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张角辞别师父于吉,回到家乡冀州巨鹿,早有兄弟张宝、张梁候着,于是三人开始传道。兄弟三人阅读《太平清领书》,将书中内容加到黄老加以改良。因改良的内容来自《太平清领书》,最终目标是实现“致太平”,为了区别原来的黄老道,遂改良后的黄老道教称为“太平道”。张角自命为教主,自称为大贤良师,张梁、张宝自称大医。太平道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
冀州灾情频发,大量灾民生活困难,张角经常手持九节杖,施展医术,并加以符水、咒语为灾民看病,同时宣扬太平道,灾民信道者越来越多。张角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太平道在冀州风行一时。
张角见太平道大受欢迎,遂派出弟子前往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传道,由于百姓生活艰难,太平道发展迅速,教众数量大增。不几年工夫,原来按州郡划分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于是张角把全国分为三十六方,每方设渠帅,由张角直接管理,各方渠帅必须无条件听命于张角。各方再设管理机构,管理本方事务。
东汉末年,宦官横行,卖官鬻爵、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太平道成为许多底层人民的精神支柱,百姓对太平道趋之若鹜。又经过几年发展,张角威望越来越高,不断神化,教众对其更是顶礼膜拜,唯命是从。
地方豪强对百姓欺压时有发生,只要是信徒受到欺压,太平道就会集合大量道友为信徒出头,保护信徒利益,豪强见了太平道头痛不已。
官府将张角抓捕入狱,太平道信徒就将官衙围住,官府对太平道无可奈何,借着大赦天下之机赦免张角。张角出狱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丝毫改变,终于引起司徒杨赐的警惕,于是杨赐上书要求处理,可惜没有引起朝廷重视。
此后太平道势力迅速壮大,大方人数超过一万人,小方也达到六七千人,太平道的成员也越来越复杂,上至朝廷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应有尽有。太平道的势力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太平道不断地冲击贪官污吏,令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官府看到太平道的信徒集结心惊胆颤,生怕出事,对太平道往往息事宁人,不敢向上报告,只在官员口头之间交流时会提到太平道和张角。
张角见许多官员、宦官加入太平道,愿为太平道内应,认为太平道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起事时机成熟,于是秘密对道众宣扬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手下人不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张角道:“‘苍天已死’,表示大汉已死。‘黄天当立’表示代表黄天的太平道一定会取代大汉王朝,因为大汉王朝属火,其色为红,太平道新建的王朝为土,其色为黄,故乃火生土。‘岁在甲子’代表就在此事发生在甲子年甲子日。‘天下大吉’代表会迎来天下太平。”张角道:“凡我太平道信徒当于甲子年甲子日(光和七年三月五日即184年农历3月5日),每人头裹黄色头巾,依约同时起事,共同推翻大汉王朝。不久,官署、官府的大门、墙上出现用石灰写的“甲子”二字。世人看了不解其意。
张角、张宝、张梁分别到各地部署起事。张角委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信徒数万到邺城集结准备,并陆续开到洛阳。又多次派人到洛阳与宦官封谞、徐奉联络,由他俩率众于甲子日同时起事,里应外合,一举攻占洛阳,占领皇宫,捉拿皇帝刘宏,逼他让位,全国各级政权由太平道接管取代。
张角为了起事日夜忙碌,然而一件意想不到事情彻底打乱了整个计划。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表面上对张角俯首帖耳,绝对服从,内心却有不同意见,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和反复权衡,于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向官府上书告发。
皇帝刘宏急命令侍中、河南尹何进负责处理。何进获悉马元义与宦官封谞、徐奉暗中会面,商议起事事宜,带兵将三人当场抓住。何进日夜审问,封谞、徐奉经不起刑罚,将起义之事和盘托出,张角起事彻底暴露。何进感到事态严重,马上进宫上奏皇帝刘宏。刘宏大怒,下令将马元义车裂,把唐周的奏章下发给三公、司隶校尉,派钩盾令周斌带领三府官员查办皇宫、朝廷官员、禁军将士以及百姓中信奉张角太平道的,一口气诛杀了一千多人。同时在冀州追查太平道,追拿张角兄弟及太平道的主要头目。何进因功封慎侯。
张角见事情已经败露,于是不分昼夜地派人迅速通告各“方”,下令提前起事。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弟弟张梁为“人公将军”当即在冀州魏郡烧毁官府、杀死官吏祭天,宣布起义。
安平、甘陵的道众挟持安平王刘续、清河王刘忠起事响应。各地起义军冲击官府,杀死官吏,劫略城邑,纷纷被攻占写有“甲子”标记的地方,许多县、郡、州失守,各地官员闻风而逃。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写“甲子”的意义。因为起义军头裹黄巾作为标记,所以称为“黄巾军”,又称“蛾贼”。这次起义史称黄巾起义或黄巾之乱。十来天时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黄巾军势如破竹,大有推翻朝廷之势。
刘宏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北地太守皇甫嵩上奏道:“皇上,您应该解除党禁,拿出宫中藏钱、西园厩马赏赐军士,然后起用天下精兵,广选将帅,如此定可破贼。”刘宏马上采纳。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乃将门之后,文功全才,好《诗》、《书》,弓马娴熟。年轻时举为孝廉、茂才,刘宏用公车征为议郎,后升迁为北地太守。司徒袁隗上奏道:“现在国家危急,可命各州郡修理城池关隘、制造军械,加强防备。微臣建议赶紧调集全国能征善战之人和各地精兵共同灭贼。”刘宏马上准奏。袁隗字次阳,豫州汝南汝阳人。
刘宏问太尉杨赐道:“三军不可无帅,谁可挂帅统领全军?”太尉杨赐上奏道:“侍中何进揭发张角阴谋、捕杀马元义有功,皇上可任命何进为大将军,总领所有军务。”刘宏马上准奏,刘宏又问道:“谁可为将率兵平叛?”杨赐答道:“侍中卢植,文武双全,以前征剿九江、庐江南蛮叛乱立有大功。都亭侯谏议大夫朱儁征讨交趾梁龙叛乱立有大功。北地太守皇甫嵩乃将门之后,文武全才,此三人可领兵平叛。”刘宏大喜,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北军五校讨伐张角。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节,朱儁为右中郎将、持节,各率两万人讨伐颍川黄巾。
何进率兵屯驻都亭。设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頧辕、旋门、小平津、孟津八关都尉官,筹备粮草,修理器械,守卫京师,居中统领协调各路平叛大军,一时风光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