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武三年,燕,雍,甘,化,归,云等北地十一州发生大旱,灾情持续了六年。
大秦天武五年,荆,怀,温,安,宣等南方七州发生水灾,持续了三年。
大秦天武九年,蜀道六州惊现蝗灾,一直持续到了大秦文正四年,历时十年。
大秦文正元年,西南道出现叛乱,所幸被驻守在这附近的虎林军所镇压,并未燃起燎原之火。
大秦文正四年,北方草原卑羯部族发展壮大,取代莽夷,成为草原霸主,多次劫掠大秦边境。
然而,在这诸多的天灾人祸面前,秦朝中央政权处在了一个极度尴尬的地位。
齐秦两朝更替,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朝代更替方式——禅让。
当时秦朝开国皇帝嬴离虽然手握北地五十余万兵马,北击莽夷,西定蜀中,南平蛮越,东灭海寇,踞中州,挟天子以令诸侯,兵锋之威直指天下,却依旧不能妄自称帝。
这是因为当时还有很多旧朝世族存在,丙亥之变虽然使前朝中央政权急速衰落,但未曾削弱他们的实力。
他们,依旧占据了这天下大半的财富。而如果贸然推翻这个旧的王朝体制,则必然会危害到他们的利益,才安定不久的天下就会变得更加的混乱,这也是嬴离所不愿看到的。姜家,前朝皇族。
留下他们嬴离是出于多方面考虑过的,求长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也仅仅只是一个缥缈的期望而已,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为了安抚旧世族。
留下姜家,这会给这些世家们一个感觉:前朝皇族都能被新政权宽恕,何况只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他们呢?
就这样,姜家俨然成为了维系朝廷与旧世族关系的枢纽。
因此,嬴离与这些世族达成了协议:只要你们一同请命让皇帝禅位于我,前朝授予你们的爵位,新建立的中央政权都予以承认,并保证不侵犯你们的利益。
既然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那些原来叫嚣的最厉害的旧世族也就一个劲儿的拍着胸脯保证:哎呦,好了,老哥,你看咱俩谁跟谁呀?咱们早看那皇帝不爽了,还是你来做比较好,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前朝大小四十三个世族,三十九个臣服,至于另外四个不服的,则已被赢离麾下的铁骑给碾成了历史的尘埃。
就这样,当时还是皇族的姜家就这么被旧世族给卖了。
当嬴离拿着有着三十九个世族族长画押的禅让请愿书给齐朝末代皇帝姜建看时,姜建是一脸懵的。
至此,在利诱与威胁的双重逼迫下,姜建禅让,赢离正式成了皇帝,改国号为秦。
然而,或许军伍出身的嬴离并没有意识到,在这建国之始,他就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有一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必然会有一群人跟着得利。
嬴离自然也不意外,建国后,手下跟着他打天下的将军们肯定是要封赏的,而他们也会发展成新的世族。
然而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他面前,天下大半的金钱,土地都在那些旧世族手里,而他又向那些旧世族承诺过不能动他们的大饼。
于是他只能压缩对这些当朝新贵们的封赏,因为这样,在历史上也得了一个“吝啬皇帝”的称号。
因此,新旧世族的矛盾贯穿了秦王朝始终,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就是秦王朝分裂的那段时期,并且也间接导致了秦王朝最终的灭亡。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文正五年,国库空虚。后世名士崔孚编撰的《秦录》中,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若当时的天下财富共有一石,那么旧世族占了五斗,新世族占了三斗,商人占六十六合,天下百姓占三十三合,那么中央政权能够支配的财富只有一斗一合。
所以不比前朝,秦朝中央政权只能一点一点抠抠索索的过日子。
然而秦朝的皇帝们一个个都不是省钱的主,修求道宫,观星台……
不过根据后世史学家研究发现,这一桩桩一件件加起来,还比不上前朝修大运河一项工程所花费的钱财。因此,相较之下,这些皇帝们确实还是比较节俭的了。
但当时的百姓们可就不这么认为了,毕竟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他们无法得到国库收入和支出的具体信息。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只要皇帝一做与民生无关的事,便会被他们认为是荒淫无道。
然而皇帝们可不管这些,赢离不会想到,他的这些子孙后代们,或贤明,或昏聩。一到晚年,竟都将姜家作为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然,这也是登上至高之位人的通病,前朝的皇帝们也有不断去追寻祖先步伐的人。可当朝皇帝们没有前朝皇帝那么有钱,于是这前朝看来小小的支出,放在当朝就占了国库收入的大半。
再加上近些年来的天灾人祸,朝廷便更没有了足够多的物力财力去保证底层百姓的生活。
积攒多年的民怨就这么爆发了。
历史上,民间戏曲文化中,文正皇帝名声并不太好,他们普遍认为他的鲁莽行事导致了秦朝分裂。
但事实上,文正皇帝是一个比较贤明的皇帝了,可惜他生错了时代,纵使他决心革除弊病,可最终还是……
可惜,可惜啊!
