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册正与李自敬、姚锡胤商量着政务。
他说道:“发丘之营亦需名号,二位可有考虑?”
李自敬说道:“禀皇上,三国时期魏王曹操以官军掘王侯之墓,其国号为魏,现今关中亦为‘魏国’故地,故臣以为可叫魏营。”
姚锡胤也说道:“禀皇上,臣赞同李将军所言。”
凡册思考了下,说道:“准!另此营由李将军统领,姚侍郎从旁协助。”
二人皆领旨谢恩。
这时,胡一山进来说道:“禀皇上,近卫营护送骊山张氏兄弟已至正门外。”
凡册说道:“宣二人进殿!”
过了片刻,张伟松、张伟林在胡一山带领下进入乾清宫大殿。
二人下跪说道:“草民参见皇上!”
凡册随即说道:“你等二人可知罪?”
张伟松略带紧张得说道:“禀皇上,草民私自盗掘陵墓,已犯王法;草民知罪,请皇上发落。”
张伟林也说道:“禀皇上,草民亦知罪。”
凡册观二人并非凶恶之徒,说道:“大顺当下有财政之急,而朕欲推翻暴明救天下之百姓,不得已出此下策;现有一戴罪立功之机,你等可愿意?”
张氏兄弟二人回答:“草民愿意!”
凡册请二人起来后,说道:“传朕口谕,分授张伟松发丘都尉、张伟林摸金掌旗之职,二人由中营制将军李自敬统领,你等需竭尽所能,为大顺解财政之困。”
李自敬说道:“遵旨!臣必定全力以赴!”
张氏二人还算机灵,改口说道:“遵旨!臣等必定将功补过,不负圣恩!”
凡册说道:“李将军,中营二百兵丁已于长安南郊驻扎,你等可前去接管,并加紧操练,不得有误。”
三人随即行礼退下,前往长安南郊整训部队。
自从回来后,凡册就一直住在乾清宫,突然觉得该去后宫转转了,于是起驾前往。
刚到皇后寝宫,门口的宫女就下跪恭迎:“奴婢恭迎皇上。”
凡册径直走了进去。
到了大殿,高皇后见“皇上”前来,下跪说道:“臣妾恭迎皇上!”
凡册请她起来后说道:“皇后,近日天凉,可要注意添置衣物。”
皇后听到此话,说道:“臣妾叩谢皇恩!”
凡册继续问道:“皇后,上次所说之土芋,还在地窖?”
皇后说道:“禀皇上,臣妾已将土芋存放地窖之内,并以棉布覆面,随时恭候皇上查看。”
于是,凡册在高皇后引路下,来到后宫地窖入口处。
此入口高出地面近两米,四周及顶部均有木板遮挡,只有前面空着,还有个楼梯通向地下。
凡册领着高皇后、胡一山还有两个宫女走了下去。
不得不说,此地窖高度虽不充裕,但面积却不小。
下去后就是一个二十来米的走道,两边各有几个房间,均未设门。
凡册走进左侧第一个房间,看到里面挂了些腌肉、腊全鸭、腊猪蹄等;再放眼一看,地窖所有房间的内墙均未到顶,而是留了三十厘米左右的空隙,应是留作通风之用。
高皇后解释道:“禀皇上,此些肉食全是‘制将军’朱存极所存,土芋则在右侧第五个房间。”
凡册走出此房间,朝右侧走去。
进了第五个房间,几大筐土芋码在角落位置,凡册说道:“皇后,此些土芋应有数百斤,朕欲征用之,用以官田种植,过几日送往工部屯田司。”
皇后自然同意,说道:“遵旨!臣妾即刻派人送去!”
凡册离开皇后寝宫后,觉得还是应该去魏营巡视下,以鼓励士气,于是坐上銮架朝前殿正门驶去。
胡一山则快步去往大内营房,通知吴德胜护驾。
快到魏营时,凡册看到此军营不大,毕竟才二百来人,但木制围栏还是绕了一圈,瞭望塔还是建了几个。
塔上之哨兵看见皇帝銮架,立刻通知李自敬及张氏二人,三人迅速至营门迎接。
凡册下了銮架,接受跪拜后,领着三人走进军帐坐下。
他说道:“李将军,来魏营半日,可有情况?”
李自敬先说道:“禀皇上,今日臣初来魏营,随即召集二百兵卒,将皇上口谕传与诸位;众兵丁士气高昂,皆言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凡册还是担心一些事情,说道:“李将军,可将覆面之事告知诸位?”
李自敬说道:“禀皇上,臣已将铁盔覆面之事告诉众位,并言掘墓之事确有风险,如有不愿者,尽可退出,仍回中营效命;此言一出,无一兵卒离开,不愧为中营亲军之精锐。”
听完,凡册又说道:“张都尉,掘陵之事可有保密之法?”
