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行到巫山,遭遇十二条妖龙阻碍,幸亏得到瑶姬的帮助,除去十二妖龙,又驱逐鬼神助力大禹,斩石疏波,使那洪水得以一泻而下,不再湮塞。大禹率众人拜谢神女之后,继续踏上治水之路。
这日,一行众人行至大河,那河水在浪涛之中滚滚急逝,河宽又广,大禹想欲渡过,奈何浪高水急,木舟不堪使用。
众人望河兴叹,道:“如此险要水流,有小船又没有用,我等如何是好,若是强行渡过大河,九死不得一生。”
大禹道:“千辛万苦泄水到此,却被天錾所阻,我踏遍四荒八野,除了弱水之外,未见水流急急如此。”
众人道:“我等绕行过去,虽然山长路远,胜似把小命白白丢在此地,让妻与子担惊受怕。”
大禹道:“休要念叨家人,大水没有治好,家人受苦受累。”
一人道:“你乃孤身一人,毫无牵挂,我却上有老下有小,怎地不担惊受怕,我看你带领我等治水,老大不小了,该要成家了,免得你父在天之灵牵挂。”
大禹道:“治水任务任重而道远,怎能想着家室之乐。”
那人道:“治水之道我等不及于你,至于成家立业之事我有发言权,这大水不知多少年才能治好,等治好水后再成家,岁月蹉跎了,后继无人,若是百年之后再发大水,怎地找到治水之人?”
众人道:“他说的也对。”
大禹道:“此事从长计议,若有天意自来之。当务之急如何渡过此河?”众人诺诺称是。
众人看那河水急奔千里而行,束手无策,想破脑瓜也思不出一个法子,正在面面相觑之际,河水之中一道波光闪现,一条大鱼领着群鱼分开浪头游向大禹,向大禹道:“此行人莫非是大禹吗?”
大禹道:“正是,你是何物?”
那鱼道:“我乃是河鲤,长在此河亦有岁月了,闻得大禹治水,有一番本领,特在此等候多时,来求大禹一事。”
大禹道:“你求何事?”
河鲤道:“自古以来,天地之物得灵性者,可以成仙成神,万物皆有缘。昔年有入得昆仑的成仙,有攀登建木的为神,我生在水里,被万山险壑所阻挡,上溯昆仑不行,欲攀建木,可那建木被共工所毁,故而求为仙神不果,听闻大禹乃是天下能人,望大禹能助我完成心愿,我愿驮负众人过得此河。”
大禹劝慰道:“天下灵物立地俱能修炼,南北不说,东方西方皆有灵地,何须到得昆仑上得建木?”
河鲤道:“大禹有所不知,那天下灵物俱是先天得到天地灵气,逢得因缘而成仙成神,我等水中之物,鄙陋普通,上不达仙神,下不通幽灵,难得天地灵气,寻路无门,故求大禹。况且自炼不得其法,稍有不慎成妖入魔非我等所愿。”
大禹沉思道:“普天之下似你等这样的物用,不知道有万数亿计般的,数不胜数,间或之中,偶有灵光之物心智开启的,寻那高举之路却不入其门,郁郁抑抑,我欲有心助你,也需你自身发奋图强才行。”
河鲤急切道:“大禹所言在理,并非是我等不畏艰苦,而是没有升举之路。”
大禹道:“你渡得我等过河而去,若有机缘,寻你一条出路。”
河鲤感激不尽,道:“我等渡众人过河,助大禹治水,也好积攒修行。”众鱼欢天喜地地拥挤在一起,搭成一块浮地,众人踏上鱼背,那河鲤带路向对岸游去。上得河岸,河鲤在水边久久不愿离去。
大禹率众准备上路,这时就听河水之喧哗声起,一人高叫道:“大禹且慢行,容我见上一面。”大禹回首去看,河上有一个神人,衣冠博带向大禹作礼。
大禹问道:“你是何方神人?留我何事?”
