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六)

他原认为外婆家的住地还是过去生活中的那种充满纯洁、淳朴、充满关怀、充满活力的互助友爱桃园,春天花香芬芳扑鼻,夏季绿荫蓬松清凉可人;秋季润泽玉珠怡情,冬天不会冷冽寒脊;没有市侩投其所好争名夺利,没有无事生非造谣诽谤,没有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人人都安居乐业生活得幸福和谐。

可才四天,他就发观脑海中的印象与现实相差甚远,自然界的残暴远非戏谑、捉弄,它是无情地恣意摧毁;人与人之间为一点蝇头小利各不相让;牢不可破的同命运知青集体也不再唇齿相依了......

他冥思苦想:是社会变了,还是自己变了?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些烦心琐事???——他好不容易才弄明白: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人,又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至于过去看不到这些,是因为自己尚未长大,不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没有一套思想见解,没能力、也不具备能力超越自然规律秩序和成长轨迹彻悟先觉。在一知半解自我心慰的情况下,他又懊恼了:人为什么要长大、要有私欲、要与人争斗,要与广漠的社会共呼吸?!

这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他虽懂得一点点,但并不真正明白。他的主要毛病就是不善深究,好满足爿甲现状,事后又忘得一干二净。因而,他现在又陷入了狭隘的自我之中:难道思想意识中和人们所渴求的和睦美满生活场景不好吗?为什么人们朝共同的美好愿望奔赴时力却使不到一块、甚至南辕北辙相互掣肘要生出那么多的有意无意的芥蒂、那么多的事端、那么拼命的明争暗斗呢?所希冀的......他脑海中类似渺茫的思绪,无一摆脱了主观、片面的界线夹制。

就这样,他带着疑惑,带着忧郁,带着烦恼和惘怅,带着一丝厌意离开了他思念的小河,离开了他眷恋的小巷,离开了他所怀念、崇敬的外婆和那亲切的回忆。他回到了父母身边,属于自己的家。

家,这个概念在他的脑海里很淡簿,有无似乎对他无所谓,这恐怕与他人生的经历有些内在的联系。要不然没有谁会在提起家的时候不为之动容倍感亲切,倍感温暖,而他却感到陌生、茫然。他认为如今回家,如同一位在漫长的旅途中爬涉的人,在必要时需要歇歇脚暂时休整一段时间。至于以后该如何走,走哪条路,在他心中达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时他只觉得漫天砂矽飞扬,眸中的景象模糊不清......

父母对他的回归显然是高兴的,见儿子长高了,体魄健壮了,满脸的稚气被乡下的风吹雨打、阳光灼晒褪去了,现在逐渐绽出了成熟的韵味,心中平添了些许欣慰。与此同时,面对他的沉默寡言和冷漠,不知道他的思想意愿,他们为两代人之间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而隐隐揪心。因而,只能从生活上百般关照,似乎满足、调理好仁明的吃穿就能让他生活得愉快点,让仁明能多与家人多讲讲话就可以减少内疚。

其实,李仁明父母并不曾欠他什么。唯一可耿耿于怀的,就是对他的养育时间较之弟妹而言少了些,直接付出的爱淡薄了一些而已。不过,这也不是父母的错呀;那时百废待兴,建设如火如荼,八小时工作之余还要开会学习,参入政治活动,时不时加班加点通宵达旦的,没时间、没精力照管。

可李仁明却不这样想。

他认为父母对他的关爱和呵护是在怜悯,在施舍,在充当救世主!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有些悲怆,仿佛生活捉弄了他,社会遗弃了他,一股朦胧的艾怨从心底油然而生。他想发泄心中的郁闷,想诅咒苍天的不公,想抗议命运的安排,想咆哮谩骂,但理智抑制住了他愤懑之情,他只好郁郁地自艾自怨,暗暗地哀声叹息。

于是,他想从弟妹中找到共同的语言来弥补亲情的隔阂,可是,弟妹对他的沟通置若罔闻,没表示出怎么的热情,视如彼此不太熟悉的朋辈而已,除了礼节性地对他的好意报以尊重外,恰似他对父母感到陌生,感到一切关心和呵护均是出于道义上的钳制。

嗨!这也难怪——他们兄妹从小分住在外婆和奶奶家,都长到十几岁才聚在一起。正当稍为熟悉,这两年他又下乡去了,弟妹根本无法了解他。如今弟妹均已长成了青少年,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有自己的朋友和活动空间,不可能象天真幼稚的小孩那样好奇地围着他转,自然便难以体会骨肉之情的亲密气氛。因此,他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与弟妹间的隔阂加剧了他的情感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甘寂寞,不愿呆在家里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中般的日子,托朋友帮忙去了一个建筑工地“打土方”,挣一块二毛钱一天的高工资工作。建筑工地上,烂泥巴路道路泥泞难行,挑上百多斤重一担的土石方行走十几米坑路又要爬上如山的土堆倒卸,如此反复不停地在崎岖中劳作,一个上午往返三四十趟下来,他累得四肢疲软极了。蹲在坑旁吃过午饭,他便向组长要求调换一下工作——去专事挖土或铲土;可这工作更辛苦,攥着锄头的手要不停地钩土装进畚箕里,连一刻歇息的时间都没有,不多久,手上便打起了块块血泡,疼痛得连锄头都握不了。

干不了这种原始劳作,他只好贡献尚有的蛮力又去挑土,让肩膀承受磨练。一天工作下来,周身泥巴拐拐的,累得也够呛了,回到家便精疲力尽地蒙头大睡:这落后的原始活计,真他妈浪费劳力,浪费智慧!

可骂归骂,抱怨归抱怨,谁叫中国不发达呢?!

第二天早晨起来,照旧往工地上跑......人活着嘛,就得劳动。为了改善生活,就更得劳动创造了!因而,经过了初始劳动锻炼,几天后便开始适应了艰辛,每天收工下班,不再因笨重的体力透支而感特别疲乏了。

——青春是一杯纯酿的烈酒,喝了一口又一口,盛满腹中不知忧。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