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路车马劳顿,加上夜里笙歌,于臬真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想夏候儒叫醒了他:“诸葛亮果然入寇了。”

洛阳太极殿,魏明帝与群臣商议,命司马懿都督雍凉,夏侯儒都督荆豫。董昭奏道:“司徒掾邓艾,忠于王事,颇有政绩,且颇明农事,臣想荐其到荆州任典农中郎将。”大司农梁习奏道:“如今夏侯都督到荆州上任,南阳典农中郎将一职空缺,臣亦举邓艾至南阳任典农中郎将。”魏明帝道:“就如所奏。”于臬出班道:“臣闻邓士载喜读兵书,如今荆豫用兵之地,能否让邓士载可以参赞军事?”魏明帝道:“于爱卿向者言诸葛亮入寇,今日果然,既然邓士载有众人举荐,就如所奏,在夏侯儒都督处参赞军事。”

司马懿奏道:“西边用人之际,今有张文远之子张虎,乐文谦之子乐綝,愿军前立功,为国效力。”魏明帝大喜:“将门之后,常思报国,此大魏之福,朕准奏,就令张虎乐綝为随军校尉,出征立功。”

于臬道:“臣亦愿上西边战场,与诸葛亮一决雌雄。”魏明帝奇道:“你现任度支郎中,总大魏财赋,乃是朝庭重任,如何轻离?”于臬道:“臣祖父与张文远、乐文谦南征北战,如今将门之后,皆上疆场为国立功,臣虽为文臣,亦熟悉弓马,怎可落后?”

中护军蒋济奏道:“于臬在臣禁军中,确实弓马娴熟,曾在校场与禁军骁将比试,连胜两场。”

魏明帝道:“既如此,你可到你岳父军中历练。”于臬道:“臣愿到雍、凉抵御西蜀,不想令人言臣仗岳父荫庇而效军事也。”司马懿道:“若得德揆到雍、凉效力,臣不胜欢喜,愿陛下成全。”魏明帝道:“就如所奏。于臬随军效力,为随军司马。朕明日设宴为大都督践行,屯兵长安。朕排驾亲自送你。”

就在大司马曹真,带着无尽的遗憾辞世之时,司马懿带着于臬等人,来到了长安。中军帐内坐定,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接着。司马懿道:“某承蒙天子亲任,都督雍、凉,诸位有何计策,以退诸葛亮?”。张郃道:“吾愿引一军去守雍、郿,以拒蜀兵。”懿曰:“吾前军不能独当孔明之众,而又分兵为前后,非胜算也,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不如留兵守上邽,余众悉往祁山。”

张郃又道:“既然如此,不若分兵三路,大都督自守长安,居中调度,某引一军至上邽,却使费将军和戴将军至祁山,郭伯济守陇西诸郡。”

老狐狸司马懿从张郃的话语中,明显感受到了对自己的不信任。司马懿笑道:“三路分兵,各军不相统属,若诸葛亮一路直来,抵敌不住,岂不中了诸葛亮之计?”

张郃道:“老夫年逾七十,长年驻守雍州战场,两次打退诸葛亮入寇,如今得大都督自来,不成诸葛亮就一路直来吗?”

司马懿目视众将,费曜、戴陵、郭淮等人看着自己,眼中明显透着不信任。司马懿笑道:“既然张将军不信,某可作一赌约,我料孔明长驱大进,必将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我命你为先锋大将,总诸路军马,结营守祁山,伺机救出贾嗣和魏平二位将军,吾与郭淮巡略天水诸郡,以防蜀兵割麦。若诸葛亮在祁山,则是张将军胜,若诸葛亮来割麦,即是某胜,如何?”张郃领诺:“若真如大都督之言,某心服口服。”

司马懿道:“张将军三世老将,见识超群,我拔你四万人马去守祁山。于臬何在?”

