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五月十五,天顺帝回京,皇帝御驾在四方大道招摇过市。

谷春未至,他借口度夏去了紫春宫,夏天刚到便御驾归来。

他继位以来因连年胜仗而积累的无匹威望的确震慑效果非凡,所有因他离京而躁动不安、动作不断的人,因为他的归来全部沉寂于无形,一时间,乾京上下表现出一番诡异的静谧。

但有些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的人注定无法沉寂太久,在得到天顺帝突然回京仅仅是因为常青山闹了虫灾的消息后,这部分人再次悄然热腾起来,皇帝一贯表现出来的昏庸再次不可抵挡的出现在心头,于是,马车重新穿梭在公卿候伯们的府邸之间,往来络绎,纷而不绝。

左相陈延波出身于顶级士族蓝田陈氏,是陈家当代大家长陈平的同胞亲弟,陈平在景泰年间就位列右相,深受景泰帝的信任,是其处理朝政的左膀右臂,在士族中的威望极高,时下民间甚有童谣唱之:李家天子坐金殿,陈公姚公理朝纲,天子只拥三分座,二相能管七分堂。

陈平惊人的权势在天顺十年戛然而止,南成仁之乱不仅使南境二十万边军险些全军覆没,天顺帝北贺兰之战胎死腹中,更让士族被迫接受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政治浩劫。

为了平息天顺帝的怒火,大家长们默认了公羊氏凄惨亡族,掌控朝政数十年的右相陈平也被牵连至黯然退场,天顺帝以“故老渊博,朕求之以作圣典”的名义,在皇城内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院子,让陈平住在院子里安心为他编录书籍,摘抄经典,这一住,就到了天顺十九年,九年间,陈平一步没有走出过皇城,最远也只到养心殿求见天顺,希望天顺能给他分配几名有学识的学者,以作答疑之用,仿佛真的要在皇城中做学问到死。

陈家在朝堂几十年培养的势力九年间贬的贬、杀的杀,曾今能和天子分堂而坐的蓝田陈氏逐渐没落。

天顺十六年,右相姚公病死,左相李岳深晋为右相,许是天顺觉得没落的陈氏已不能称为忧患,一道圣旨,闲居家中多年的陈延波被征辟为左相,蓝田陈家因此挽住颓势,近年来更有复苏之象。

马车轱辘轱辘的响动,许是车轮碰了颗大石子,车身狠狠晃动了一下,车内闭目养神的陈延波惊醒过来,稍微回了回神,他掀开帘布,探头朝前望了一眼,确认自己的马车紧紧跟在前方马车的后方,他才放心的回过头来。

前方马车里的,是破虏将军盖同温的亲弟盖同文。

联合飞熊军左右二将,拉拢军中各带兵军头,先一步入主飞熊,合全军二万五千人之力向天顺施压,左相陈延波在士族中合纵连横,集军政一体逼迫皇帝承认盖同文为飞熊军统帅,成则大势笃定,盖家延续了手中的军权,陈家找到了强军作为外援,两家得利,若败,则身死俱消。这就是盖同文的全盘计划,并且在唯一一个刺头左同光被刺杀死后,几乎马上就要功成。

“盖兄,莫要怪我,这是你们盖家迟早的命运。”陈延波暗叹,他自己清楚,这一切都是天顺帝借自己之手所布的惊天之局,最终目的就是灭掉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丰州盖氏。

当盖同文振臂一呼,群者相应之时,一直表现忠心耿耿的右将沈济民将持剑上前,电光火石间刺死盖同文,再由陈延波上前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宣读盖家意欲谋反,安定军心。

陈延波之所以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那被软禁九年的兄长陈平,天顺帝已经答应他,只要他在事后指认盖同温盖同文两兄弟暗中谋划煽动飞熊军起兵造反,陈平就可以出宫回家养老。

