日子里一点点发生了改变,转而一心扑在了武道上,如今就希冀着有一天能跟着师傅一块行走江湖了。
这场争论(争吵),最后到底是分出了个结果,各执意见的双方各退一步,即从京营抽调三千兵马,再从边军抽调五千兵马,总计八千兵马,入忻州平叛。
整个燕军当中,京营和边军这两支军队,不仅是战斗力突出,在人数上也是最多的,此次边军入关,并未抽调走全部兵力,上古关还留有相当部分的兵马用以防守,抽调五千兵马虽说有些影响,但在上古关没有面对太大威胁的情况下,也勉强可以接受,再多就不行了。
至于从京营抽调的这三千兵马,相对于京营庞大的体量,可以说是完全不值一提。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领军将领的选派,以及具体如何指挥平叛,那就是兵部的事情了,不是在场的六人能过问的。
燕国六部当中,兵部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吏部、礼部、刑部、户部,这四部的尚书一般都会入阁,也就是组成内阁的四位阁臣,外加一位内阁首辅。
如此一来,内阁人数大多数时候就会维持在五人,偶尔会有增减。
工部则由于种种原因,地位最低,尚书一般不入阁。
而兵部虽然同样无人入阁,但其原因却与工部不同,燕国兵部历来为六部之首,却常不设尚书一职,只有左右侍郎,太子和内阁也几乎从不会插手兵部的部务,只有老燕王才能过问。
第一件事议定后,下面就要议平叛之后的事情了,毕竟平叛只是第一步,照如今的情况来看,忻州南部诸县受此次卫人反叛的影响会很深,平叛过后留下来的肯定是个烂摊子,如何处理,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陛下,臣以为,此次忻州的卫人反迹已露,足以证明这些人是贼心不死,朝廷对其绝不可姑息养奸,以前朝廷的政策还是太过宽容,待叛乱平定后,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日后定会重蹈覆辙!”
“臣附议,甚至臣斗胆建言,不只是叛乱平定后,此次我燕军入忻州平叛,也可效仿当年,狠开一番杀戒。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么些年过去,忻州那些卫人恐怕都忘了当年的教训了,否则哪里敢如此胆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