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十年的紫禁城和十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十年来西六宫越发的热闹,不知是不是过于清闲的缘故,这几年西六宫可是增添了不少的子嗣。
如今内阁首辅已经换成了李贤,次辅则是徐有贞,十年前的六部尚书五寺寺卿年轻的全部入了阁。
第一任内阁大学士,除于谦、陈循外皆入了土,说实话陈循能够熬这十年就是朱钲也万万没有想到。
内阁换了一茬,大都督府也不例外,不过郭登和方瑛依然在左右都督的位置上,新晋的都督为沐璘、朱仪、王越、余子俊四人,平均年龄不过35岁。
如今的京城热闹至极,街道上的百姓身穿绫罗绸缎已经变成常态,织布机已经是第六代,产能不仅能够满足大明上亿人口的需求,更能够远销海外。
百姓现在的日常生活很丰富,早上自有奶站的送奶工送来城外皇庄新鲜的牛奶,而与此同时,早上7时左右,各个坊市的大喇叭会统一的播放大明国歌和地方早日新闻。
基本上就是本地的一些琐事,如谁家的什么东西丢了,如果有知道的请送至那里,如近期哪个衙门缺人手,可以前往进行考核等等。
虽然有些无聊,但是百姓们却异常的喜欢。
工作已经改成了固定的早八点只午十一点三十,下午两点至五点,不仅仅京城如此,大明全国各地均是这样的作息时间。
同时,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哪怕是普通的百姓现在也是一日三餐,而到了晚上,宵禁推迟到十一时的京城最是热闹。
夜市里最好卖的就是那些小吃摊位,据说这些小吃都是宫里流传出来的,正八经的宫廷宴上的东西。
豆腐脑、羊杂汤、凉皮、热干面、肉夹馍、卤煮……
数不清的小吃虽然上不得台面,可是味道是真的很好,而且真的上不得台面?这些可是宫里流传出来的啊!
对于这些小吃摊位的摊主,城道司的差役倒是不会管,不过光禄寺管控的却非常严格,每个摊位都有光禄寺给出的卫生评价。
甲自然是极好,而乙则是一般,没有丙和丁,因为这两个都需要取缔的。
因为内城是富贵区域,所以这里的房屋地面自然更加的整洁,只是同样这里也远不如外城那般热闹,毕竟数量在那里。
这十年来,朱钲也出去过不少次,主要是闲着也是无视,大权都交给了内阁,皇帝出门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人拦着。
这十年来,朱钲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京城第一酒楼,这里不仅仅是吃的和宫里不相上下,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有宫里没有的热闹。
酒楼内正中央是一个高台,一楼、二楼、三楼的食客均可以坐在桌上欣赏下面高台上的表演。
这里一三五有相声表演,二四六则是戏剧,七八九十四日则是一些杂技、口技之类的表演,均是江湖中身怀绝技的人物。
今年朱钲已经十五岁,按道理来说宫里的宫女也不少,找个女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很可惜,为了延年益寿,朱钲特意跟着系统里的资深太监练了童子功,倒是没有大成才能破功这一限制,不过也至少要年满十六周岁才可以。
不光是这个年龄,资深太监还要根据朱钲的骨骼、身体成长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全部长成,那才能够破功,对身体有益。
不过就是一年的时间,朱钲倒是等得起,主要是每天忙碌下来,他还真没有那方面的想法,只要不刻意去想。
天顺十年,正月初三,已经十五岁的朱钲站在乾清宫的门口看向窗外,依然是大雪漫天。
这已经是常例,从天顺元年开始,整整十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没有过年不下雪的。
不过装了地暖的乾清宫没有半点的寒冷,甚至瞧着外面的大雪,朱钲还非常有感觉的想要吟几首诗,不过犹豫才能有限的缘故,最终只能放弃。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倒是也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同时瞧着这十年来大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朱钲还很是自豪。
“黄福!”
“奴才在!”
“今西六宫那边什么动静?”
“回禀陛下,今日周太后因学业问题,训斥德王殿下!”
提起自己的生母,朱钲便有些头疼,虽然最终还是册封了一个太后给她,不过却没有撤掉钱太后的太后之位,因此周太后对于朱钲颇多不满。
现在每日朱钲询问最多的话便是,今日西六宫的动静,如果今天周太后心情不错,没有训斥别人,那么尚可一去,如果训斥了……惹不起还躲不过?
这些年太上皇倒是过的比较自在,宗人府的大权在握,让他找到了一些当皇帝时的感觉,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好,不用为朝廷的政务发愁、不用和臣子们勾心斗角,每年还有百万两宝钞的花销,不高兴时到宗人府训斥一番宗学中的宗室,高兴时跑去京城的酒楼、体育馆观看戏曲、蹴鞠,生活别提多自在。
唯一让朱祁镇不爽的也许就是自己的弟弟竟然还活着,且生活的还很不错,好几次都在体育馆瞧见了他。
甚至听说朱祁钰弄了一支蹴鞠队伍,本来只是稍微感兴趣的朱祁镇为此也特意购买了一支队伍,现在这两支队伍也是对决最多的。
蹴鞠是自天顺三年便大兴的娱乐项目,几年发展下来已经变成了大明百姓日常不可缺的一项娱乐活动。
大明皇家蹴鞠金杯是由大明帝国皇帝朱钲亲自颁发的奖杯,不过这并不是最有诱惑力的,最有诱惑力的是高达100万两白银的奖金。
大明皇家蹴鞠赛事每五年进行一次,也就是说,天顺五年举办的第一届之后,皇帝即将筹措举办第二届。
“更衣,我们去瞧瞧今天的比赛。”
虽然现在才正月初三,不过比赛场上已经有一些小球队在进行比赛,希望能够获得大明皇家蹴鞠赛事的门票。
大明对于蹴鞠队伍的限制并不大,只要你能够供应的起一支蹴鞠队伍,那便可以申请,所以截止到现在,整个大明帝国已经拥有了不下一万五千支蹴鞠队伍。
这里面有各个府县的代表蹴鞠队,同时也有各个工坊的队伍,当然个人的队伍也不少,虽然这些个人的队伍很难拿到大明皇家蹴鞠赛事的门票,可实际上他们一年下来也不少赚。
大的体育场他们进不去,但是小的还是没有问题的,一个月进行一次友谊赛,但凡踢得还不错,那就有几百上千的观众。
按照一张门票500钱的价格,那便是几百两的收益,哪怕扣除成本各项费用,也能剩一半以上。
这还是开始,如果打出一些名气,只要友谊赛便能够场场爆满呢?一场比赛数千两银子收益的蹴鞠队伍也并不少见,顶尖的一场数万人,门票直接高达三五两,那是怎样的收益?
更何况,这样的顶尖队伍还有各种的广告收益。
前世朱钲就喜欢足球,就是国内足球的成绩……现在来到大明当了皇帝,自然要把足球发展成为世界第一。
大明皇家蹴鞠比赛并不限制国外的队伍参加,但是现在除去南洋的一些小国家,大部分的国家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怎么参加?
没办法,所以现在的朱钲只能自娱自乐。
听到朱钲的吩咐,不用黄福动手,几名资深太监已经主动的帮朱钲穿上了无皇室特征的圆领棉袍,还别说,冬季这样的棉袍当真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