“武艺不错,可惜你的眼界太窄了。”余豪用丝绢擦了擦自己的刀,对着倒在地上的周林评价道。
“结束了,是吧?”这个昏暗的巷子一共站着八个人,余豪身后一个看起来比较年轻的人仿佛松了一口气,问道。
“不,小八,才刚刚开始。”余豪平静的回答道。
“哦,不过大哥,你的耳朵……”被余豪唤作小八的那个年轻人说到一半儿,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他看见了余豪那凌厉的目光。
“不要紧的,大丈夫在世上要做一番伟业,岂有不受伤之理?”余豪的目光又渐渐变得柔和。
“皇上那边,就拜托你们了。”他又转身对着众人抱拳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我们明白的。”此时一个带着黑纱斗笠的人回答道,听声音,似乎年纪比那小八要大一些。
“双儿,还有小八,你们不能离开皇宫太久,先回去吧!”一个轻灵的女声响起。
“好的,二姐。”小八和其中二人也不多说什么,齐声道,说完,便立刻转身离开了。
“憨子,小六,你们将这具尸体转移到北郊树林中,做好伪装,一会儿会有人过去。”那女子继续命令道。
“知道啦!二姐。”被她称作小六的是个小伙子,一脸散漫的表情,有气无力的答应着。
“认真点,这次行动非常重要,不要当儿戏!”二姐怒斥道。
“不要紧张,不还有老五看着他吗?对吧?”余豪赶紧过来打圆场。
“是。”仅仅只有一个字的回应,不过那二姐听到这句话后,脸色明显缓和了。因为她知道,她的五弟虽然是脑袋缺根筋,长了一副憨样,却是绝对的信守承诺,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的。
“好了好了,二姐,莫生气,莫生气。”看着生气了的二姐,那被称作小六的年轻人也不敢再耍滑头了,“五哥,我们快走吧。”
等到他们两人搬着尸体走远,那女子才轻声叹了口气,“这些家伙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再看看旁边的女孩儿“还是七妹,你懂事。”
“二姐,那我现在做什么?”姜欣问道。“你就先回姜家吧,马上皇帝就要对姜家动手了,这也是我们取得皇帝信任的绝好时期。”
“嗯,知道了。”姜欣回应道,可那声音却是有几分心不在焉。
余豪微微一瞥,好像注意到了什么,可正值行动的关键时刻,他也没有多么在意。在多年之后,他回忆起这一刻,都带有几分自责与懊恼。他的心里常常在想,如果他当初拦住了她,或许那个时刻带着笑容的女孩还活着吧?
待姜欣也离开后,这小巷深处只剩下了余豪与那一直在发号施令的女子。
“我说,你还记得吧?当初我们一起立下的誓言。”
“当然,我一直记着。”余豪回答道。“为什么问这个?”
“从今天之后,你就要正式踏上通往权力的道路,其中的危险,我也不必再说了。我只想叮嘱你几句话。”说罢,凑到他的耳边,轻声道:“不要迷失自己,记住自己的初心。”
余豪听着这句话,看着面前熟悉的脸庞,目光中带着柔和。他知道,眼前这人,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妹妹,但是却能比自己看的更远,更清晰,当然,也可能比自己做的更好。
“我会的。”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如果你不是个女的,你来做这个带头的或许更好。”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乱想。”她转过了头,“走了,接下来的事很多。”
余豪点点头,只是他未能听见她此时的喃喃自语:“若再给我次选择,我依旧还选女儿身。”
通向皇宫的路上,小八和那两个合称双儿的双胞胎并肩而行。
“哎!三哥,四哥,你说大哥他最近是不是变得有些……”
“你想说什么?”
“怎么说呢?有个词是怎么说的来着?等等,我想一想啊!”
“不怒自威是吧?”
“对对,三哥你怎么知道?”这俩双胞胎其中大的额头上有个黑痣,小八和其余几个兄弟也是这么辨认三哥四哥的。
“这是好事,不怒自威正是为上位者该有的气质。”那被称作三哥的男子继续说道。“这也是我们尊他为大哥的原因,他能学习那种气质,而我们不行。”另外一个男子叹了口气,道。
“人,为什么会被分为上位者和下位者呢?”小八问道。
“这,我也不明白,可这世界就是如此,不过,上位者往往有两个特征:家世或能力,有人只有一项,而有人两项都有。我们没有显赫的家世,因此只有靠我们的能力了。”双胞胎弟弟回答道。
“如果有个平等的世界,会不会更好?”
“不会!”双胞胎中的哥哥坚定的回答道,“就好比军队来说,帅统将,将统兵,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相同的数量下,绝对是有人指挥的军队更强。
“哥,不要这么认真吧!小八只是随便问一下而已。”
“以后这些话,最好不要说出来,况且,我们有我们的目标。”
“好吧。”小八闷闷的说着,也不去想了。
这一年,余豪二十九岁,小八十四岁,这群初步踏入政治舞台的年轻人至此开始了他们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