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原来那珍珠号“圣元珠”,本是大巴山族中羌族祖传下来的一枚圣物。盛传远古时期,羌族先民流浪迁徙至巴山,却遭到当地戈基族的驱逐,历经几百年双方战争不断。有一日,天神木比塔的儿子在巴山放牛被偷,在戈基人的牙缝里发现了牛津和肉渣,但戈基人诬陷是羌族人偷杀的。木比塔于是召集羌人和戈基人,对两族人都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爱不爱神。羌人说:"我们爱神,也爱羌,但不爱不诚实的戈基人。"戈基人说:“我们不爱外来的羌人,也不爱神,我们爱戈基人。”天神很生气,就让羌人和戈基人举行三场比试,以定巴山归谁拥有。第一场比试劈柴,羌人用斧子把木柴劈开裂缝,自作聪明的戈基人担心羌人赢得比试,就抢先把双手插在羌人劈开的柴缝里,阻挡羌人斧头,想自己用手把柴劈开;但聪明的羌人取出斧头,把戈基人的手夹在了柴缝中,戈基人输了。第二场,木比塔给了羌人三块白石,给了戈基人三坨雪,让双方以此为兵器进行交战。结果自然是羌人又赢了戈基人。前两场比试,羌人都赢了,按说第三场比试已经不需要再比,但蛮横傲慢的戈基人却意图通过第三次比试消灭羌人。狡计被天神木比塔识破,木比塔把柴棍交给羌人,把麻秆给了戈基人,让他们互相搏击,戈基人又大败而回。最后,木比塔宣称,谁先从红色岩石上达到红岩脚下,谁就拥有巴山。羌人听从木比塔的安排,事先给草人戴上羌族的帽子,穿上羌族的衣服,比试时从十丈高的红色岩石上直接往下丢草人,而自作聪明的戈基人却争先恐后地往岩下跳,全部被摔死,从此戈基人灭绝,羌族人独占巴山。

这圣元珠,据传就是当年天神给与羌人的三颗白石所化,巴山白石门也盛传源于这个古老传说。时日久了,几百年来三颗圣元珠只剩了一枚留存,其他两枚早已不知所踪。

偏偏这一枚三个月前也意外失踪,羌族举族轰动,在大巴山里把各村寨翻了个底朝天,不见踪影。

张秋池身为大巴山白石门掌门,自然责无旁贷,带领众位门人踏遍中原各地,探寻消息。一个月前,总算有门人从故人处得到私下线索,说六盘山内传言有宝物出现,张秋池立马从岭南道赶过来,路上又遇到董方健父子和门人丘仲飞,一起直奔六盘山。

是以此时张秋池见了圣元珠,全力以赴,舍了性命也要把圣元珠带回大巴山。

那老者眼见张秋池剑气凌厉,内力深厚,不敢硬挡,侧身避开锋芒,刷地抽出长剑,炸出一朵剑花,欲卸去张秋池剑势。但张秋池岂容避开?巴山夜雨剑法施展开来,整间石室瞬间笼罩在剑气之下。

--

敦煌,商家堡。

华灯已谢,白日酷暑之下炎热难耐,时至深夜逐渐凉爽,折腾了半宿,总算可以入眠。

商麒麟和郭梦凡照例嬉戏了半个时辰,方才沉沉睡去。

商家大院分三重,第一重为空阔武场,树了一排兵器架,上面插满刀枪剑戟,地上散落几个石锁石磙。旁边两排厢房,靠东墙十余间为镖局武师居住,门口种了一排松柏树;靠西墙数间给楚天南、杨怀远、乔飞宇等徒弟和厨师、管家居住,门口也种了一排松柏树。靠近大门的几间厢房空了出来,作为仓房和马厩,存放镖车,饲喂马匹。

第二重为正堂,中间为客厅,用于招待宾客;两边两间是书房。院子内正中是一座假山,假山东侧建了一座七层小白塔,挑角翘瓦,八角玲珑。西侧挖地为池,边上种满松柏柳杨,水上小桥回廊曲折相连。池中一座六角亭子,亭内一张四方石桌,围了四只石头圆凳。东西两面高逾两丈的围墙内,又加厚了一堵厚厚的石墙,却是模仿城外莫高窟,鳞次栉比的垄垄龛龛存放商瑞亭敬供的神像,以及收集的名贵雕刻。

第三重为商瑞亭及夫人商秦氏居住之处,旁边较小房间为几个丫鬟侍女住所。院内东侧养花,西侧植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生意盈满。