张伟松回复道:“禀皇上,掘墓之事需要隐秘,则不宜进行大量开挖,破坏封土,以免授人以柄;臣以为,可用兵卒在四周警戒,禁止平民入内,而后开挖深洞至主墓室即可;完毕之后,再将洞口回填封堵,如此可保持原貌。”
凡册继续问道:“此法虽好,但墓室均埋于地下十米以上,如何确定开挖之洞可至主墓室?”
张伟松回复道:“禀皇上,王侯之墓修建时,四周设有围墙,围墙正中为封土,封土之下即为墓室;臣根据以往经验,选定封土周围不同方位,而后向下开挖,直至泥土坚硬,即已挖到夯土层;再往下数米,横向开挖,即可至墓室,最后破侧壁而入。”
史载西汉之前,墓室侧壁大多由实木堆叠而成,而西汉以后则大多由砖石砌筑。
墓室一般深埋于地下十米甚至二、三十米。
主体修建完后,首先回填至顶部,再覆盖一层木炭,而后再于之上设置数米厚夯土层,最后回填正常泥土。
凡册其实清楚这些,但还是问道:“张都尉,王侯之墓多有封土,如此尚好判断;但少数贵胄之墓为防盗掘,不设封土、围墙,远望去与平地无异,如何判断墓穴所在?”
张伟松回复道:“禀皇上,掌旗张伟林可根据耳鼻判断,可否由他禀告皇上?”
经过“皇上”默许,张伟林说道:“禀皇上,臣自幼嗅觉敏捷,善于辨别气味;如遇宝地,通过观察周围风水、地形、植被,即可判定有无墓穴;如有则进一步确定位置,将铁锥插入土中,直至不能进,再抽出至鼻边闻之,如有木炭、金属之味,则为墓穴所在。”
凡册清楚这些过程,又继续问道:“张都尉,两百将士准备如何训练?”
张伟松说道:“禀皇上,陵墓之事首在于掘,臣以为应先练挖洞之术,而后可进行实战;至于风水之术,非一日之功,臣会择机选七八人教之。”
凡册觉得还是该去演练场看看,说道:“三位,随朕至校场,校阅魏营!”
于是,李自敬、张氏兄弟二人随“皇上”走出军帐,步行至不远处校场,而后登上校阅台。
李自敬随后大声说道:“诸位听令,皇上今日校阅魏营,我等万分荣耀,快速恢复队形!”
只见众兵卒停止训练,迅速站成数排。
凡册开始讲话:“诸位,大顺财政虽可维持数月,但三年之内免征赋税,在此期间如不实行非常之策,将无军饷、粮饷发放;故朕与众臣商议,只得出此下策,以补财政;但朕立下军规,不动皇帝之陵,只掘王侯之墓,如有违者,军法从事!”
李自敬听到此言,立刻从后面走到前方,张氏二人亦跟上,均下跪说道:“遵旨!臣等务必严加约束!”
台下众将士也下跪说道:“遵旨!”
凡册说完,就让张氏兄弟下去带兵操练,李自敬在台上陪“皇上”站着。
张伟松到了校场上,喊话道:“诸位,我等需加倍操练,早日为大顺财政解难,亦不负皇上圣恩!”
紧跟其后的张伟林说道:“听令,四人一组,开始向下掘洞,一人开挖,一人拉绳,两人清土,开始演练!”
场上兵卒迅速散开,分成四人一组,移动至刚才已经开挖的洞口旁。
每组开始按照指令行动。
第一人将绳索套于腰腹处,第二人拉住绳索,慢慢将其放入洞中。
整个场地上散布着数十个圆洞,每个洞口直径不超过一米,人站在里面还能看见胸口,证明开挖不久。
第三人则用绳索将木桶吊至洞底,下洞之人将泥土铲至桶内后,由其拉出。
第四人则接过装满泥土的木桶,迅速递上空的新木桶,而后将泥土运至旁边堆放。
第三人则将新木桶吊入洞底,重新装土,如此反复。
张伟松可能觉得应该循序渐进,大声说道:“诸位,今日先掘至两米,没过头部即可,明日再掘四米,如此由浅及深。”
凡册看着台下奋力演练的众位兵卒,对李自敬说道:“此事务必保密,也需保证众位安全!”
李自敬回答道:“遵旨!”
凡册又说道:“铁盔覆面之事如何?”
李自敬回复道:“禀皇上,臣已派人与城中铁匠接洽,几日内可将两百铁盔取回。”
凡册听后,略微点了点头,然后朝台下走去。
今天的巡视不同于军营,军营以武保国,魏营却是以另一种形式为国输血,它们都朝着同一目标努力,让大顺推翻暴明、击溃清军,成为一个强大的、持续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