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字给看看啊,这告示上写的啥?”
“莫非是昨夜发生的事...”
“别瞎说,赶紧找人念念才是正经。”
“这位大人,能否劳烦您给念念?小的们都不认字啊。”一个中年人对着站在皇榜旁边的一位衙役说道,就是这个衙役刚才提笔在这块竖立在城门洞外的大木板子上写上了皇帝的“罪己诏”。
这个衙役听到有人想请他念念,他叹了口气说道“这是皇帝陛下的罪己诏。”
“啥是罪己诏?”那位中年人听到衙役对他的回应,随口问道。
“就是说皇帝陛下跟臣民们,就是跟咱们大家伙承认错误,说他自己有错。”衙役解释道。
“什么?陛下说自己有错?怎么可能啊,陛下怎么会有错?你肯定是在诓骗我等。”那位中年人听到衙役的话满脸的不置信,敬语也不说了。
“就是就是,陛下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会犯错?肯定是被人蒙蔽了,朝中有奸臣蒙蔽皇上。”
本来还算安静的人群顿时炸了锅,一直认为,陛下怎么会有错呢?陛下是不会错的,肯定是这个衙役胡说八道。
“那你们就听某家给你们念念,都安静!”衙役喊道。
等衙役念完“罪己诏”,他发现原本只有几十个的人群,现在密密麻麻的全是人,说里三层外三层都是少的了,大家伙就这么静静的听着他念,待他念完,没人说话,安安静静的,有人说“请这位大人再念一次,我等来得的晚,没有听全。”
无奈的衙役又重新念了一次,这次他的声音格外的大,仿佛想要让所有人都听清楚,听清楚皇帝的屈辱,没错,是屈辱,堂堂大秦的皇帝,被世家逼迫的要偷鸡摸狗的去杀他们,而不是光明正大的进行宣判。听清楚皇帝的无奈,国家动荡,皇帝想要力挽狂澜但是某些人却几乎是在毁坏大秦根基。
“陛下...”有人默默的出声,抑制不住的眼泪在跌落,作为秦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从小小的诸侯,到始皇帝创立的强大帝国,作为秦人的那种自豪深深地印刻在骨子里,即便贫穷,即便有不公,即便秦律严苛,但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能给人民的安全感和自豪感是无论如何都抹杀不掉的。
如今皇帝陛下的罪己诏如同一根刺,扎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原来强大的皇帝也有无奈,原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也会被人逼迫,原来无所不能的皇帝也有痛苦的时候。
为了不让子民受苦宁愿把惩罚全部归于己身,在这个封建迷信就是科学的时代,皇帝最后的那句话无异于要用自己的命去换他们这群小老百姓的命,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命如草芥,而皇帝却祈求苍天,万般错误皆是朕之罪。
大臣们想象的暴乱没有出现,将军们悄悄调集的士卒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所有的百姓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有的大骂世家为狗贼,有的跪地痛哭,有的去衙门口讯问现在还征不征兵,甚至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干脆去撅了那些被皇帝杀掉的人家的祖坟。
本来吧,这种事衙门出点人力,安抚一下,一般也就过去,毕竟秦律还是很严苛的,可是出乎大臣们的意料,皇帝并没有阻止眼看就要变成暴乱的百姓,任由事情的发展,直到有的官员被百姓冲击,皇帝还是不准衙门出手的时候,大家伙才看明白,皇帝这是想借刀杀人,用百姓的手去除掉那些不听话,甚至暗地里唱反调的人啊,即便要追究,按照皇帝注重百姓多过官员的态度,顶天了说两句不痛不痒的话。
“大人,咱们安排在百姓中的人表现的很好,所有既定目标都以完成。”一个百姓打扮的人单膝跪在黑子面前,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在咸阳城中一家商铺的二楼处,黑子望着窗外那些群情激奋的百姓,里面有不少是他们护军都尉安插进去的探子,皇帝明面上不管不问,私底下却防范着别让某些人趁虚而入,爆发暴乱的话可就不好了,黑子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手下人干脆把百姓对于一些贪官污吏的怨恨激发起来,借百姓的手去做一些现在皇帝还不能做的事。皇帝可以杀世家,但是不能动官员,以免兔死狐悲朝廷进入动荡。
“继续严加防范,别让有心人有可乘之机,那天晚上的事咱们算是捅了篓子,陛下替咱们担下了,让下面的人好好用命,不然就自己抹脖子算了。”黑子自从那天和高武打完了一架之后,变了很多,冷酷的感觉少了很多,多了一点人情味,虽然话语说的冷冰冰的,但是手下人能感觉出来,他们这个顶头上司给他们的干净不一样了,从前可不会这么好说话,这么大的篓子,放在以前不死几个人是不可能的。
“诺,属下们定会不付陛下。”