那神人道:“我乃是河伯,钦仰大禹已久了,欲见上大禹一面。”
大禹不解道:“如今洪水滔天更添河伯之势,我治水岂不是阻拦了河伯兴风作浪?不恨我罢了又何钦佩我?”
河伯解释道:“大禹有所不知,洪水肆虐虽然使河水上涨,大河比之以前不知大了多少倍,我为河伯掌管一河浮沉,也随之水涨权重了,只是那水怪海精魔障们四起,搅得河水不宁,令我烦恼终日,并非你所想的那样。故而大禹理水对我而言亦是天大的好事。”
大禹道:“既然如此也是在理,只是我治水任重不得空闲,望河伯见谅。”
河伯道:“大禹乃是神人,有通神的智勇却只有凡人的力量,我欲献上我河中珍宝,助大禹治水。”
大禹听罢高兴道:“有此好事我就接受河伯的美意。”河伯见大禹肯留下来,大喜过望,当即吩咐众水族在河上摆宴招待大禹。
宴毕,河伯令水族献来礼物。道:“河内珍宝不比昆仑仙境,但也是人间罕有,今奉上亥既之珠、透山光玳瑁、五灰陈兆大龟、延螭翥凤蛟绡百两、宜土四时宝华珊瑚五十株。”
大禹问道:“此些珍宝有何功用?”
河伯道:“亥既之珠、透山光玳瑁、延螭翥凤蛟绡,乃是水中珍宝,世间罕有,光彩闪闪,可做收藏传世。亥既之珠,如在夜中宴乐,悬挂在殿中上面,光亮透彻如同白日。客人持觞痛饮之时,珠中有着众音仙乐互作助兴。宴罢之后,音就停息。透山光玳瑁,发出的光能隔着山照见五丈之远,不论山的大小,就是隔墙亦能照完五丈远。延螭翥凤蛟绡,色泽五彩艳丽,悬在堂前光闪耀人,殿堂楼阁顿时生辉,披上它可随心所欲化为螭凤蛟龙,行走空中水底。”
“五灰陈兆大龟,龟者,以桃、柳、松、柏、榆树五种树灰藏于寻竹椟中。欲要占卜的时候,先斋戒三日,加灰于龟背,穆布于坛上,主人具齐圭璧、史策,念祝词曰:‘某祗告于玉灵大君,厥有某事未知吉凶,惟尔有灵,其实图之,昭格时命。‘祝礼完毕再视龟甲,吉凶的言辞已在灰上显示了。宜土四时宝华珊瑚,可立在朝堂之上,光彩熠熠生辉,则显示本朝兴盛,鼎祚长远。”
大禹听罢高兴道:“亥既之珠、透山光玳瑁、延螭翥凤蛟绡,这些都是奢华之物,对我无所作用。五灰陈兆大龟倒有大用,我可以收下,宜土四时宝华珊瑚亦可看看朝兴朝亡黎众苦乐,只是五十株太多,只要两株即可。”
河伯敬佩道:“大禹一心为民为众,不贪爱珍宝,实为某敬服,为表敬意,献上河图,便于大禹治水。”
说完,亲自奉上《河图》。大禹喜道:“《河图》乃是河伯至要的珍宝,如何泄漏到世间之人?”
河伯道:“先借与大禹治水,待得水患平息之后再言。”
大禹谢道:“待我理得百川四海,事毕之后向水神表你大功,长享神位。”大禹至谢过河伯,依依而别率众人而走。
这日,一行之人到达梁山,见那水势险似巫山峡谷之水。那水从何而来?大禹见大河之水滔滔满天,一路满流大地,便将大河之水从积石山引出,直至梁山,却在此处被阻,那后稷率人赶来,向大禹禀告道:“我等沿着梁山向下行走多日,已无多少崇山险岭来阻隔河水了,若能在此处开凿一条通道,引流直下,大水可以长驱千里,没有忧患了。”
大禹高兴道:“梁山高峻,居高临下,过了梁山之后地势就平缓了,后稷言之有理,待我去察看一下地形再定夺。”
却说大禹率领益与伯夷到梁山前后左右察看,梁山北面有一座山,将大水挡住,不得过去。若是水从此山绕过去,不知要费多少周折。大禹唤来土人,问道:“此山叫什么名字?”
