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董卓在洛阳独擅朝政,横恣京城,孙坚听了长叹一声:“要是张公当年采纳我的建议,朝廷不会经历这样的劫难啊!”各州郡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消息传到长沙,孙坚当即差人前往零陵、桂阳、武陵联系,商讨出兵讨伐董卓,三郡太守均愿出兵相助。
荆州刺史王睿听说孙坚联合荆南四郡起兵讨伐董卓,连忙找部下商议,王睿问道:“孙坚要起兵讨伐董卓,我该怎么办?”大将黄祖道:“您身为朝廷命官,当然要听朝廷的。”王睿道:“这也是我的想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黄祖道:“孙坚那厮向来不把您放在眼里,根本不听你的号令,如果孙坚胆敢起兵反对朝廷,我们正好借机把他拿下!”王睿道:“此计正合我意,可是孙坚势大,这可如何是好?”黄祖道:“您的职位比他高,可以暂时答应同他一起讨伐董卓以求自保,然后相机行事,一旦有机会,你就砍下孙坚首级,呑并他的军队,如此大事可成,荆南大定,此为上策。”王睿马上写信给孙坚,要与孙坚共同讨伐董卓,邀请孙坚一同北上。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零陵太守命黄盖率军五百、桂阳太守派兵一千来助孙坚,孙坚命苏代暂时管理长沙,自己尽起长沙之兵北上讨伐董卓,同时差人联系朱治、吴景、孙贲、程普、韩当共同进兵。
过了三日,孙坚来到汉寿,要求率军入城,王睿见孙坚部队来了,连忙下令紧闭城门、收起吊桥,不让孙坚入内,王睿在城头对孙坚喊道:“我现在不能跟你走,君侯你先把武陵太守曹寅杀了,我方能与你一起出发。”孙坚道:“曹寅也答应讨伐董卓,是我们同盟,刺史大人,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啊?”王睿道:“曹寅与我有仇,我的治所建在他的地盘,我大军一走,他定会夺我治所。”孙坚道:“曹太守马上也要走了,绝不会干这种事情。”王睿道:“既然您不同意,那就不要怪我不跟你走!”孙坚心中有火,在城下休整一日,率军继续前行,越想越不放心王睿。
武陵的治所临沅与汉寿仅隔三十里,次日,消息传到曹寅耳中,曹寅大惊,忙找部下商议,长史建议道:“刺史大人不让孙坚入城,定是改了主意,不讨伐董卓了。我最担心孙文台一走,刺史大人攻打我们武陵,这样我们就无路可走了。”曹寅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问道:“我们该当如何?”长史道:“要想进兵讨伐董卓,必先除掉刺史王睿,以绝后患!”曹寅道:“如何除法?”长史附在曹寅耳边,献计道:“孙坚与刺史王睿矛盾很深,他也担心王睿,您可加以利用,我们何不来个借刀杀人!”
于是曹寅命人伪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写了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诉说王睿罪状,命令孙坚将王睿处死。孙坚见到檄文,大喜,立即率领五百士兵返回汉寿城下。
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问道:“你们来此何为?”士兵答道:“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吃不饱穿不暖。想请您开恩,赏些吃的和财物给我们。”王睿对这种事见多了,像以往一样对城下士兵喊道:“你们排好队伍,我打开城门,你们进来拿点东西速速离开,不得有误!”士兵答道:“多谢大人,我们谨尊大人号令!”王睿命人把士兵带到库房,下令打开仓库,对士兵道:“你们自己进去看看,有什么能用的,就随便拿一点吧!”士兵涌进仓库,王睿猛然发现孙坚也在里面,惊问道:“士兵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道:“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首级!”王睿浑身瘫软,心想一定是事情泄漏了,问道:“我犯何罪?”孙坚道:“你自己看吧!”说罢将檄文扔在王睿面前,王睿捡起檄文看了一篇,孙坚抽出宝剑说道:“刺史大人,你是要我动手,身首异处,还是你自己来!”王睿走投无路,呑金而亡。黄祖连忙率军逃走。
孙坚离开长沙后,吴夫人连忙收拾金银细软,在长子孙策的保护下追赶孙坚。孙策一行来到汉寿,问孙坚道:“父亲,孩儿听说王睿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孙坚让人取来檄文递给孙策。孙策仔细看了一遍,将孙坚拉至僻静之处,说道:“檄文是假的!”孙坚问道:“何以见得?”孙策道:“檄文不是发给你一个人的,应该是发给全天下的,要杀荆州刺史王睿,有必要发檄文吗?如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要你杀王睿,应该是下公文或者写密信给您才对,绝对不会对外声张。”孙坚一听马上明白,说道:“我已经猜到是谁了,我中计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再提!”
