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天上共有九天,那九天是何说法?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此九天是从下向上的称谓。又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那颢天又叫昊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此九野按照九天的周回来分。
不言其它,却说在昊天世界之中,国家甚多,数不胜数,当中有一个国家,叫光严妙乐国。这个国家民众淳朴无争,上下同心,俱是互敬互重,不分尊贵卑微。这如何说得,在当今世界是乱了本位。
诸位只听我说来,这个国家的人俱是各司其位,除了行使他的权位之外便是同等对待了,不以尊贵为娇,呼来唤去,不以卑微为耻,虚与委蛇。。
光严妙乐国有个国王叫净德国王,净德国王有个皇后叫宝月光皇后。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常行仁政,爱民如子,因而灾害不兴国泰民安。黎民百姓无不交口称颂,国王和皇后勤于行政亦就心安了。但世人有俗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国王和皇后恰恰遇到了这种情况,多年不曾孕得有一子,普通人家都不能够正视这种情形,何况是皇室家庭。
今天的世人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言语斥之为太过了。有的世人又校枉过正,抛弃了这种说法,却行起了丁克的说法。丁克的说法是什么玩意?也就是男女行夫妻之道但不结夫妻之实,嫌弃生养子女又苦又累又无空闲享东,只管二人世界无牵无挂乐得逍遥自在。岂不知万物生长,生老病死都是阴阳交替的自然之道。没有延嗣怎教得万物生长欣荣。
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就这样老年无子,臣民也是非常焦急。一日,净德国王忙完政事之后,来到寝宫,忽而想起子嗣之事,不由得着急起来,对宝月光皇后道:“梓童,如今我已经年迈,但是还没有嗣位的太子,一旦驾崩之后,谁来主持一国之政呢?”
宝月光皇后道:“陛下广布德政,爱民如子,臣妾至今没有子嗣,这是臣妾的过错,愿陛下广纳妃嫔,或许诞下皇子皇女,国祚得以延续。”
净德国王道:“朕与梓童互敬互爱,心无她人,岂能以子嗣的原故而冷落皇后。”
宝月光皇后道:“此乃是国家的大事,请陛下不要因为我一人而废了政事。”
净德国王道:“梓童休要再言了,朕不改初衷的。”
宝月光皇后听后默默无语,那侍奉宝月光皇后的宫女见罢,待得净德国王走后,悄言道:“启禀皇后,奴家有一言不知可行不可行?”
宝月光皇后急切道:“你有什么方法快快说来。”
宫女道:“我等人间祸福富贵皆由上天所赐,皇后至今没有诞下皇子,何不向着上天真心祈求,必将感动上真。上真或可以赐下一子,则没有后虑了。”
宝月光皇后听罢喜道:“我早有此意,只为陛下忙于操劳国事,恐耽误国家大事,况且又劳民伤财,故而不曾忆起,我今日向国王明白利害关系。”遂将此事告于净德国王。
却说净德国王听了宝月光皇后的劝言,道:“听你之言,我亦曾经有此想法,只是万物皆有因果,岂能劳碌臣民去强求上苍。”
净德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正在商榷此事。宫女来报丞相觐见。净德国王随即宣丞相来宫。那丞相拜见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道:“臣今日见我王在殿上愁眉不展,窃以为我王必有忧虑之事。臣揣度必为殿下之故,故而进言。”
净德国王道:“丞相有何良言?”
丞相道:“我国道众甚多,皆是求仙问神之人,那些道众讲究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我王既然忧虑没有殿下之事,何不广积道士求得上苍,精诚所至,必有回响。”
净德国王道:“朕与宝月光皇后亦有此等念想,奈何兴师动众,惊扰百姓。”
丞相道:“既有此等的念想,便了缘起,何不试一试,想那虽然劳民伤财,但没有后嗣殿下,国将不国,臣民又怎能安生?所谓两害相衡取其轻,幸得一个殿下,是我光严妙乐国臣民的福气。”
净德国王听罢与宝月光皇后相视默默无语。丞相道:“愿我王与皇后以国事为重,切不可以为只是陛下的私事。”
净德国王思前虑后,没有他策,只得缓缓道:“就依照爱卿所言罢,由爱卿去办理,以一年为期限,如果没有效果,那就不要烦扰臣民了。”
丞相高兴道:“此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为臣一定尽心尽力。”
净德国王于是令丞相召集全国的道士修斋建醮,向群圣千真祈祷皇后生一个儿子为国王嗣位。那净德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朝夕礼拜大道高真,祈祷真圣,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之意。
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就这样一直礼拜群圣千真有了半年的时间。他们的至诚之心,直冲中央天际。
却说中央天帝乃是黄帝,黄帝乃是先天五帝之一。五帝是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黄帝自从在黄山升仙之后,世人不知所踪。
黄帝见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祈语,思道:“光严妙乐国的臣民在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的治理之下,路不拾遗,互敬互让,不失为天地之间的好君臣,其虔诚之心日月可见,我若不替道众排解此难,人间哪得正直可言?”