原本此事应当尚有洛王府的参与,盖同文的计划中,若事后天顺帝态度强硬,大军将立刻移师洛州,借洛王正统之势庇护己身,同时帮助洛王府打破金笼,如此才是万无一失。

但不知什么原因,洛王世子中途退出,放弃了一个打破金笼的机会,因为此事,陈延波一直担心天顺帝会怀疑是他故意泄露了消息放走了洛王府。

好在事后天顺需要他以左相之名指证盖家,所以陈延波并不担心天顺会暗下杀手,反正此事过后他就辞去左相之位,和大哥陈平返回蓝田,直到天顺死去,新君继位,否则陈家将不会再有一人出仕。

飞熊军营地扎在郄阳,郄阳在司州东北,负责镇守以郄阳为中心的郄河流域周边,从京城出发若是壮马官道,只有三日的路程,已经收到消息的右将沈济民,左将顾绅伟已经率众出营五里相迎,看到盖同文从马车中探头相望,二人才安下心来。

顾绅伟更是快步上前拍马道:“卑职参见文帅,文帅到来,我等犹如焦土遇甘霖矣。”

盖同文对他的态度很是受用,赞赏的看了他一眼,为增快脚步,几人换车为马,挥鞭疾蹄,迅速进入了飞熊军的营地,众军头此时已等待在中军帐内,几人快步走进,将校军头们纷纷站起,顾绅伟上前一步道:“诸位,文帅已到,更有左相朝堂相助,我等应立刻上奏天子,集全军将士之力请文帅继兄大任。”

众人对视一眼,抱拳齐声应道“诺。”

盖同文大喜,同样抱拳说道:同文也绝不负众位弟兄!”

众人来到帅台,敲响聚将鼓,聚集众将军士。飞熊军不愧是天下有数的强军,短短半刻钟全军就集结完毕,竟无一迟漏。

将校们站在各自队列之前,左右将军伴盖同文登台,顾绅伟大步上前,高声喝道:“文帅乃温帅亲弟,出身名门,我等理应上奏陛下,拥护文帅继兄大任!”

盖同温长年统治飞熊军的威望的确很高,先是众将校带头高呼拥护文帅继任,然后是各将亲兵齐声高喊,最后全军一起高喊拥护文帅继任,群情激烈沸腾,陈延波心下焦急,不断暗示沈济民暴起杀人,但沈济民眼神平淡的看着这一切,并没有任何拔剑的意思。

陈延波摸摸怀中的圣旨,心想你都不急我急什么,神情重新平静下来。

顾绅伟令人抬出一卷很宽的白布卷,由将校开始在上面签字,然后是士卒,不会写字的也割破手指按下血印,霎时间一张洁白的布卷就血印连连,更贴几分威慑。

台下将士们签完字按完印,布卷被抬上帅台,顾绅伟拔刀在手掌上狠狠拉了一下,却看顾绅伟握紧手掌,等鲜血浸润手掌,抬手在布卷最上方按下一个大大的手掌印,相比于下方小而密麻的手指印,大大的手掌印极其显眼明目。所有人心中都不禁吐槽好个会拍马的顾绅伟。

顾绅伟按完一个手印,所有人都望向了沈济民,身为统帅之下第一将,沈济民的签字无疑至关重要。

众人见沈济民缓缓拔出佩剑,以为其要学顾绅伟割掌按印。顾绅伟见状也冷笑不已,心想你也不过和我一般无二罢了。

沈济民缓缓拔出佩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入正微笑看着他的盖同文心口。

场面陷入死一般寂静无声之中。

顾绅伟率先反应过来,拔剑指着他怒喝道:“沈济民,你敢弑杀全军主将!”

沈济民拔出刀,盖同文无力的倒下去,眼神中带着不可置信。

台下数万人从目瞪口呆中回过神来,爆发出嘈杂的讨论声,盖同文毕竟不是盖同温,活着时可以借用兄长的威望震慑全军,死了一时间也没人为他出头。

陈延波知道该自己出场了,轻咳了一声,上前高声喝道:“沈将军奉旨诛杀叛贼,谁敢聒噪!”

顾绅伟一惊,没想到一直是盖同文最大依靠的陈延波居然是皇帝的人,难道今天真的是天要亡我?