于臬出列:“末将在。”司马懿道:“你为随军司马,参赞军机,我与你一千人,就归张将军统辖,一同去守祁山。”

张郃道:“老夫自引一军去祁山足矣,何劳都督再派人手。”司马懿道:“老将军有所不知,于臬却是你故人于文则之孙。”于臬向张郃施礼:“小子久仰张老将军威名,不想今日得见,还望老将军多多教导。”张郃大喜:“原来是文则之后。”遂引四万兵,和于臬一千军守祁山。懿引大军望陇西而去。

祁山蜀军大营。诸葛亮道:“此次北伐,各位须要努力建功。司马懿来到长安,渭滨必有准备,如今城中乏粮,陇上小麦已熟,不如趁魏军无备,割陇上小麦。”

此次北伐,诸葛亮做了万全准备,骠骑将军李严,在汉中南郑负责后勤,李严是刘备托孤大臣,诸葛亮相信以李严的威望,运粮不成问题。然后以蒋琬为丞相府长史,配合李严工作。北伐中,帐下有中护军费祎,中监军邓芝,长史杨仪、参军马忠,武将有前军师、汉中太守魏延,督前部高翔,督后部吴班,无当监军王平等人。

从史实看,诸葛亮前两次出祁山,被曹真、张郃、郝昭所败,第三次出祁山,占了武都、阴平,司马懿根本不在雍、凉指挥。第四次是曹真主动进攻汉中,司马懿从新城接应,诸葛亮是防守方,并没有主动出祁山。如果曹真进攻汉中算一次,诸葛亮是第五次北伐了。

王平道:“此次北伐,我军兵分水、旱两路。旱路走祁山道。水路走嘉陵道。如今都已取齐。祁山东北有一城,名叫卤城,不若先占此城,再攻上邽,较为稳当。”

诸葛亮道:“子均所言,正合我意。你与张嶷、吴班、吴懿好生守祁山营,我与魏延、姜维、马岱诸将去卤城。”

忽然斥候来报:“魏国大将张郃引军到此。在山前扎住营寨。”诸葛亮道:“可曾见司马懿?”斥候道:“不曾见得司马旗号。”诸葛亮道:“既然如此,再探。”又对众将道:“司马懿不在此,你等好生看守大营,某即刻向卤城进军。”

军至卤城,城上放下吊桥,一将出迎:“我家太守素知诸葛丞相忠义,特派我阵前请降。”诸葛亮大喜,即便进城,安排进攻上邽,就割陇西小麦。忽然斥候来报:“司马懿已引兵至上邽,与郭淮驻守陇西,已有准备。”

诸葛亮道:“如今司马懿在此,正好交战。就割陇西小麦。”诸葛亮命姜维率一千军,攻上邽之后,马岱引一千军攻左,魏延引一千军在右,各多带旗帜战鼓。诸葛亮与杨仪、费祎、马忠、关兴等人到上邽前叫阵。又吩咐高翔引三万军准备割麦。

司马懿在上邽城中,正与大将郭淮、费曜商议,小校来报:“卤城太守降了西蜀,诸葛亮率大军在城下叫阵。”司马懿带众将在城上观阵,果然城下尘头大起,诸葛亮坐于四轮车上,羽扇纶巾,左有马忠,右有关兴,大叫请司马懿答话。

司马懿见诸葛亮兵少,对郭淮道:“诸葛亮带此无名下将叫阵,不见魏延等人,必有准备,我等只要好好守城。”郭淮道:“诸葛亮兵少,正好出兵击之,奈何如此苦守。”正商议间,司马师来报:“在上邽城北发现姜维大军杀来。”不一时,司马昭来报:“上邽城东有魏延军杀来,城西有马岱军杀来。”

司马懿笑道:“不必惊慌,此是诸葛亮之计,以兵诱我与其交战,就割陇上小麦。既然来此,可速整兵,其他三处坚闭城门,不必交战可直击诸葛亮,若诸葛亮自走,也不必追赶,可急至陇上,保护小麦。”

郭淮、费曜得令,引军出城,鼓声大作,直往诸葛亮杀来。诸葛亮见了,急令回车,郭淮、费曜见了,率军向西。诸葛亮见了,又速前进,郭淮在前,费曜在后,直往城西而去。司马懿见了,自引一军从城上杀来。忽见诸葛亮身后尘头大起,原来是邓芝引兵来到。

司马懿亲自擂鼓,魏兵士气大振,三路兵马,与诸葛亮混战。不一时,郭淮后军自乱,原来是马岱率军杀来。又不久,魏延引军杀来,彼此混战,司马懿见势头不好,准备撤军。不想姜维一军,一直杀到城门口,阻住归路。司马懿死战,得城上军接应,退入上邽城内,三日不敢出城。高翔所引三万军,早将陇上小麦割尽,运往卤城打晒。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