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四年八月,幼帝余璋行冠礼,正式亲政。令三军发丧,朝中缟素三日以慰先帝、先太后之灵。
将余顺天、苏氏二人下葬于南县。尊余顺天其谥号为舜烈帝,尊苏氏谥号为昭烈圣皇太后。
翌日,晋元遇殊为正二品龙虎将军兼都指挥使,掌管西郊大营。食禄两千石,封邑五千,赐府邸良田。
可见余璋对其多有仰仗之意,常有要事便招元遇殊入宫商议,私底会唤其为姐夫,常留元遇殊一家在宫中留宿。
九月,余璋巡阅三军,元遇殊率众武将与营前接驾,少主虽知元遇殊于军中威望,亲自一阅便知众人口中所说的元遇殊威仪万千,心有胸壑,众将莫有不服者。令少主震惊。
十二月,元遇殊夜梦太阳悬于天河之上,耀眼灼灼,且呈景星庆云景象。
忽的,太阳之中有二龙抬架向元遇殊驶来,缠绕在其身边,并且将一只大圭递与元遇殊,元遇殊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永世其昌四字,瞬间惊醒。
元遇殊忙召白善谋,将梦中之事说与白善谋,让其解梦。
白善谋早知元遇殊有帝王命格,只是看在元遇殊尚无此意便未道破。
如今此梦一出,预料即将有一场关乎元遇殊的政权更迭。
但又不好阐述,只得让元遇殊多加留意,尽早为亲眷安排打算。
翌日,余姝与元遇殊在庭中散步竟呕吐不止,元遇殊忙请大夫为其把脉。
竟发现余姝已有喜,并已有二月有余。元遇殊听闻后欣喜若狂,当即大赏府中上下,并派人多加看护好长公主。
白善谋见状更是知其梦也寓意着子孙会将象征权力的大圭传至世代。
而燕王顾渊自回京之后便掌管朝中大权,一切事物都经由他手。其铁血手腕令朝野震慑不已,其虽军事能力突出,但在处理朝政却仍用铁血手腕压制,崇尚刑法学。朝中重臣多起用法学大家,政策多有严苛之意,令众臣百姓不满。
五年十月,余姝诞下长子,元遇殊喜爱不已。取名为元景明,取自春和景明。
而产子之时,天降甘霖,府邸一片祥云笼罩,呈龙虎之象。此甘霖惊动了宫中,余璋命掌管天文星象的钦天监来观此祥瑞。
钦天监观测后便说此祥瑞说明西北方有龙气。
余璋大惊,西北方乃有两重要之地,一为元遇殊的将军府与元遇殊所统辖的西郊大营。二则为燕王顾渊所在的京都之地。
不待余璋细想,宫中便有人来报,称昭姝公主诞下一子。
余璋更加断定心中所想,龙气由元遇殊府中所泄。为此感到惶恐不安。
自余璋亲政以来,更加贪恋权力的味道。此前顺王余万应囚其母子之阴影仍在心中挥之不去,余璋日夜忧虑,唯恐再有人效仿余万应这般逼迫其交出皇位。而如今元遇殊虽无反心,但毕竟是龙气在身,若有一日在世,便是对大舜朝皇位的威胁。
余璋越想越俱,但奈何势单力薄,身边无可信之人。
于是少主便自行举办科举,大选天子门生。选出一干人等,安插在朝中为自己所用。
此中,各地世家皆想分天下一杯羹,豪强倍出。称王者有之。
将各州数城分为一国,形成大大小小割据一方的势力。
其中有赵、齐、魏三大诸侯王及殷、韩等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
六年三月,赵王樊淮联络各地诸侯王,联军共四十六万,兵分两路攻燕。
北路由赵、齐二国派部将彭定、曹满统军进攻雍州。南路则由魏、殷二国派部将向弘毅、李犊统军进攻荆州。
燕王顾渊恼之,派大将程晨,李越统兵阻击其等。
程晨轻敌,大败,丢雍州五城。
李越胜,击退魏军。
六年五月,战火燃至大舜境内。
殷王被围困,梁王被杀。魏国上下十分震恐,岌岌可危。
赵王于是纠集士卒折返援救殷王。
六年五月中,元遇殊上书奏表请命领兵击之。余璋虽对其已有猜忌,但朝中可用与燕军等抗衡之武将唯有元遇殊一人,老将中冯广重病缠身,而刘武争又不敌燕王。只得拜元遇殊为上将军,领兵四十万北上伐燕及各路诸侯。
元遇殊自领兵来,先后攻取了冀州周边地区,后被冀州一带的燕军出城迎击,及荆州附近的诸侯阻击,遂改变策略,转走骊关道。
经过数月的转战,不断游击,于冀州项城、倡城大破燕军。
消息传至大舜朝中,朝野皆为其欢呼,称元遇殊乃天上战神转世。余璋更加对其猜忌不已,病态似的安插眼线于元遇殊身边,密切的盯着其一举一动。
此外更是询问朝中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户部尚书蔡曙。蔡曙一介腐儒,认为此等功高震主之辈,应当学史书之上秦武帝顾衡之手腕,囚其亲,削其爵,夺其产,灭其志。若有二心,诛其族。
余璋却仍念在长公主之情分,有些摇摆不定。
八月,赵军与西路殷军汇合,速夺徐州,欲取秦朝门户之地荆州。
燕王顾渊只得率兵亲征。
而此时,元遇殊所取之地,皆实施仁政。相比秦朝之苛政,元遇殊简直为民心所向。走哪儿便有一大批民众跟随左右,感其恩遇,歌颂其德。
暗报传至襄州皇城,余璋听闻元遇殊所经之地,皆臣服于他,而不知有大舜皇帝在。
当即大怒,命蔡曙入宫。
蔡曙提议,若是任由其在外发展,只怕到时比燕军及各路诸侯所加起来的威胁都要大。当即要做的,便是先下令换下元遇殊,命其回京,听候发落。
余璋乃下诏,以元遇殊违抗圣意,纵兵无度为由撤去其上将军之位,令朝中抚远将军王敦接替大军,命元遇殊速速回襄州,听候发落。
元遇殊听闻此莫须有之罪大为不解。此时三军交战,若换将领实乃大忌,且正值燕、赵相攻,为天赐良机,若是此刻回襄,必会被其他诸侯群起而攻之。
元遇殊不愿置百姓安危于不顾,率兵疾驰继续向东挺进。
余璋已完全癫狂,见元遇殊如此行事,更是认定其要反叛大舜。
为逼迫元遇殊反襄,下诏将长公主及其兄嫂子侄囚于府中,将其妹夫信武将军李敢及其一干有过生死之交的部下弟兄以谋乱之罪于城门斩首示威。将其义父冯广及其家眷也是剥削其爵位。
元遇殊听闻悲怒交加,不知其为何如此行事,一下子怒火攻心便病倒在塌。
元遇殊身边的副将秦遇便替其联络之前在襄州的亲信,因元遇殊早听白善谋之言有后顾准备,便秘密将长公主及幼子和兄嫂子侄救出转运至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