孙坚走了一个月,来到寿春驻扎休整。孙坚广发讨董檄文,到处招兵买马。孙坚原来在这里附近长期任职,威望极高,淮泗子弟纷纷前来投军,孙坚军队一下子达到两万多人。不久,曹寅、朱治、吴景、孙贲、孙香、徐琨陆续率军来投,徐琨乃徐真之子。孙坚大喜,命令全军日夜操练,准备进兵南阳。
孙策向孙坚建议道:“父亲,我们已远离长沙,长沙的粮草已不能供应,孩儿建议长期占据寿春,作为我军后方基地。”孙策,字伯符,刚到弱冠之年,武艺高强,知书达理,谋略深远,非一般人可比,已成为孙坚左膀右臂。孙坚道:“此地离洛阳太远,我们应以南阳为基地。”孙策道:“孩儿愿为父亲攻取南阳!”孙坚道:“战场险恶,你就不要去了,家中的一切全赖你照顾。”孙策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建功立业是孩儿的理想,我岂能在后方呆着。”孙坚道:“如今天下不太平,没有你护着家人,你母亲、弟弟怎么办?为父怎么能安心出征。”孙策坚持要跟着军队出征,孙坚左右为难。
且说寿春以南三百五十里外的庐江舒县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一位青年,名叫周瑜。周瑜,字公瑾,身长八尺、相貌俊美,文采飞扬,在周围一带非常有名。周瑜听说寿春来了一位青年名叫孙策,英俊潇洒,为人豪爽,喜欢说笑话,在寿春广交名士,名声远播。附近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姑娘都争相前往观看,一时传为美谈。周瑜听后坐不住了,对母亲舒氏道:“听说寿春里来了一位英俊少年名叫孙策,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的儿子,我猜他一定是我的同窗好友,我想拜访他。”舒氏听了喜出望外道:“如果真的是他,你请他全家来做客,这么多年了,我非常想念他们。”
当初黄巾起义,寿春一带局势相对安定,孙坚出征时把家小留在寿春。周瑜之母舒氏带着全家到寿春避难。孙策、周瑜两家正好是邻居,两人刚好十岁,在寿春一起上学读书,很快成为好朋友,因孙策月份略大,舒氏让周瑜称孙策为兄。孙策、周瑜这哥俩每天放学就一起玩,爬树下水无所不能,风筝纸鸢无所不精、泥马瓦当爱不释手,在寿春渡过一段美好时光。
吴夫人、舒氏都是有学问有见识之人,两人刚到寿春举目无亲,很快就成为好友,情同姐妹,无所不谈。黄巾起义后大量农民弃田逃亡,土地价格低廉,粮食价格飞涨。吴夫人见周家富裕,有钱有粮,建议舒氏将家中余粮全部高价售出,大量购买土地,舒氏对吴夫人言听计从。孙策在寿春呆了一年,黄巾军主力已灭,孙坚派孙河把家小接到洛阳,周瑜和孙策依依惜别。不久,舒氏、周瑜全家回到舒县,周瑜一家财富暴增。
周瑜备好车马,一跑风尘来到寿春。孙策正在寿春县衙内舞刀弄枪,忽闻门外传来一声:“里面的可是孙策!”孙策抬头一看,见是周瑜,喜出望外,两人久别重逢握手言欢,须臾,孙策引周瑜入内拜见孙坚和吴夫人,吴夫人大喜,设晏款待周瑜,席间周瑜请吴夫人、孙策一家移居舒县,吴夫人、孙策见是朋友相邀,欣然应允。过了两日,孙坚命孙贲领兵二百,携带金银细软,护送家小直奔舒县。
吴夫人、孙策一行到达周瑜家,周瑜让出自己的大院给吴夫人一家居住。次日,孙策与周瑜,升堂拜母,结为兄弟,自此孙、周两家交好,互通有无。此后孙策在江淮一带,遍访官宦名士,与他们结交,奔走呼号,游说他们反对董卓,一时名动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