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却不知李定国想法,见没再来信催促,只道李定国善解人意,便一心扑在赶制火器上。
转眼又过去数月,这回军中大半的人已经装备上了新式火器,周显收集各方情报,这日听说孙可望已派兴国侯冯双礼领兵出征,知道实在不能再拖,遂收拢部众,去云南与李定国汇合。
因为周显存了到湖广发展的心思,铁力、张千灵作为左膀右臂,是不能留下的,如此留守大同府的人选便成了问题。
大军出征,大同府孤悬,又是大后方,短期内,杆支、火器都需要从这边供给,留守人选干系重大。
高广元过于势利,目光短浅。只要周显把新武器拿到外边一用,大同府这边必定会让各方眼馋,却难保不会有人许重利相诱,到时其何去何从殊难预料。
何进刚、赵老蔫则不够沉稳,独当一面还需磨砺,但如果以忠诚为唯一标准,相较而言,周显宁愿选赵老蔫,何进刚虽然不会投靠别人,但翅膀硬了,未必不会飞。
吴其是个好好先生,加上人老成精,处置各类问题是没有问题的,也经得起利诱,只是未必经得起威逼利诱。
周显为这个留守人选,与二人商议了不下十次,张千灵力推李进,铁力力推吴其,临到出兵之际,周显已经不得不下决定。
又想起计取大同府时,李进于生死关头的抉择,周显虽然对他不是很了解,权衡之下,最终还是采纳了张千灵的推荐。
确定了军事主官,负责顶替铁力工作的人选就好办多了,直接由他自己推荐思想过硬、容易相处的人就行了。
一年多来,周显耗光了储备粮食,他们这一走,从外间买入的粮食也必然会减少,除去工人的消耗,以大同府的贫瘠之地,根本养不起多少兵。
周显只打算给李进留下了一个营,再由他从护矿队中挑选一个营兵力,整编后以一个连兵力在城中常驻,余人全部进山,继续耕种往年开出的田地。
对于大同府的防御安排,周显素来不喜欢在城池被动防守,大同府有的是险要的地理条件,只要利用好钢铁厂,做好预警,再发动护矿队配合,机动作战远比死守城池要好得多。
李进一直在后勤保障团,周显怕他不熟悉发动群众、运动作战这一套,又把作战师爷配给李进做军师。
少了作战师爷自然不行,新的作战师爷由各团分别推荐一人,由张千灵综合考量后,再交给周显批准。
大军开拔在即,新的作战师爷很快确定下来,等周显看到张千灵递来的名单时,却吃了一惊,因为这人周显印象太深了,正是杨翠花的前夫,向老六。
向老六很得吴其看重,部队几次扩编,他也跟着扶摇直上,到赵老蔫接手三团时,竟然也对他青眼有加,被提到了团部做情报师爷。
这次周显要三个团长推荐,赵老蔫是个实心眼,捡最中意的推荐了,张千灵先考察了三人的过往表现,再分别面谈,最后竟也选了资历最差的向老六上报。
周显觉得这向老六也挺不容易,而且也确实是有天赋,再问了张千灵选他的原因,理由倒也充分,便同意让向老六试试。
转眼到了大军开拔之日,周显与大伯、长平公主道了别,率军开拔。在钢铁厂动员下,大同府百姓或煮鸡蛋,或蒸好馒头,纷纷到城门外送行。
众士兵早接到命令,能推则推,推不掉的至少也给人家孩子留下一些。
虽然这是人为组织下的场面,但并非强迫,百姓也要出于真心才会来,士兵也是发自真心的感谢。
送到后来,大军走到队尾,军民两边却都依依不舍,直送到大军渐渐消失在远处,百姓兀自不肯散去。
大军到陌生地域作战,周显部众的军服又与李定国所部大异,若不能在出兵前协调,势必会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周显出兵前两天已派人联络李定国,大军一路翻山越岭,山道崎岖,行进十分缓慢,走到第二天宿营之时,联络李定国的斥候返回,带来的消息却让周显很是着急。
大同府在后世归云南管辖,距离云南府的直线距离比叙州府要近许多,只是沿途多高山峻岭,往来困难,所以距离虽近,往来却少。
李定国只以为周显推脱不肯去,便没将他这一路人马计划在内,好在周显平时也收集云南那边的情报。
估计的还算准确,斥候将信送到云南府,恰逢李定国整军备马已毕,准备出发之际。
