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太尉府内,华歆满目慈祥对于臬说道:“德揆,你在太尉府近两年,老夫对你表现十分满意,前日董司徒言你静极思动,要老夫荐你到禁军中任职。”

于臬道:“全凭华公做主。”华歆道:“提携后生,是老夫应有之义,若有不明,可与我说,老夫知无不言,老夫也没什么东西送你,这样,我就陪你到大内走一遭。”

42岁的蒋济正在护军府内,听取各职司汇报。守营军校禀报:“华太尉在两名随从陪同下,一年轻人扶着他,要来见您。”蒋济闻言大惊:“快,快,一起出去迎接。”

护军府外,须发花白的王朗在于臬的搀扶下,缓缓向护军府走来。蒋济见了,抱拳施礼:“哪阵风刮的,竟劳华太尉到这里来。”

华歆道:“子通,非是老夫扰你禁卫之权,这小子,乃是文则之后,我已认作世侄孙,少不得要你多多照看。”

蒋济道:“末将何敢。”他往后扫了一眼:“来人,速速迎接华老太尉入营。”

进得营来,分宾主坐下,于臬以礼见过蒋济后,在华歆身边侍立。二人寒喧已毕。

蒋济道:“德揆连得两次高弟,某也有耳闻,今来至此,真是老夫无上容光。这禁军里全是武人,大多不通文墨,德揆至此,真应了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之妙啊。”

华歆用力站了起来,拉着手臬,来到蒋济面前:“子通称赞德揆,那是因为老夫在此吧。”

蒋济笑了笑:“哪里哪里。”华歆望了望营中站立的侍卫,又望了望蒋济。蒋济道:“你们先下去。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得进来。”众侍卫整齐地下去了。

华歆将手伸向蒋济,蒋济用手接住华歆手,道:“太尉有何话说?”华歆不语,又将拉着于臬的手放到蒋济手中,让蒋济握住,道:“此是于文则之孙,子通,我就将这小子托付给你了,禁宫之内,非同小可,还望子通善为保全。”

蒋济道:“华老太蔚所托,某定当谨记。”华歆忙叫于臬见礼。蒋济道:“既是老太尉所托,我与文则,也有交情,敢不尽心关照。只是一件,若某照看过重,又恐众将议论。以为某看重一文士而轻武人”于臬道:“小子在钜平时,也曾习得弓马,定不会让中护军为难。”

华歆道:“事以见功,非在口舌,相信这小子不会让你失望的。”蒋济道:“太尉亲自相托,某岂敢造次。不如这样,德揆就做我亲随如何?”

华歆道:“此是子通之事,老夫不敢预计。只有一件,好叫子通得知,老夫上回听你说你长子蒋秀欲学书法,某即向钟太傅引荐,也不负他求学之心。”

原来钟繇善写书法,后世以其与王羲之并列,号为钟王,蒋秀欲求之,无奈钟繇不肯,如今得华歆开口,多半会成功,是以华歆出口担保。

蒋济道:“既如此,有感太尉厚爱了。”华歆道:“老夫这就告退了。”

他又向于臬道:“你在禁中,要多向蒋护军请教,必有所得。”说罢,在随从搀扶下,慢慢走了出去,于臬随蒋济,送到营门口方回。

堂堂太尉,竟为一七品文学掌故,亲自送到中护军来,这在中护军可算是头一回。又见蒋济任于臬作为亲随,众人口虽不言,但皆以为于臬一介书生,如何保得蒋济安全,是以众人皆有愤怒之色,只因华歆亲自送于臬前来,却是敢怒不敢言。

中护军一职不是九卿,但在军中总揽诸将,执掌禁卫,还负责选任武官,可以说是职权颇重。

当下恼了一位百人督,此人姓郑,名翼,扬州庐陵人,幼习弓马,向来自负。闻说于臬通三经,来到禁中,即被任为中护军亲随,心中不服,闯入蒋济帐中。

蒋济正与于臬说话,忽见郑翼气冲冲而来,蒋济大怒:“堂堂禁宫,护军大营,岂容你未经禀报就进来,成何体统。”

郑翼道:“将军任禁卫之重,竟将一身安危,托付一书生,末将实在放心不下。”蒋济道:“生死有命,岂是你等可知。”郑翼道:“若将军如此说,我等不服!”

于臬道:“将军,既然郑将军对某任亲随不服,我想听听郑将军看法。”

蒋济道:“既然于将军宽恕,郑翼你且说来。”郑翼道:“我愿与于将军比试,若胜得我这手中枪,某自心服。”原来郑翼欺于臬一直在太学就读,不会武艺,是以相欺。

蒋济道:“大胆。”蒋济正要维护于臬,于臬抢先说道:“既然郑将军有心比试,在下就和他比试一番,只是某今日初来,铠甲兵器尚未齐备,不如三日后,一较高下如何?”