土人忙回答道:“此山叫做龙门山,山顶常有云雾缭绕,瑞光呈现,我等从未上去过,只在山腰就不能上行了。”
大禹听到“龙门”之字,心头一喜,思道:这龙门之名倒也恰当,看此山有成仙成神之气,我欲开凿此山,引河直下,让那鲤鱼沿山而上,过得龙门便可成龙,不枉费那河鲤的心愿。
益与伯夷见大禹在沉思不语,以为他见龙门山险阻难以治理而不言,上前道:“我等随大禹看过万水千山,也不见大禹发愁,为何听到土人一说,就默无人声了。这山虽然高大,多费点人力也可以开凿的,若大禹思量众人无此能耐,到别处看看可有法子来解。”
大禹道:“你们休要误会了,我看龙门山横在水中间,非要凿开不可。”
益着急道:“既然大禹说必须凿开,我这就叫众人在山上一字排开,准备石斧硬锄,好好大干一场。”
大禹道:“大家不要着急,治水固然是大事,我看龙门山聚集瑞气,有龙腾虎跃的势态,只是尚缺开发之人。一路之上河鲤之言我深藏在心中,我思索似这等贫瘠疾苦之物,无路可上青天揽收凌云之志,若不能开通升举的通道,把那些绝顶聪慧之物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实为天地不察之道,河鲤如此,众人亦是如此。”
伯夷问道:“大禹如何去做?”
大禹道:“我欲在龙门山开凿一条通道,通道离水底高数丈许,大水可从通道流出,那水中之物欲有凌云之志的,跃过此通道即可成为飞龙,也不枉它们平生的一番志气。”
益与伯夷道:“此法甚妙,可将龙门山开成阔河,让那些鱼儿凭浪跳跃。”
大禹道:“通道无须多宽,只可泄流即可,既省人力开挖,又可解决水患,亦不阻挡鱼鳖逆流飞升。”
益问道:“那将龙门山口开凿多大?”大禹在山前踱步丈量,道:“将龙门山开挖八十步,八十乃是为凶带吉,有道是辛苦不绝,早入隐遁,安心立命,化凶转吉。”
众人颂扬道:“大禹不但治水有功,还为水中鳞鱼考虑,真有安天惠地的心肠,我等有幸随大禹左右,万死不辞。”
大禹令众人将龙门山开了一个八十步的口子。众人随大禹挖山填壑多了,工程量可谓巨大,累死累活的,身子差点都散架子了,再见到高丘和深沟都有些心虚了,幸亏有着治好大水之后回家团聚这个信念支撑,才得以随着大禹转南走北。现在要开八十步口子,这八十步口子太小,是易如反掌之事,个个抢上前去,人人争当先锋,眨眼间就开了一个口子,大水从口子上面倾泻而下,冲击底下激起千层浪花。
大禹道:“此口叫做龙门,龙门虽然看来高不可攀,但是有恒心有毅力兼智勇者,逆水而上定能成功。水中之物若能从水下跃过此门,即可化身为龙,腾云驾雾遨游天下,永除水下沉陷之命。”
后人有道:吉星入遁多波浪,覆之一数正安乐;幸福遁来富贵儿,名扬四海吉祥余。
却说鱼儿们闻得大禹之言,知道有着这等的好处,不顾长途跋涉,争相从五湖四海之处逆游赶到龙门山,拼命向上跳去,希望跃过龙门一举成龙。那河鲤闻讯也赶来了,果不负大禹的期望,跃过龙门成为一条飞龙在空中飞舞。那鲤鱼得道成龙之后,绕着大禹三匝之后长嘶而去。从此世间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自此之后,众多鲤鱼从五湖四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龙门峡争跳龙门,便有一跃龙门而飞升九天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