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感动了黄老帝君,黄老帝君遂至三十六层天。
前面却说那天有三十三层,却不知三十三层天上还有三层天,那三层天叫做三清天,三清天又统称大罗天。
三天罗列其上面,大罗的里面,并非皆是空虚的,上面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上,其色青苍,号曰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
那大罗天又是怎么称来的,三天之中有个玉京山,冠盖八方,顶上称为大罗天,其山自然生出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故称大罗天也。
黄老帝君上得青天,禀与浮黎元始天尊元神。黄老帝君道:“因缘在是,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满足国王与皇后的愿望,可以赐给他们一个儿子。”
元始天尊说:“如此仁德的君王和皇后,实在难得,如果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在圣德仁厚之身上,阴阳混合,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主宰天地人三才之上圣。”
黄老帝君微微点头,道:“天地看起来平复无事,实际上乱像纷生,如欲永固三界,还需天尊坐镇。”
浮黎元始天尊道:“吾亦有此意,就借得帝君之手以正名份。”
黄老帝君道:“此为天下之间的大事,可将其托付太上道君行事。”
太上道君心中早已灵动,遥相应道:“既然帝君不愿意普世现身,就由本尊现灵来完结此事。”
黄老帝君拿出碧玉瑶光如意,吹了一口浮黎元始天尊的真气在空中,那真气逐渐凝结,变化成为一个婴幼孩子。太上道君见罢,呵呵一笑,眉目生辉,伸手揽过婴儿,抱着他前往光严妙乐国,为国王和皇后送子去了。
却说当天夜里,那宝月光皇后做了一个祥瑞之梦,梦见祥光照耀宫殿,五光十色。诸多神仙举着仪仗,护卫着太上道君,浮空而来。道君坐着九龙之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眉清目秀,遍体放光。
皇后见状,喜不自胜,整理衣冠,长跪在道君面前,说:“国王无嗣,愿天尊慈悲,赐予这个孩子为国王嗣位。”
道君答道:“此孩子根器不凡,必定证得无极高上的道果,你一定要好好养育,不负天尊期望。”
宝月光皇后连忙叩首谢恩,上前拜领,道君从宝椅中托出圣子递给皇后,皇后双手来接,却是重如山岳,惊出一身大汗,恍然醒来。急急去禀告净德国王。净德国王一听惊讶不止,发现他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
那宝月光皇后梦醒后就有了身孕,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大喜,对着上苍感激不尽,闲话少说,转眼就是怀胎一年,那年,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时,宝月光皇后顿觉腹痛,在皇宫诞生一个太子。
那太子出生之时,身放光明,遍照全国,臣民们见罢无不欢欣喜悦,俱向上天祷告。那太子长得端正漂亮,观看的人无不赞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太子渐渐长大,生的才智敏慧而心性慈善,见到贫穷困苦、鳏寡孤独的黎民百姓,就将国中的库藏珍宝,拿来散发施给,使他们生有所依,老有所养。太子的仁爱谦和,使光严妙乐国的民众无不归仰这太子的仁政。净德国王见太子深受民众欢迎,欢喜异常。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那一日净德国王忽然病重驾崩,民众哀痛不已,痛失一个明君,伤心之余俱拥立太子继位大统,太子却悯念众生多苦,生死不得解脱,不肯继位。众人苦苦哀求不得。
太子道:“我本慈念众生,发誓解求众人于苦海之中,光严妙乐国的国人皆是勤勉有加,和善向上,自有有道之臣治理。普天之下的众生如果都似光严妙乐国,吾心才安。”
于是让位给有道的大臣,自己却弃国出家,入得普明香岩山中修道,不言其间的劳苦,一日功成升举。那太子之前历经八百劫,为了救护众生,舍弃其国出家学道。
太子道成后,又过了八百劫,广行方便,广宣道藏经典,演说灵章,讲说经法,助国救人,冥阳两利。又过八百劫,太子修忍辱行,为了救度众生,不惜亡身殒命,舍已血肉。就这样一直修行了三千二百劫,位证金仙。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