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淡淡问道:“可知宝玉轩加工坊?”
贝初夏点头:“您放心,我去过您的住处,可以找到。”
“哦?”
孟朝歌挑眉,抬起的脚步一滞。
贝初夏连忙解释,“之前,我随同秦夫人一起去过。”他那会儿喝得烂醉如泥,估计对她也没什么印象,不然早就认出来了。
后面她又补上一句:“我只是敬仰秦夫人,并无深交。”
她能看出来孟朝歌并不喜欢和秦夫人打交道,说实话她也不喜欢,只是人在屋檐下,没办法的事。
秦夫人做生意多年,家底丰厚头脑灵活,手段泼辣擅长算计,她一弱姑娘家家的,啥底牌没有,就别往跟前凑了。
孟朝歌没再多说,头也未回大步流星出了茶馆,修长的身影很快消失不见。
原来他并不是进来喝茶的,而是看见她手里的玉扣专门过来找她。
贝初夏把玉扣小心翼翼揣进怀中。这东西价值昂贵,来路兜转,一定得保管好。
休息了一会儿,她去街上买好材料便回了竹苑。
刚进院子,鱼婆就风风火火迎了过来:“夏姑娘,你可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
“有人带话给我,说我相公不小心砸伤了腿,我得回去照应一下。”
“行,那你快去吧,沉住气别着急。”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她能理解。
吃过午饭,贝初夏画完几幅扇面,把它们放到院门口的大树阴凉下头等自然风干。
鱼婆不在,下午她自己拎了货物去了永乐街。
街上的商贩看见她亲自过来,都纷纷笑着打招呼,格外亲切。
自从贝初夏把简易竹架的作图,给大家伙分发下去之后,现在再看附近这一溜商贩,全都用上了高大上的竹架,轻巧又方便,还整齐美观,形成了永乐街西头的一个特色。
“大叔,你这个架子做的好啊。”贝初夏笑眯眯道。
这位最初向她要图纸的大叔乐呵呵一笑,“我卖的饰品种类繁多,又小巧,便让木工又做了个改良,加了些格子。说到底还是得多亏了你。”
大叔对她依然满满的感激。
贝初夏摆摆手,“这不算什么,大家方便就好。”
下午过了午睡时辰,茗香楼前面开始热闹起来,人流攒动。带来的折扇很快卖出去大半。
没有顾客的时候,贝初夏就拿了纸笔在纸上描描画画,把脑子里的图案灵感记录下来。
不远处,有一位贵妇前呼后拥冲着这边走过来。
贝初夏一直没抬头,所以并没有看见这一幕。
直到几人在摊子前面站定,眼底的余光多了几双绣花鞋的影子,她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
其中一名丫鬟趾高气扬问道:“我家夫人想在你这里定做一对高档对扇,什么时候能做出来?”
眼前的贵妇正是县司吏的夫人,前几日贝初夏在聚仙楼时见过。当时这位司吏夫人可是和自家的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女儿李婷婷一同站在秦若兰那边,对她冷嘲热讽过。
等李夫人看清眼前这张脸时一愣,很快就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明显已经认出她是谁。
不过贝初夏可不是和钱财过不去的人,从座位上站起身,笑吟吟冲着李夫人行了个礼,“不知李夫人喜欢什么样式的?”
每个人对高档的概念不尽相同。折扇种类繁多,除了工艺还有材质,都可以用档次来划分。
材质上来看,做折扇扇骨的材料有竹木牙角四大类,其中相对来说竹类为最佳。而竹类中又以湘妃竹、梅竹、紫竹等较为名贵。当然并不是说金丝檀木、象牙做的就不值钱,这里只是个相对的说法。
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谁知道这位贵妇是想要哪种档次。
李夫人在嫁给县司吏之前,是里正的女儿,从小也被家中当做千金名媛来培养,琴棋书画、闺阁女红样样精通,也算个才女。
但是因为父亲品阶不高,眼界学识有限,所以论起整体学问来,终归是半瓶子晃荡。
她蹙眉想了一会儿,道:“我要的,自然是最高档价格最贵的。”反正价格越贵,应该是最高档的,这是必然,她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咳咳。
“李夫人,有句话请先容我说到前面,你也看见我现在的规模并非大户,财力有限,所以你若是想定做如秦家小姐那种名贵的湘妃扇,建议还是去静善斋瞧瞧,比较合适。”
贝初夏有自知之明,没有那金刚钻,坚决不揽瓷器活。贵妇名媛圈里的流行时尚,她现在还没能力抓住。
然而还没等李夫人开口说话,她身旁的丫鬟却突然沉下脸不乐意了,“若是静善斋能做,你以为我家夫人还会来你这里?别以为我家夫人高看你一眼,你就故意拿捏一把,摆臭架子想给谁看?”
“……”
贝初夏觉得冤死了,这丫鬟好不讲道理,她拿捏什么了?又哪里摆架子了?
难道她说得不对?只要有钱,想从静善斋定做什么样的扇子不行?明显是既不想花大价钱,又想定做高档精品,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李夫人脸色也不太好看,估计心里想法和自家丫鬟一模一样。
碰上这种“我贵我有理”,想以权势压人一头逼人强卖的顾客,简直让人无语。
“请夫人看一眼我摆在外面的扇子,就明白了。”
李夫人骄傲地抬起下巴,微微一瞥,看见摆着一溜用普通楠竹做扇骨的折扇。扇骨雕工和扇面画功倒是很深厚,看起来和静善斋的折扇差不了多少。
“这把卖多少钱?”她指着其中一把问道。
贝初夏看见那是所有里面最贵的一把,看起来这李夫人也是识货的。
“五两银子一把。”这把不光扇骨雕得精致,就连玉坠和流苏做的也极为精致,材料都是用得最好。
李夫人脸上闪过一丝异样。
这种档次的折扇,若是在静善斋得要二十两银子,贝初夏要的价格的确很实惠,一对价格才十两纹银。她想了一下,问道:“这把比起苏小姐那一对,档次如何?”
苏潇婵?
贝初夏如实答道:“这把比起苏小姐那一对折扇要贵,自然也精致许多。”
苏潇婵买走的那一对,是她的处女作,现在的做扇手艺,可比那会儿要好很多。而且从材料上来说,扇面和笔墨方面选择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很好。”李夫人点点头,“那就按照比这把整体档次再高些,来定做好了。”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