次日周显率部四更造饭,天色微明便急行军,日落时已进入昆明县境内,侦察兵回来禀报,李定国大军尚未起行。
周显令全军打火把赶路,又派人赶在大军前面与李定国联络,走到亥时,距离云南府已近,因不曾协商好,半夜前去,难免惹人怀疑,只在三十里外宿营。
次日五更造饭,天明即行,走到上午,周显已然看见云南府的城墙。
李定国本来是把出兵日期定在昨日,接到周显已经出兵的消息,且足有五千精兵,便召负责择期卜卦的监工来问,所幸五日后另有吉时,便决定暂缓出兵。
周显大军并不进城,之所以到府城外,乃是因为李定国在城头迎接,出于礼节,大军须得先到府城,再由李定国派人安顿。
李定国有儒将之风,早早在城头等候,到上午时,见远处山间扬起烟尘,少顷现出一支军马,行进间有条不紊。
周显看见府城,出于对主帅的尊重,也提醒大军打起精神。
李定国手扶城垛看了会儿,周显所部已渐渐行的近了,便看得真切了些,只见那队伍行进时整整齐齐。
速度不疾不徐,看起来英气勃勃,便赞道:“好一支精兵,可堪大用,走,下城去迎接。”
李定国随行众将早听说是来迎一个中队长,除王玺熟知内情外,余人心中多有怨言,此刻见来的这支人马虽只数千之数,但士气旺盛、训练有素,却也有几分实力。
李定国领着众将在城门外等候,身后张其、高文贵、靳统武三大总兵,次后王玺、杨武、吴三省等一干提督,无不是统兵上万的将领,仪式不可谓不隆重。
周显一直没被授予更高的职务,地位尴尬,因此并未着大明军军服,张千灵以前是大队长,比周显还大两级,着军服更加尴尬,因此也是便装。
只何进刚、赵老蔫穿了以前的小队长服饰,吴其以前连班长都算不上,不过算作周显临时任命的也说得过去,所以也穿了小队长服饰。
少时两边在城门外相会,李定国领众将上前迎接,周显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下跪行礼。
李定国扶起周显,一路嘘寒问暖进了城,张千灵、铁力负责在城外安顿军马,并未随行。
三人即便按领兵人数实授职务,与李定国身边诸将也相去甚远,虽然跟来,却没资格立足李定国左右,只远远跟着。
周显随李定国登上城楼检视三军,只见先到的队伍已经列队完毕,三四个方块阵横平竖直,士兵个个昂首挺胸纹丝不动,后面正在赶来的队伍也是有条不紊,就连举手投足都是整齐划一。
随着军官口令声此起彼落,一队队士兵分别于城下列队完毕,过程中丝毫未有停滞混乱。
李定国默默看罢半晌,回头与周显道:“当初未能将你大用,实在是我失策,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日起。
你划归第一军管辖,第一军加设中胜营,由你任提督,属下相关人等,你自己报上来吧。”
周显赶紧拜伏于地道:“小河擅自扩军,有罪无功,不敢当此大任。”
李定国将周显搀起,笑道:“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这里唯才是举,这提督你是有资格做的。”
周显推脱几句,见李定国实意相授,便躬身领命,心中却也暗暗感激李定国大度。
李定国自小跟在张献忠身边造反,却如何会不明白有兵就是将的道理,你不授,别人却乐得来授,若周显坚决不受,他反而会见疑了。
周显接受了任命,李定国的态度便又亲近了许多,拍着他肩膀、手指城下道:“如此虎狼之师,只恨我当初不曾重用于你啊!
我麾下皆为久经战阵的兵卒,若尽都练得如此,何愁不能将清军赶出关外?”
周显听李定国说的情真意切,不由哽噎道:“将军大人大量,不记过失,反厚待于我,实在无以为报,若将军看得上眼,将来有时间,可抽调我营骨干,协助各营练兵。”
李定国闻言喜道:“如此便是太好了,只可惜眼下出兵在即,只好等到湖南之后,趁作战的间隙练兵了。”
周显何尝不希望李定国麾下兵强马壮,当即接过话头道:“只是有一桩难处,我军中之人资历不深,到各营恐难服众,若不能令各营大小兵将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