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朱聿键见朱常瀛缓过气来,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

朱常瀛摆了摆手,强做笑容说道:“唐王不必过分担心,朕早年尚在衡州时便疾病缠身了,幸亏韩军长派人将朕从乱军中救出,在这里,朕可以召集数省之中的名医,前来为朕诊治,朕的身体不成问题。”

朱聿键这才坐下,不过,任谁都看得出,朱常瀛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朱常瀛随后看向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尽情享用吧。”

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之后,黄道周起身说道:“陛下,我等在这里,尚无一官半职,臣斗胆请陛下垂爱,启用我等。”

“这是自然,”朱常瀛回道,目光看向韩临。

韩临笑道:“黄先生,官员任命由内阁讨论决定,关于您和各位的安排韩某早已经与同僚们认真商议过了。”

“陛下请过目。”韩临上前递出一本奏章,由杨守春接过,交到朱常瀛手中。

朱常瀛看了看奏章,然后说道:“韩爱卿的安排甚是妥当,那便依韩爱卿所奏,宣。”

杨守春接过奏章,挺直腰板开口:“现今清军占据大片河山,正值社稷危难之际,然而地方势力跋扈自雄,各自为战,互相争斗,是为我大明一大危害,着令唐王殿下为外交部副部长,出使各地,安抚民心,使各处地方势力归顺朝廷,为本朝所用,一致对外。”

“自强军第四师已经北上抵达江西临江、抚州一带,即将与迅速向南入侵的清军正面交锋,第四师成立时间尚短,军中缺少有勇有谋的良将,着令张肯堂为第四师10旅旅长,北上抗清。”

“另自强军第五师已经到达湖广长沙府北部,着令黄道周为第五师所属13旅旅长。”

……

最后,杨守春瞟了一眼坐在右列最后面的郑森,捏着公鸭嗓说道:“郑森一心为国,功勋卓著,特此封为延平伯,赐予国姓,并赐成功之名。”

“望诸位齐心协力,驱除鞑虏,恢复大明江山!”

杨守春宣读完毕,朱聿键等人立即接受任命。

翌日,韩临在自己的总理办事处召见朱聿键。

朱聿键初来乍到,对广州的一切还不太适应,这里与他前半生接触的大不相同。他本来还想去找黄道周叙一叙,没想到却被告知,黄道周已经上任去了,张肯堂也是一样。

朱聿键在外交部的办事处,由归庄带着,先熟悉熟练所要处理的政务类型,刚有个大致的了解,便被韩临叫了去。

朱聿键进入房间,只见韩临正在翻看一本奏折,书桌上也堆满了奏章。

“唐王殿下来了,请坐。”韩临批阅完手中的奏折,发现朱聿键已经到了,于是起身笑道。

朱聿键拱手说道:“多谢总理,不过小王就不坐了,反正小王正闲着,总理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那我就直说了,唐王请看。”韩临转过身去,墙上是一副巨大的地图,山川河流,省府州县,无比清晰。

韩临指在地图东部地区说道:“我得到情报,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宣布监国,并颁布监国鲁王元年大统历。”

“我派到浙江的情报人员已经暗中对鲁王,以及浙江本地拥立鲁王的一些官员晓以利害,没想到他们竟然宣称自己才是正统,唐王殿下,你说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地谋逆,他们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朱聿键浑身一颤,心道:还好本王当初在衢州,没有听黄道周的话做什么监国,不然不是被清人灭了,就是被眼前的这个人给灭了。

朱聿键连忙说道:“总理说的是,鲁王真是不识好歹,清军当前,还来与陛下争正统之位,还有其他官员,都是犯了诛九族的大罪!”

“唐王殿下不必紧张,”韩临呵呵一笑,说道:“您应该猜到我请您过来的原因了,黄道周与张肯堂等人都已经赴任去了,您所在的外交部是对外打交道的部门,原本应该是江山一统之后,与海外以及西方诸国接触的,现在只能在原属于我们大明的区域小打小闹。”

“对付和鲁王朱以海一样的皇亲国戚或者地方军阀,唐王殿下出马必定事半功倍,只不过这种事有一定的危险性,不知……”

朱聿键正色说道:“为了大明江山,小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小王马上去绍兴,一定让鲁王归顺朝廷。”

