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瞒将军,我贩此物,正是见他威力奇大,想拿去卖给和清军作战的大明军。”

周显仔细观察他神色,见其不似作伪,喜道:“那咱们这生意就更做得成了,不过你卖东西要小心,别被人连本带利收了去。

我有个老哥,在叙州府做大队长,不如我附上一封信,你去可以找他帮忙,或者直接卖给他也可以。”

李晟光从小衣食无忧,倒真不是为挣钱,摇手道:“只要东西到该要的人手中,就是送又有何妨?将军军中既有故旧,那是再好不过。”

周显这才确信,此人是个热血青年,根本不是来做生意的,不过相比和那些市侩商人交道,周显宁愿选择李晟光,便劝道:

“浊本的生意,并非长久之计,我不赚钱,就不能扩大生产。你不赚钱,又怎能长久维持?”

李晟光脸有难色道:“他们打清兵,我怎能赚他们钱?”

周显对他这样的人倒有耐心,开导道:“你赚他们钱,目的却不一定是为赚钱,而是为了能长久的支持他们。

有了银子,震天雷产量会越来越多的,你干得好,我就全全交给你代卖。

我的东西不是捡来的,你不赚钱,如何能接的下来?万一落到黑心商人手中,偷偷拿去资助清军,却不是适得其反么?”

八个商人听他二人一番对答,方知周显是真心要谈生意的,倒有大半想接,只是被李晟光抢先接了去,更为可恼的是,周显竟将以后的生意都给了这愣头青,却还有什么希望。

当今正是乱世,烽烟四起,刀枪剑戟都是紧缺货,何况周显的震天雷威力奇大,何愁不能高价卖出?

李晟光不答,倒正合了几个商人心意,也不怕驳了李掌柜面子,皆争先恐后表态。张掌柜道:“我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贺掌柜道:“我可以贩去云南。”孙掌柜昂然道:“我可以贩到广东去。”

李掌柜见众人挖墙脚,着急道:“将军说好给我儿晟光的,你们怎能不守规矩?”说话间向儿子连打眼色。

周显哪有功夫与这些商人玩心计,出于长久着想,咳嗽一声,止住众人啰噪,缓缓说道:“这震天雷我已经交给这位李兄了,我也不是光卖东西,我还要卖东西,你们何不问问我要买什么?”

贺掌柜早前痛失良机,这次抢先问道:“老头斗胆,敢问将军,想买些什么东西,粮草、布匹、药材、盐铁,只要将军想要的,小老儿都能代劳。”

周显摇头道:“这些肯定是要的,不过下面人自会去采办,用不着我亲自来谈。我要的,第一是匠人,三两银子一个,用震天雷抵账。”

明末粮贵,一两银子可买近将三担粮食,清军攻入川省,嘉定府以北必定人命如草芥,如去那边,虽然危险点,但做人贩子简直是善举,何况匠人是贱籍,只要找对人,却值当个什么?

从嘉定府到大同府,至多不过十日路程,一人十斤粮食足够,加上其它花费,至少也能有一半的利润,又以震天雷抵账,拿过去换匠人更佳容易不说,还可以再赚一笔。

贺掌柜略作盘算,便拍着胸脯道:“这生意我接下了。”

周显又摇头道:“这生意不包给谁,随便哪个都可以做,一手交人,一手交货,两不亏欠。

我还有些生意,是合资开厂的,我要大批制造震天雷,材料总需得有保证,你们也可以加入其中嘛。”

八人中以张掌柜门路最广,财大气粗,接连被人抢先,已经颇为郁闷了,好在第二单生意不是包给谁做。

他在大明军和南明两边都有路子,南明虽然距离远点,但弄些低贱的匠人却不在话下。

听周显说合资开厂,张掌柜虽然疑虑,却不犹豫,抢先道:“交给我吧。”

周显笑道:“我先说说条件,合资嘛,就是官家出地出技术,商人出钱,官家占五成一的股,商人占四成九。

厂子平时由商人管理运营,官家只每月不定时查账,但是,官家是大股东,有否决权,可对商人的不当经营管理予以否决。”

张掌柜听条件如此苛刻,略有些失望,不过旋即想到可能是包赚不赔的生意,便问道:“厂子弄好以后做什么呢?”