夤夜,第一重院子内鼾声四起。

一条蒙面人影轻飘飘跃上高悬“敦煌镖局”四个鎏金大字匾额的门楼之上,翩然飘下,落于第一重院中,随后直奔西侧最后一个厢房而去。

那个房间住的正是商麒麟。

来人行至商麒麟窗户跟前停下,掏出一个管子,刺进窗纸,轻轻的吹了几口,又贴耳细听片刻,来到门前,取出一柄短剑,插进门缝,轻轻的拨开门栓,身形一闪,进了屋内。

过了一会,那人影又出得门来,轻手带上房门,腾身跳上屋顶,翻墙离去。

片刻,一条蒙面黑影尾随而去。

前面的人影在屋脊上东拐西折,先往东北方向疾驰,行得数里,又拐而向西;复又转折向南,寻了一处城墙攀延而上,避开巡逻官兵,悄无声息的顺墙溜下,一路沿房顶疾飞,进了“败火寺”。

后面数丈之外,另一条人影借着月光遥遥相随,一路隐身藏形,也来到“败火寺”跟前,打量了一下,换了一个方向,纵身跃上围墙,伏低身形,观察了半晌,轻身跃下。

这拜火教起源西域波斯,在西域波斯等国极受尊崇,称之为“天教”。

传说一万两千年前,混沌世界只有一团光明和一团黑暗,光明的世界里住着唯一的真神,号称善神的阿胡拉马兹达,所以,用来产生光明的火,是拜火教至高无上的圣物;黑暗的世界里住着恶神安哥拉曼纽,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被中间的虚空隔开。掌管光明的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世界万物,掌管黑暗的恶神安哥拉曼纽却要毁灭这个世界,把世界重新归于黑暗。两位真神斗了九千年,前六千年光明真神占了上风,但他创造的一个物种却背叛了光明世界,引导黑暗真神安哥拉曼纽进入到光明世界里,所以在第三个三千年里各有胜负,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第四个三千年,光明世界诞生了新的圣人查拉图斯特拉,被称之为真圣;而黑暗世界却融入到光明世界的角角落落,黑暗神也不复存在。真圣查拉图斯特拉带领众信徒传经布道,几乎走遍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要从这光明世界里清除掉残存的黑暗余孽。这个传说在西方世界流传甚久,而且经由商旅带到了东方。数百年前,北周宇文氏一族对此极为尊重,几以国教之礼待之,拜火教在东土受者颇众,至前朝大隋、本朝更是各地寺宇林立,鱼龙混杂,盛极一时,与中土一脉传承的道教地位并列,仅本朝开国时期十三棍僧救秦王的佛教后来居上差可比拟。贞观以来,中土大唐被东瀛西域南蛮北回各国尊崇为“天朝”之后,这“天教”二字是不能再用了,就在“天”字旁边加了一件衣服,改为“祆”字,故此也被称为“祆教”或“光明教”。自然也有西域流人打着传教的旗号,在东土胡作非为,本朝历代都有典籍记录,偶有小过者忽略不计,罪责稍重的均被宽容慈悲遣回原籍,不另加责罚,只有少数作奸犯科罪恶极大,或者通敌损国的,罪同庶民,依于大唐法律被处决于市。

这人影进入院子之后,前面黑影不知进了哪所房间,早已不见了踪迹。这人一边摸索前行,穿过第一道院子,便是高大的布道宫。

这布道宫门口一座丈余高的铜炉,白日里点燃善男信女敬供的高香蜡炬,火苗不灭,晚间倒寂静肃穆。布道宫高庐平顶,外墙白色泛黄,显是涂了颜料。门前九级台阶之上,四根白石柱子将房门分为五个方门,门顶拱起。门拱之上九层画檐,正中间雕了一块宛似雄鹰一样的图形,青色两翅伸展逾丈,鹰尾宽阔厚重,身体却是人身:一个长胡子西域人侧面左方,棕色头巾,手持黄色圆环,正是拜火教光明真神阿胡拉马兹达。殿内空阔一片,放有数十个团垫,正中的影壁之下,是一个较大的团垫。影壁中间绘刻了一扇圆顶之门,和这“败火寺”寺门如出一辙;门内是一挂上面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铜炉,两侧各雕了一个长胡子圣徒,头顶阿胡拉神像,左侧的圣徒白色胡须,面向右侧;右侧的圣徒黑色胡须,正面而向,手持一柄三尺长短、手指粗细的法杖,法杖之上嵌了一枚红色宝石。影壁两侧厚厚的布幔悬挂,旁边各塑了一个大天使雕塑,身侧一个侍从。左墙上方画着真神阿胡拉垂视下界,右墙之上画着真圣查拉图斯特拉虔诚的凝望真神阿胡拉,下方绘画着拜火教远古传说故事,大部分都是以真神阿胡拉和黑暗之神安哥拉曼纽的战争为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