那郑翼没想到于臬居然应战,骑虎难下,道:“你能应战就好。”蒋济道:“那就三日后,你们二人较艺。”

郑翼道:“既然如此,要是我胜了,那便如何?”蒋济道:“你待如何?”郑翼道:“若我胜了,于德揆有名无实,不得任亲卫,若我败了,我这人头,随蒋将军提取便是。”

蒋济看了看于臬,对郑翼道:“三日之后,你再夸海口。你不等通报,私入营中,这三十军棍,暂且记下,三日后,必定执行。”郑翼告退。

蒋济阴晴不定地看着于臬,于臬从他神色中知道,他不相信自己实力。

于臬道:“将军,小子祖父既然出身武将,小子在钜平也曾习练几年弓马,相信不会让将军失望的。”蒋济道:“你不知道,多少人欲得任我亲随而不得。军中只看武力,这些人,虽然唯长官之命是从,若较起真的,手底下见真章才是最重要的。”

于臬道:“将军放心。某先去先生府上一遭,随后即来任职。”蒋济道:“贤侄若有想法,不妨说出。”

于臬道:“将军负责选任武官。若三日后小子胜了郑将军,倒有一小小请求。”蒋济道:“你且说来。”

于臬道:“若我胜了郑将军,那三十军棍,请将军免了。相信小子必胜。若胜了,小子有不情之请,请将军答应。”

蒋济奇道:“如今胜负未分,你就如此大言,那好,我且应了你,若胜了,你可引荐一人来军中,若败了,某面上不好看,你切不可让我失望。”于臬应下,当即告退。

“德揆,你会武艺?”在王肃府中,于臬说起要比试,王肃一脸不信。

于臬道:“弟子在家乡时,习得一些武艺,若在那些将军面前,不露一手,怕是难以服众。”

王肃道:“中护军是禁军要职,与杨暨所领之中领军一道,负责洛阳宫城内外禁卫,非同小可。自蒋子通任此职以来,多有人以贿鬻官,曾有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一百人督,得五百匹。郑翼无名下将,定是以五百绢贿得百人督,德揆胜他应该不难,若有其他人再来挑战,如何应付得来?”

于臬道:“那时,就看蒋将军如何处置了。”

王肃道:“如今卫尉一职,正好由董公仁兼任,掌器械文物,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不若你去请教于他,必有教你。”

于臬道:“弟子等下就去。只有一件,弟子若入了禁宫,以后见先生已难,况现师卢先生又出为广平太守,《易学》博士,繁杂不清,学生想学通五经,该如何自处?”

王肃道:“你既入我门下,转师卢子家,卢子家师门郑学,我之学与其又有不同,想不到你《礼》经也得高弟,实是难能可贵,卢子家曾对我言:千余太学生,德揆学业精专,深得我心。足见器重于你。我给你改成挂名太学,也不必每天来太学实学。我之讲义,派人抄送于你,你在营中揣摩,到时应试便是。”

于臬道:“弟子定不负先生期望。”王肃道:“贤侄,虽然我有意庇护于你,但学习在你自身努力,文皇帝恢复太学,你两中高弟,实属难得,若连中三次乃至四次高弟,也是太学一段佳话,到时我将亲到陛下面前进言,褒奖于你。这对你进身,大大有益。”

于臬有些感动。自225年入洛阳以来,至今已有近五年。这近五年来,于臬得王朗王肃父子尽心照顾,又得辛毗、华歆、董昭等老臣关怀,渡过了暗流风波,摆脱了丁谧李胜等人纠缠。得以在太尉府任职,如今又得任太子舍人,成为蒋济亲随。

自己身为一方小地主,与其他一般人相比,是万万得不到的恩荣,想到以后见王肃已难,于臬不由流泪,当即跪下:“弟子何德,竟得先生如此恩荣,小子定当忠于职守,发奋苦读,方得报先生大恩于万一。”

王肃道:“德揆休得悲伤,为师以你为荣,你切记我先前教你之言,你出身并非世家,不可随波逐流,有事要三思后行,若有不明,可直接问我,或问董公、华公,若司马仲达回洛阳,我将向他引荐你。司马仲达与蒋子通交厚,若得司马公看重,方不负你生平所学。”

于臬垂泪道:“学生谨记先生教诲。还有一件,向者世翁所辟之邓士载,曾与学生相交,他曾言有一人,姓石名苞,曾在洛阳卖铁,现为南皮给农司马,许士宗以为奇才,若蒙先生不弃,此人已到洛阳,先生能够关照。”

王肃道:“陛下重实才,你若得空,可亲致之。到时我再举荐。一来你远离浮华,二来又可阅历山河,也不失为增长才干。”于臬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