陈延波不急不缓的从怀中掏出圣旨,高举示于众人。

将校中们心中惧骇无比,皇帝将如何处置他们这些背叛之人?

无论皇帝会如何处置他们,现在的他们只能跪下来聆听圣旨,如果不想造反的话。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除了沈济民。

陈延波心中生出一股不好的念头:“沈右帅,圣旨在此,汝为何不跪?”

沈济民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陈延波心中更加不安,他慌乱的撕开封箔,拿出圣旨展开。

空白!

皇帝亲自交给他的圣旨居然是空白的!

陈延波胸口一痛,抬头茫然的看着刺入他胸口的沈济民,喃喃道:“为什么?为什么?没有我指证盖家谋反,他凭什么灭掉盖家。”

沈济民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陛下让我告诉你,比起你兄长,你太弱了。”

陈延波死了,带着无尽疑惑死了。

场面像唱戏一样一刻不停的变化着,这下顾绅伟也反应不过来了。

沈济民扒开陈延波死死抱着假圣旨的双手,拿起那道假圣旨,示意给众人看,高声喝到:“诸位看清楚了,这是一道假圣旨,是反贼盖同文和陈延波伪造来欺骗你们的,”然后他从怀中掏出另一道圣旨,撕开封箔,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反贼盖同文,煽动飞熊军上下将士意欲谋反,左相陈延波为其内应,着令,右将军沈济民、左将军顾绅伟奉旨平叛,钦此。”念完,他微笑着将圣旨递给顾绅伟,“顾左帅,你看看,这是真的吗?”

顾绅伟脑袋一片混沌,茫然的接过圣旨,也不知道看什么,只是死盯着圣旨,什么也没说。

沈济民不耐烦道:“顾左帅,圣旨是真是假你也看不明白吗?”

顾绅伟惊醒过来,撇了一眼皇帝大印,双手将圣旨递了回去,讪讪笑道:“是真的,是真的。”随后站起身向众人证实道“沈右帅手中圣旨盖着皇帝大印,是真圣旨,不是陈延波手中那样的假圣旨。我与沈右帅乃奉旨平叛。”

既然圣旨中没有提到众将校,所有人也乐于接受,纷纷表示听从沈帅顾帅军令。

就在这时,数百轻骑飞奔入沙场,一路疾驰到帅台之下,为首的正是许光风,他身着黑甲戎袍,大步走上高台,同样掏出圣旨向众人示意,然后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令骁骑将军许光风任飞熊军统帅之职,飞熊军右将军沈济民,左将军顾绅伟卸职携反贼回京查命,横河校尉左同光领右将军职,长水校尉许同生领左将军职,钦此。”

这次连检查都没有检查,沈济民就跪地高声喊道:“臣谨遵圣旨。”

众人一看,赶忙也紧随其后,生怕晚了会被新统帅记上心头。

顾绅伟苦着脸,沈济民回京肯定是高升,自己回去,可能连命都没了。

终于,飞熊军之乱随着许光风走马上任宣布结束。

—————————————分割线

就在飞熊军之变开始的时候,乾京中已经开始了另一场混乱。

近千飞熊军甲盾士卒和两千多陈家私兵于五月二十一晚冲击玄武门,守门的归雁军士卒被偷袭之下竟不能挡,乱军随后冲进皇城,一部分冲向了养心殿,另一部分则冲向了陈平所在的院子,成功掳走了陈平后冲出皇城不知去向。

而去往养心殿的乱军一路疾行到养心殿后发现无数黑压压的千牛卫早已严密守卫在这里,后方更有数千御林军正在迅速靠近。最终,这部分乱军在两面夹击之下全军覆没,无一活口。

次日朝会,这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让无数公卿大臣心神俱颤,瑟瑟发抖着担心天顺帝借机将掀起一场政治风波。

但天顺帝连面都露。

内宦刘忠来到太极殿传皇帝口谕,言朕身体不适,众卿自行归去。

正当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飞熊军事件终于传回乾京,一直安静不动的天顺帝开始下手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