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根残留的白眉,一双浑浊的眼睛,软趴趴的肉鼻,满口洁白的假牙,还有满脸岁月的寿痕,都预示着这个人老人如夕阳的余晖。
今天他上身穿了,绸缎面的喜庆的大红色,只是显得有些肥大,下身穿了,一样是绸缎面的灰黑色长裤,脚穿老是灰色的长筒绵袜,外穿段子面的千层布鞋。
高老爷子在东屋院子里,放个一把太师椅,他上坐着,椅子下面扑了很厚的垫子,之所以在院子里,而不在屋子里,就是因为院子里比较大。
当然,这个架势少不了喜嗓子(喜嗓子,就如同现在的主持人一样的人,他们只接喜宴的活计,喜嗓子他们会有一套说辞。)
只听这喜嗓子开口喊到。
“今天是高氏老太公,80古来寿的日子,我们住高太公,我们祝太公未来,百岁耳目聪。”
随着喜嗓子这一声喊,在场的人又一阵阵祝贺,好不热闹,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平静一下。
这时只听他又喊到。
“儿孙恭贺,满堂福,寿比南山东海长。”
随着喜嗓子这一声落下,高家老大,领着一大帮子人走了进来,走到老爷子前面,恭恭敬敬的跪下行礼。
这时,高老爷子脸上岁月的痕迹,好像减少了许多。浑浊的眼睛看着,离他最近的是他的三个儿子。
然后,眼光才扫过了,他的侄子辈们,以及儿媳,侄媳们,再往后看,就是孙子辈,男男女女加起来有40多人,
重孙辈,大大小小加起来,四五十人,玄孙辈的人,年龄相差的就有点大了,大的已经成年娶妻,小的还在襁褓之中,这些人加到一起,将近20人。
就高老爷子这五世同堂的气势,地方太小确实是装不完全部的人,因为这里的规矩是,如果给自家长辈过生日,所有晚辈要先行大拜之礼。
所说的大拜之礼,如果用在了寿宴上,不仅仅是晚辈要行跪拜之礼,而且,还是要所有的晚辈一起。
一来显示出晚辈对长辈的孝顺与恭敬,二来吗?显示出这个家族的昌盛与繁荣。
接下来就是随着,喜嗓子,一声声祝词之中大拜之礼完美结束。
过了一会儿,等自己的儿孙都散了,老爷子在自己的二娃子,搀扶之下,与东院的宾客打完招呼,老爷子回了屋里。
虽然今天高兴,但是已经年纪大了,有些费神,而且,接下来他还会收到,来自家晚辈各种的祝福。
虽然,都是好意,但是对老爷子来说,又要浪费一翻精力,可是人就这么奇怪,虽然,老爷子,今天确实有点累,但是精神上却无比的轻松与自豪。
到他这个年纪,不是为了金钱与名利了,只是为了看到自己的后代儿孙,繁荣昌盛过的好,比什麽都强。
只要自己的儿孙繁荣,对于他来说,比什麽都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这一生也算得上,对得起自己的祖宗,自己死后也可以抬头挺胸的,去见他们了吧?
对于现在的老爷子来说,儿孙昌盛与死后能抬起头来见祖宗,也就这两点你也牵挂了吧?
所以他先回屋,等着了,可以养养精神,接受完自己儿孙的祝福以后。
如果他还有精神的话,今天还要到喜宴上,转一圈,这又是一个消耗体力与精神的活。
但是为了儿子,他这一点儿累好像也算不了什么?因为这个可能是,他为儿孙能做的唯一一件事了。
至于为什么让二儿子陪着?
而不是大儿子和三儿子,因为,大儿子为了给他办这儿做宴席,还请了他许多生意上的朋友。三儿子,要照顾来到的老那些老亲戚,还有一些他的朋友。
毕竟,他们各自都请了自己的朋友来,参加这次寿宴,不好,到了自己的客人。
虽然高老爷子,有的有的时候像老小孩一样,但是,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这一辈子都分得清,因为他还是高天镇的三老之一。
就在他在东屋晒太阳的时候,高才,端着一小碗煮的是稀烂的鸡蛋面条,轻轻的喊一句。
“爹,吃饭了。”
老爷子接了过来,看了一眼,这一顿的面条是菠菜,胡萝卜汁和面,所以,面看起来黄的绿两种颜色,只是这已经煮烂了的面条,也就勉勉强强看出两个颜色而已。
虽然不好看,但是,儿孙们都说这样对身体好,被劝了几次以后。
到了现在,他见怪不怪了,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别说着味道还不错。
只是这吃的一点都不痛快。自从前段时间医生诊断说,自己的肠胃功能,消化减弱以后,大家开了一个电话会议。
三顿饭变成了八顿饭,量小多吃,这是大家商量的结果,还配了一个小辈专用,定时定点给他吃饭,虽然说一天没有巴顿这么夸张,但是五六顿还是有。
说实话,高老爷子挺烦的,但是想想都是为了自己身体,他也就忍下来了。
别看他今年已经80了,但是说实话,万山还想多活两年,但是他一想到这事,突然间心情就不好。
他吃下了,送到嘴边的一口饭后。
摇了摇头。
高才立马明白自己父亲的意思,放下手中的碗,拿起了一条毛巾,等了一会儿,老爷子,这才拿过毛巾擦了擦嘴。
然后,又端起来一杯茶,漱了漱口,现在的太阳对他来说是正好,于是走了两步,来到了躺椅上,微微眯着眼。
过了一会儿,他慢悠悠的说道。
“二娃子,你说,你啊爷我这一辈子呀……。”
……
“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但这一生也算是平安喜乐,吃喝不愁。”
老爷子说道这里,好像陷入了回,又好像只是纯粹的想歇一歇,所以,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
“咱的儿孙也都很争气,不说光耀门楣什么的,虽然还差了点,但是最起码,咱们家也算是子孙繁荣了吧!”
