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时间,宝钞的货币价值已经稳定,当然这和百分之九十以上行当都是官营有很大的关系。
百姓们修路赚到了大量的宝钞,随后可以前往粮行购买粮食、地方县府衙门开办的官营酒楼吃上一顿很不错的饭菜,外来的居住也首选官营的客栈,安全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舒适性极高。
这是吃的,喝的则是官营酒坊酿造的各种各样的酒,甘冽的、清爽的、辛辣的等等之外还有各色各样的果酒。
除了酒还有果饮,随着皇庄的兴起,精通耕种的农夫全部进了皇庄,此之外就是持续暴跌的粮价也让士绅们痛苦不堪。
县府衙门也给过他们机会,愿意用一些工坊的份额置换他们手中的土地,同意的现在依然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不愿意的……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他们的人生。
当土地的产出开始赔钱,甚至你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结果?
距离城市近一些的、位于铁路附近的还好一些,县府衙门还能够给出一个不错的价格收购,这个价格再想如之前那样能够世世代代富裕不现实,可至少两三代能够过上一个不错的日子。
也因此,十年的时间,除去皇庄的耕地之外,整个大明朝再无其他的耕地,不过果树林倒是不少,这里面有野生的也有官营果饮工坊种植的果林。
十年的时间,大明的人口也疯长到了1亿两千万,整整翻了一倍,这不仅仅是人们可以吃饱饭的缘故,最重要的是卫生条件提升了上去。
之前十个娃娃能够活下来三个就算是不错的比例,而现在……十个里面死一个都是意外。
太医院开始发挥作用,各府县在天顺三年的时候就由朝廷拨款,建造了官营医馆,医馆同21世纪的医院没有太大的区别。
前面诊断、卖药,而后面则提供居住,算是“住院部”,以往的医馆均是二三位郎中,数百平米的铺子而已。
而现在,不提前面二三十位提供诊断的郎中,光是医馆后面可居住的病人数量,就足有200余人。
同时,负责后面病重的郎中不需要到前面诊断,也因此数量较少一些,倒是助理学徒不少。
天顺二年的时候,朱钲为了打破郎中们的概不外传、传子不传女等思想,特意召太医院院监刘纯及十几位太医院太医入宫。
通过威逼利诱、好言相劝,最终让他们同意站出来广邀天下同行一同著书,到学堂书院中教学。
私心较重之人自然也有,对此朱钲也不逼他们,只是让他们至少教授十名徒弟才能够获得行医的资格。
虽然这十人是他自己挑选的,可是一代十人、第二代一百人,渐渐的,那些个秘方自然保不住。
也正如当时朱钲想的那般,到天顺八年的时候,太医院医药局便已经收录了一万八千余各类药方,制作成品特效药三千余份。
一万八千余药方很多都只具有参考价值,从中挑选出最适用的,这才剩下三千多,但就是这三千多,已经足够解决大部分的病症。
大明这些年人口的暴增,那一方妙心保胎方功勋卓著,也为此,贡献出这个药方的郎中直接享受内务府特殊俸禄,享受侍郎级待遇。
医馆之外,还要说一说这十年来的府县建筑变化,城墙依然是存在,只不过比起曾经的城墙要大的太多。
这也能理解,毕竟曾经一个县城也不过才七八万的人口,现在一跃变成二三十万,如此多的人口城池自然要扩建。
好在水泥的出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无论是县城府城都城,城市的中心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样子,只不过再没有那些个破破烂烂的建筑物,道路也均为水泥公路,异常的整洁干净而已。
内城如此,外城要有很大的变化,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朱钲当初交给工部的四合院模型,不过这是北方,南方则是以二三层的中式风格临水小阁楼为主。
每个府县城均有繁华的商业街,这也是一城税收的主要来源,值得一说的是,商业税收全部为府县自有,朝廷收取的仅有“个人所得税”一种。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工人,那么你不需要向府县缴税,只需要你的收益达到二两银子的缴税标准,那么你就需要缴纳百分之一的赋税。
而商税,则是铺面工坊需要缴纳的,这部分比较高,根据行业的不同缴纳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赋税。
工坊铺面的东家,只有分红的时候才需要缴纳个人赋税。
个人赋税需要主动到银行,由银行代收。
因为主动,所以有人会逃税?赋税改制以来,这样的案例仅在第一年的时候出现过,当那几名逃税漏税之人被罚以百倍税且还判刑十年之后,再无人敢这样做。
得不偿失,百分之一的个人赋税实在是不高,完全没必要这样做。
因为大明税制的缘故,地方县府拥有极高的自治权,毕竟手里有钱,根本求不到上面。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必须问心无愧,且能力极强,否则每年的考核不达标,朝廷可以直接将你罢官。
京察更不用多说,这些年都察院手里可谓是鲜血淋淋,抄家充军的暂且不说,光是砍了脑袋的就不下千个。
这是大明境内,至于境外……
大明的军事实力不用再多言,不提火车带来的调兵/运输能力,光是边塞上的军备那就已经让人绝望。
军制已经完全改革完毕,总共分为三个层级,第一是正规的边塞常备军,第二则是地方备军,第三则是地方能够调动的乡勇团练营。
京营也算是边塞常备军中的一员,毕竟一年会进行一次轮换,这也是战力最高的,这里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公士以上武勋。
刚招募的士兵都在地方备军,只有当边塞常备军需要补充兵员时,才会从地方备军中抽调,这里只是训练新兵的主要地点。
至于团练营则不算是正规军,放在正统、景泰年间,也就是军余的身份,算是临时工,待遇只能拿正规军的一半,不过他们会承担起协助兵马司缉盗、平叛等职责。
边塞常备军危险最高、训练也最艰难,因此武器也最精良,经过这几年大明钢铁产量的持续提高,质量的几次改良,现在的龙威火铳已经是第三代,且成功配备了刺刀。
二线使用的则是火绳枪,团练营使用的则是老式的火铳和刀枪弩矢。
如今大明的军备为北方边塞陈兵20万、藏区陈兵10万、南方陈兵10万共计40万,而二线军队分布在大明各府县,共计30个都司,共计30万。
团练营为县500人、府1000人,长安、金陵、洛阳、京师这样的地方均有重兵,因此并未设置团练营。
这几年来,土司发生过几次叛乱,但甚至无需地方的都司衙门调兵,仅仅团练营便成功平叛。
较大的叛乱当属南方,不过很倒霉的赶上了边塞常备军拉练,因此虽然叛乱的人数较多,可平叛用时却比湘地的叛乱更短。
北方……没等瓦剌出手,朱钲已经让边塞的常备军记得时常的实战一下练练兵,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也死伤了不少人,可是当士兵们见过血熟练了军阵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瓦剌便彻底的崩溃。
一代雄主也先也是在这个崩溃的过程中死在了自己的帐篷里,具体的死因不明,锦衣卫获得的信息是自杀,不过朱钲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
随着瓦剌彻底崩裂,超过十数万的牧民选择投降明朝。
而这十数万的牧民,到现在已经人口增长到了数百万,大片的牧场变成了大明的奶站、牛羊肉供应地,这也是自朱钲登基一来,唯一开疆扩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