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于是沈毅借着练功之余开始总结自身的武学风格,首先长枪仍然是核心,用来争斗也有诸多便利,不过一来长枪携带不便,二来朝廷明面上也是禁止民间持兵的,故而沈毅才将长枪做成组合式。不过看来组合长枪之时的间隙已经成为了沈毅武功之中的一个巨大破绽,还有沈毅的枪法终究是沙场武学演化而来,对于上次多人围攻状态下的背后偷袭并没有太好的反制手段。

首先组合长枪这一点,有两个方向的解决手段,一是提升组合速度,以沈毅的理解最好能达到后世魔术师一般的手速。另一方面就是学一门其他方面,最好是一门拳脚方面的武学进行补充,本来沈毅是不用担心这一点的,毕竟山西练六合大枪的基本上都会形意拳,可惜沈毅是个偏科生,或者说根本没有学过形意拳的打法。其实这也不是问题,形意拳练法精通之后只要稍有悟性,就能明白一些粗浅打法。

可惜沈毅就是脑袋不开窍,练了这么多年就一个基础格斗,还和形意拳没多大关系,当年也正是因为沈毅自身拳法资质低劣,才在练武之后老老实实继续做了七年农民,直到接触到枪法,沈毅才真正激发出争斗之心,武功才快速进步。沈毅怎么都不明白枪法拿在手上用不了多久就能融会贯通,而拳法却是毫无进展,看来只有寻找高人了。

另外一点则是枪法本身的局限性,在战场之中枪兵只需要应对面前之敌,最多兼顾两翼,却没有针对背后之敌的手段,一是因为背后多是战友,二是因为沙场之上宜进不宜退,要应对背后之敌必然要转身形成退势,退则阵乱,阵乱则心乱,心乱则此战必败,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军中才设立督战队。

当然若是作为先锋武将,或有四面皆敌之时,但有坐骑之力情况又有所不同,居高临下拿人要害如探囊取物,回马枪也多用于马上武将,其于步战总差了几分意思,借坐骑之力,虽身陷敌阵,但众兵卒终难真正形成合围之势,因此古之猛将皆有名驹。而现在沈毅要解决这个困境,还是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找一匹宝马,想了一下名马的价格及后续的喂养费用,沈毅立马放弃了这个选择。那看来只有另一条路,学一门其他武学作为补充,最好是适用于贴身短打的拳脚功夫。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最好得寻一门拳脚功夫。不过在沈毅记忆中本地此时似乎并没有什么武术名家,日后湖南倒有武林三绝,棍精范庆熙此时武功初成,但一来他现在应该身在长沙,沈毅如今不便走动,二来这位成名绝技是子午棍,其脱胎于梨花枪与戚家枪,日后有机会倒也可以虚心求教,但这个解决不了沈毅的燃眉之急。

接下来这一位名气就大了不少,这位也算是精研拳术,其名叫向恺然,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侠,他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笔名“平江不肖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写过不少拳谱,武学理论丰富,实在是沈毅这种拳术资质欠佳的人最希望碰见的名师,可惜现在他只是个半大小子。

最后这一位,则是拳王王志群,此时其武功应该略有所成,此时他应该身在长沙,其成名武功八拳源自沙场武学戚家拳,实战能力极强,过两年还加入了同盟会,做了一把手的保镖。其早年间还随杨怀中先生学文习武,更在其履历上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不过现在他与黄兴交往甚密,如今行走江湖神龙见首不见尾,好在回龙山日后能搭上这条线,也许能借此活动一下,不过眼下却是不成了。

其实两湖之地还有一位不世出的武学宗师,就是那位自然门二代掌门,日后所有混帮会的人心目中真正的龙头老大,不过他现在身在京城,其人更是在清宫之中当差,沈毅现在这种状况更是指望不上了。

思来想去,访名师直接学高深武学的想法落空了,沈毅想到了基础格斗的获取方式,只能找人来对练了。不过想到学完一个基础格斗几乎就耗尽了自己的底蕴,沈毅不由得有些信心不足,要知道那底蕴包含了前世沈毅的街斗经验与网上得知的格斗理论,还有这一世连续十年的练拳,再与王德进行一场十分惊险的交手之后这一项能力才被面板认可,再后来借着补足形意拳练法的同时和车门中人不停对练才让其趋于完整,最终还得凭借桩功的突破,对身体控制力的进一步完善,才补全了基础格斗。

不过说实话面板认可的东西含金量都不低,虽然只是基础格斗,但对付不会武功的普通人,基本一两招就能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没有实战经验的普通人,凭借步法与拳脚三五人问题不大,直到那日沈毅遇见了擅长拳脚功夫的李群。

为今之计只能找些帮中兄弟帮自己练功了,好在帮会中人多以义字为先,平日里沈毅多有打点,叫人帮忙总是方便不少,再加上现在沈毅住在钱平家中,找外人的话也不会太方便。于是沈毅又想起了曾经一起干过活的两位好朋友赵青和冯玄,这两位都是执法老幺,身手不错,且不是出自名门,也没有多少门户之见,就拳脚功夫而言三人交流起来顾忌会少一些,最关键的是山西那边似乎只告诫沈毅枪法不要外传。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