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叫太平军,叫黄巾军。”马元义修正道。
“黄巾军!为什么?”徐奉不解地问。
“大汉将倾,黄天当立,不叫黄巾军叫什么?”马元义气宇轩昂地说。
“好啊!这回我终于知道你们要干什么了!你们这是要谋反!”徐奉怒气道。
“如果徐公公觉得自己冤枉的话,那你就想想那些曾经被你们冤杀的人吧!那样你就能想明白了。”马元义一脸嘲讽地对徐奉说。
“天啊!难道这是报应吗!”徐奉和封胥又大哭小叫起来。
何进进宫向皇帝禀报:“贼人马元义不肯投降,请皇帝降旨惩罚。”
汉灵帝对待反贼是不会心慈手软的,马上下诏车裂马元义。
听说马元义被判车裂极刑,狱卒脸上竟流露出一丝难得的同情,一名中年狱卒对马元义说:“好汉,想吃点什么?尽管说,你的日子不多了。”
马元义知道自己必死,一脸豪迈道:“好酒,好肉尽管拿来,老子吃了好上路。”
狱卒也是穷苦人出身,心疼地摇了摇头说:“车裂,那可是极刑,这些年只有你一人被判了这种刑罚,看来皇帝真的动怒了。”
“哈哈哈……,”马元义又大笑了起来。
“你是不是疯了?车裂有什么好笑的?”对面的徐奉和封胥不解地对马元义破口骂道。
“我的死必然会点燃上百万黄巾军起义的烈火,我死得其所,老子能名垂青史了,哈哈哈……。”马元义狂笑道。
“疯子!这就是一个疯子!跟这种人打交道,算咱俩倒霉!”徐奉大声对封胥说。
第二天,天上飘着雪花,还刮着阴风。
马元义脚戴镣铐,身上血迹斑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向刑场。
刑场之中,五匹黑马鼻孔喷着粗气,分五个方向站好。
行刑的官员对马元义说:“现在你投降还来得及,一会儿,你的四肢和头颅可就要分家了,难道你不害怕吗?”
马元义把头一昂,大声说:“怕也是死,不怕也是死,我还怕什么?我马元义,义字当先,绝不投降。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马元义为太平道死得其所!”
马元义的这番话,出自《孟子.告子》,旁边看热闹的儒生官员们个个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今天,这些人见马元义背诵这样的诗句慷慨走向刑场,不免心生感佩。
刽子手把绳索套在马元义的四肢和脖子上,行刑的官员又问了一遍,你到底降还是不降?
马元义大喊一声:“张角师傅,我马元义先行一步。”
然后把眼一闭,再也不说话了。
行刑官看午时三刻已到,下令执行。
五匹黑马朝五个方向奋力拉去,马元义英勇就义了。
……
唐周听说马元义临死前背诵孟子的名句:“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羞愧异常,一天后偷偷跑到刑场,把马元义的尸首收集起来,到城外埋了。
张角视马元义如亲儿子一般,听说马元义被车裂于洛阳,顿时感到头晕目眩,眼前一黑,一个趔趄险些跌倒。张角晃了晃身体,猛地向前吐出一口鲜血。
众人赶紧过来扶住张角。
张角用手背擦了擦嘴角上的鲜血,又喘了几口粗气,瞪着发红的眼睛,对众人说:“提前起义!攻打县城!为马元义报仇!”
太平道的教徒们此时早已按捺不住了,他们把张角的命令风一般的传到三十六方弟兄的手中。
钜鹿郡开始暴动,下曲阳开始暴动,广宗开始暴动,常山开始暴动……
几十万的太平道教徒头扎黄色头巾,密压压地齐聚在各处的县城下,架起云梯开始攻打城池。
东汉朝廷的官大都是花钱买的,除了搜刮老百姓有一套外,对付这么大规模的暴动根本不在行,吓得赶紧弃城而逃。
黄巾军很快占领了当地的县城,穷苦百姓们见起义军把贪官赶走了,欢欣鼓舞,手捧食物、水果夹道欢迎。
黄巾军冲进城中抢占官衙,先把羁押在狱中的无辜百姓释放出来,然后开仓放粮。穷苦的百姓们终于能吃上饱饭,扬眉吐气地过上一段好日子了。
随着起义军的胜利,对东汉朝廷不满的各种势力也一并加入到反抗的洪流中,黑山军也反了,最后连远在巴郡的张修的五斗米教(道教)也揭竿而起了。
甚至安平国的百姓把当地的安平王刘续也抓了起来。
一时间,东汉大地上烽烟四起,喊杀声到处都是。
一道道求援的奏章如雪片似的飞进京城,“不好了,冀州反了。”
“豫州也反了…,青州也反了…,衮州也反了…益州的五斗米教也反了…”
汉灵帝看到这么多反叛的奏章,惊得四肢发凉,浑身发颤,一脸煞白地问身边的群臣说:“这可如何是好呀?”
北地郡太守武将皇甫嵩首先站出来说:“皇上莫惊,兵来将挡,我大汉有几十万的将士,足以镇压黄巾军。最可怕的是这些黄巾军如果与被镇压的党人合起伙来反叛朝廷,那时就不好办了。现在理应解除党锢,与士人和解。”
汉灵帝心里没谱,就去问宫中的宦官,还别说,宦官当中也有好人,宦官吕强说:“陛下此时应赶紧解除党锢,否则士人集团与张角叛军联合,恐怕局势就控制不住了。另外除掉贪腐的宦官子弟,选用有才之人出任官员。如果这么做,叛乱就可以平息了。”
汉灵帝无奈一一照做了,第二次党锢就这样解除了。
因为是何进首先发觉太平教反叛,并处死马元义等人的,汉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驻扎都亭,镇守京都洛阳。
为保护洛阳安全,汉灵帝命人设置函谷关、大谷关、广成关、旋门关、轘辕关、孟津关、平津关…等八关都尉,镇守洛阳的四面八方。
汉灵帝又封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兵出击。另外任命议郞曹操为骑都尉,带五千羽林骑兵随时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