高才听到这里,才连连点头,口中说:
“是……哪可不……镇上的人谁提起你,不说声为人公正,教子有方。”
老爷子听了自家儿子的捧场,嘴角微微向上扬。
高才看到老爷子的表情,就不再多说了,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老爷子的脾气,就像小孩子一样,让人不好猜测。
所以看到老爷子的表情,他默默的等着,老爷子的接下来的话就可以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
老爷子这才开口说:“其实呢,你阿爷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浑人,都要及冠成年了一样,还是个混球啊!”
“我记得当时,我阿爷每天愁眉苦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模样,谁家女娃会给你当婆姨呀!”
说到这里老爷子声音柔和了许多,脸上还带着一丝缅怀过往的笑容。
“说句实话,那会儿从小到大我阿爷,手中的棍子都不知道断了多少根,可是并没有用,一顿棍棒下来,过两天,只要我出去玩耍,就肯定会有人到我家里,去找阿爷说理。”
“然后,等待我的肯定又是一顿棍棒,他从来不听我说什么,当然我好像从来没解释过,可能解不解释?左右不过一吨棍棒而已。”
说到这里了他停了,大概有两刻钟左右。
“要不是,14岁那年,遇见李先生,在我们这教了三年书,恐怕我这一辈子都是个混人吧。”
说到这里,老爷子又一次沉默了。
高才,明白他爹现在又一次陷入了回忆,而他自己现在只要默默听着就行。
虽然这个故事他听过了很多次,但是,他明白老爷子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而己。
不久之后,老爷子再次开口。
“要说李先生,李现仁,那可是有大学问的人,只不过,不知为什么,从来酒瓶不离手,在我的印象中,他的一身酒味从来都没散过。”
“也不知道,先生到底之前遇到了什么事,才会变成,我熟知的模样。”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
只不过后来我们高家走出去的人,哪一个不是他的学生。”
“记得那一天,族老带着一个一身酒气,穿着破旧的灰色长衫,而又邋遢的中年人,来到了我们所在的学堂,告诉我们,以后这位就是我们先生。”
老爷子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在族老,走了以后可想而知,在学堂里彻底的乱了套,除了几个老实孩子,站起来给他行礼以外,其余的人都在议论纷纷。”
“李先生,那时毫不在意,只是拿起炭笔在木板上写上知己的名字,然后,他做了一件事,你绝对想不到的事,写完名字以后,就直接躺到躺椅上睡着了。”
“就这样凉了我们以上午,时候我们都说,这一天如果不是要吃下午饭,李先生,可能要晾我们一天。”
“那时候我们分了男女两个学班,李先生,仅仅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将我们70多人,身上的疑难杂症处理的妥妥当当,让许多人都可以真真正正的安心读。”
“”在李先生,任教三年之中,高家的孩子有许多人,有机会去了县里的学堂读书,也有特别聪明的,最后到了省里读书。”
“而我是在先生走后,才去县里读了一段时间的书,就是因为先生离开前的一句话。”
听到这里高才很配合的问。
“李先生对阿爷说了什么?”
老爷子顺嘴回:“先生说,你小子虽然混,但也应该出去看看。”
“从那以后我也再没见过先生,不过偶尔能听到他的消息,可以说,没有李先生,我们高氏一族,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么好。”
说完这些,老爷子好像想到了什么。
“出去吧,我有些累。”
然后,直接闭上了眼睛,开始了,他今天晒太阳的旅程。
高才看着自己老爹,明白这小孩的脾气又上了,如果我再问恐怕,会惹老爷子不高兴。
他随手拿起旁边的薄毯子,轻轻地放在了老爷子腿上,然后这才出去。
在门口遇见了,专业照顾老爷子的人,停下来嘱咐了几句,他这才放心离开。
毕竟,今天对他们家族来说是个大日子,他不可能,真的一直在老爷子身边,不去应酬一下而,他虽然不像他大哥一样。
但是,他也有几个老朋友来了,需要高才自己去接待一下,毕竟,这俗话说得好,人活在这世上,到后来你会发现,其实,就是活的人情世故而已。
所谓的人情世故,就是礼尚往来,再通俗的讲一点,就是互相走动,彼此之间,会有意识无意识的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人,最终会走到一起,不管干什么?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
在东方帝国这里,这一现象,被通俗解称为人情世故,听起来富有东方色彩的温文尔雅,而又含蓄的称呼。
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北原大七大帝国中,任意一个帝国,它有更加直白的叫着利益绑定,或者叫利益供需,或者利益共存。
反正在北原大陆,它更加直白的告诉你,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