周显端起茶碗,润湿了喉咙道:“那要看什么厂了,比如硝石、硫磺的加工厂,对钢铁厂交上来的硝石进行初步加工,完了交给火药厂深加工。

还比如我要开钢厂,除了最后的炼制,像采矿、选矿、白云石厂、石灰厂等,都可以交给商人去做。”

张掌柜哪里懂什么炼钢,更没听过什么白云石,不过他却知道,战乱年代,钢肯定是暴利的,便问道:“这白云石为何物?”

周显没钱,想要人家投资,只得耐心解释道:“是耐火材料,炉衬中掺入白云石,就可以往炉中加石灰而炉衬不坏,石灰可帮助去掉钢中的硫磷等有害物,钢去掉硫磷后有韧性,不易断裂。”

张掌柜满头雾水,却也不便追问,只是连连点头。

反正说不清,周显也不想过多解释,转而说道:“炼钢牵连甚广,也是大家都有份,资金不够,找本地的地主合伙都可以。”

商人们听说不但在座的,甚至连地主都可以加入,兴趣立马降了大半,都四平八稳坐正了身子,看别人怎么说。

周显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又道:“我丑话说在前头,干这个要做长期打算,不比那些转手的买卖。

转眼就能回本赚钱,但是干这个也有好处,就是它们会像土地一样,成为你的家业,是个人身份地位的保证。”

商人重实利,对那后半截话不以为然,少顷这个说不懂,那个说周转不过来,只有张掌柜开始把话说得满了,勉强答应试试。

周显最缺的是匠人和资金,等火药生产步入正规,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其余只好靠发动群众了。

找这些商人入伙,更多还是想找人负责管理生产,因此倒也不过多勉强,又闲聊了会儿,留商人吃了中午饭,便送客了。

下午周显找来张千灵,让他总管新招收的武人训练,以及成立特战队,又把一些训练方法、目的等大致说了。

因为张千灵答应了铁力要参加训练,这次他虽然是总管,教官却另有人选,他自己也要与武人一起训练半日。

时间很快过去,抓获的土匪俘虏经过挑选后,年纪大的、反应慢被剔除出来,还剩下四五百人,经过短暂的队列训练之后,这些人也渐渐有了纪律性。

周显等的正是这一批人,这日艳阳高照,大同府城门外敲锣打鼓,周显领着七八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朝迷易进发,开矿炼钢。

之所以是七八百人,除了四五百以前的俘虏,现在的工人外,还有匠人、宣传队、护卫队等随行人员。

有宣传队一路打气鼓劲,队伍行进甚快,次日上午便到迷易,选临水平顺之地驻扎,当天搭建窝棚、垒砌灶台……忙到晚间,总算有了临时的栖身之地。

此地大半的土地属马文一、李地主所有,选厂址倒不用考虑赔付问题,直接把原来的佃户招收进厂,又许诺不改他户籍便是。

周显没读过大学,只是穿越前,因为父亲在钢厂上班,所以道听途说过许多炼钢技术,也见过许多矿石的样子,却又不成体系。

好在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推导出炼钢炉需要具备什么功能,却反而比知道理论而不能联系实际要强很多。

后世的大学大多只注重理论,学生从课本中见到一大堆化学名称及化学式,虽懂其原理,却不知化学名称所对应的实物究竟是什么东西,以至于很多人最终只有个抽象的概念,却学而无用。

但不成体系也有不成体系的弱点,那就是不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技术困难,因此心里没底。

搞转炉周显想都不敢想,制取氧气那一关便过不了,平炉倒可以试试,只是难度也大,用这个时代的方法最保险,只是产量质量都会受到局限。

周显权衡之下,觉得风险虽然会随着难度的加大而加大,但回报也会很大,不如把步子迈得稍微大一些,不敢尝试转炉,至少要试试平炉,如果炼出的钢极少,还只能做刀剑,倒不如不自己炼。

要造平炉,首先得有碱性耐火材料,以便于后面用石灰脱硫磷等有害物。

石灰易氧化,存放后效果不佳,配套的还需有烧制各种石灰的厂子。

好在三样东西的原材料本地都不缺,连煤矿都不用远距离去运。且古代什么都缺,就是人不贵,只要有粮食,就有人干活,所以虽然有困难,却也不是不可以解决。

周显顾不得寅吃卯粮,将新征收的大春粮食全部拿出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利用大春收割后的农闲,发动各地百姓一起大造各种配套厂子。起高炉炼铁、石灰厂、白云石厂。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