“下去吧。”黑子挥挥手,让手下人下去,他自己独自站在窗前,看着咸阳城。他的动作皇帝都知道,但是也没阻止,什么旨意也没下,只有老侍从对他说了一句“一切以大秦为重”。大秦是什么?皇帝陛下就是大秦啊!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他这是在走钢丝,一个控制不好,群情激奋的百姓可能就会被有心人利用,万一冲击要害部门那就是一场灾难。
此时的赢辉对于咸阳城的状态基本上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百姓们有些激动,毕竟是天子脚下,情绪大点可以理解,就是不知道其余的地方发布罪己诏以后当地是什么状态,从护军都尉那里传回的消息是,各地百姓在当地衙门的开导和沟通下,情况还是比较稳定,对于皇帝的罪己诏表现出了皇帝不该受此屈辱,民心总体还是向着皇帝的,极其个别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已经被护军都尉秘密抓捕,后面怎么处理就不是他这个皇帝应该去操心的事了,老侍从在看了奏报之后就说了四个字“民心可用”,听到这四个字的赢辉笑呵呵的没有接茬,挑挑眉毛,仿佛在说看吧,朕的决定还是很英明的。
在两位丞相的办公场地,各个大臣官员,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规劝皇帝,管一下咸阳城的百姓,不能任由他们这么搞下去了,已经被“乱民”打死两名官员了,虽然都是小吏,谁知道这些“乱民”会不会越闹越大,转而去冲击他们的府邸?
“二位丞相大人,难道你们就一点也不着急吗?”一位典客拱手行礼说道,自从皇帝任命姚贾管理外交和礼法以后,这为官职为典客,专门管理外交的就成了个摆设,原本还有六国的时候,这个官职还有用处,自从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匈奴面前充大爷,现在连充大爷的资格都没有了,姚贾已经开始全权管理了。
等这位典客说完,一帮的众人就随声附和“是啊是啊,还请两位丞相大人出手。”
冯去疾放下毛笔,抬头看看他们,没吭声,转头看了看李斯,在律法上面李斯是专才,皇帝也有意让李斯专治律法,看李斯没反应,冯去疾就低头继续自己的事。
众人随着冯丞相的目光看向李斯,李丞相根本不搭理他们,现在打的就是出头鸟,自己要是出去替他们求情,回头这个丞相的位置还是不是他的就两说了,死去的那两名小吏他知道,派人私下查过了,都是恶贯满盈之辈,替这样的人说话,百姓还不连自己都恨死了?出力不讨好,两边得罪的事,他可不干。
随着百姓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皇帝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临近年关,事情也达到了原本的预期,朝堂上的某些官员也安分了许多,在新的人才涌现出来之前还不能动他们,大秦这个庞大的机器还是需要他们在这个时刻贡献一点力量的。
在小年这天,皇帝又出了榜文,大意就是朕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是大秦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快过年了,提前祝百姓们新年快乐,来年有个好收成,希望大家保持克制,不要被有心人利用,要相信朝廷,相信衙门,国家走上正轨离不开百姓们的帮助云云。
榜文发出的当天,咸阳城的秩序基本上就回复了正常,有及其个别想趁机捣乱的都被护军都尉给拿下,整个咸阳城为之一清,达到了传说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在一处比较隐蔽的小院中,一群老头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个说道“各位对新皇帝从登基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如何看待?”
“目前而言,对百姓还算可以,就是不知道...”另一个捏着胡须说道。
“哼,现在天下大乱,战乱已起,他想守住他这江山所有现在对百姓还算仁义,如果战乱评定以后,他还会这么做吗?”一个鹰钩鼻的老头说道。
“就算他是为了保住他的江山所以才对百姓如此,那也可以啊,只要百姓好,管他什么目的。”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说道。
“你!你忘了始皇帝是如何做的了?”鹰钩鼻老头有些恼怒的说道。
“没忘,不过当时好像是道家里出了两个败类所以才发生后来的事吧?”
“对,如果不是侯生、卢生,还有徐福那混蛋,没有他们,咱们岂能落到如今这步田地?”一个儒生装扮的人说道
“呵呵,只有他们三个的事?侯生卢生都死了,徐福现在生死不知,你们儒家就好了?当初诽谤始皇帝招来杀身之祸,牵连了我等,你还有脸在这说教?”一个道士说道。
“你!”
“好了好了,现在咱们需要同舟共济,不要吵了。”最先说话的老头说道“现在要讨论的是,咱们是继续隐居还是试探着出世?在这样下去,法家独大,若此次叛乱被平,咱们恐无出头之日。”
这下都安静了,出世还是不出世,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