韩临摆了摆手,说道:“不急,鲁王监国,纠集一帮人在浙江东部地区,清军肯定会把矛头指向那里,你先和郑成功一起去福建,让我们自强军第二师继续北上,将整个福建纳入掌控之内。虽然有郑成功相助,但不排除郑芝龙还会抵抗,如果郑芝龙认不清楚形势,就让我军的大炮教教他。”

“控制住了福建之后,先不要动福建北部的官僚体系,如果不是罪大恶极的家伙,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将郑氏的军队和其他福建武装力量整合为一个混编第二旅,由郑成功统领,有了大军支持,这时,鲁王他们应该已经要被清军打得抱头鼠窜了,然后你再去劝说,他们便不得不归顺朝廷了。这个时机你要把握好,毕竟他们也是大明的臣民,是一股抗清的力量。”

……

朱聿键侧耳倾听,将韩临说的关键点牢牢抓住,不时点头。

“好了,在你之前,我也已经和郑成功详细说过了,你去和他商量商量,尽快出发去福建吧。”韩临拍了拍手掌,说道。

“小王告退。”朱聿键离开总理衙门,便马不停蹄地去找郑成功去了,两人第二天便出发了。

此时金声已经离开福州,来到自己的第二师军中。

从属第二师的四旅驻扎在漳州府、汀州府,五旅驻扎在邵武府、延平府,六旅则驻扎在泉州府周围。

金声接到朝廷的旨意,带领第六旅以及自己的近卫营,从泉州西部和南部朝着泉州府城晋江包围过去。

金声率领军队抵达南安县附近,距离晋江不足一百里,全速行军的话,一天便可到达晋江城下。晋江震动,泉州震动,所有郑氏家族控制下的地区都高度紧张起来,过去的几年之间,每次郑氏军队与永历朝廷的大军作战便溃败的历史,让他们未战先怯。

晋江城中,泉州知府朱朝熙得知大军压境的消息,反而不怎么慌乱,他的祖上也是皇室的一支,虽然早就已经没落,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都将他这一脉遗忘了,但是他仍然心向大明,对郑氏没有半分归属感。

郑芝豹部下军队驻扎在晋江城附近的泉州卫大营,这里离海非常近,站在高处就能看见海岸边,泉州港中船帆飘扬,战船林立。

泉州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但在元末年间,这里发生了了一起持续时间长达十年的战乱。这场战乱重创了泉州以及与其相邻的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

明朝时,泉州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朝廷实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后来更是将市舶司移设福州,港口的繁华烟消云散。

但郑芝龙是泉州南安人,归顺大明朝廷后,虽然治所在福州,泉州也成为了他的后方基地。

金声率军来到南安县附近之后,很快,郑成功与朱聿键也来到了。

金声与两人相汇后笑道:“延平伯与唐王殿下的到来,真是让我这大营蓬荜生辉啊,延平伯如今和你爹拥有同一等爵位了,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要压过南安伯了。”

郑成功扶额说道:“金师长就别打趣我了,还是正事要紧。”

金声严肃起来,说道:“二位需要我如何配合?”

郑成功答道:“有我和唐王殿下前去,已经有八九分的把握了,唐王殿下德高望重,他的话份量十足,我还带来了我四叔的亲笔书信,肯定能够劝服我五叔归顺朝廷,届时我爹自然也不会固执己见了。”

“那就好。”金声点头说道。

朱聿键随后道:“金师长何不派兵,将火炮拉出来示威,火力覆盖泉州卫四周,这样,郑芝豹必不敢违抗。”

闻言,金声看向郑成功,郑芝豹是郑成功的五叔,麾下郑氏军队以后还要交给他。

郑成功笑道:“唐王殿下所言甚好,金旅长,你可要好好看着负责火炮的士兵,千万别伤及无辜啊。”

金声哈哈一笑:“延平伯放一百个心,那些士兵早就训练得炉火纯青了,不说指哪打哪,也差不多了。”

“既然如此,还请金师长让大军开拔吧。”

朱聿键与郑成功跟着金声的军队来到晋江城外十里之处,与晋江城、泉州卫大营呈三角之势。

随后朱聿键与郑成功两人径直走向泉州卫大营,没带任何护卫与兵器。

有郑成功开路,两人顺利地在大帐中见到了郑芝豹。

除了郑芝豹之外,此处还有一人,与郑成功模样有几分相似,是为郑芝龙次子,郑渡。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