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988年3月18日,林秋重新回到课堂上。

这时候他表面上已经看不出来太明显挨过揍的痕迹,同学们也只以为他是家里有事耽搁了,李洁还好心肠地想利用午休时间帮他补补课的。

对于这个前世的“大姐”的好意,林秋没有拒绝。

但是李洁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补习意义不大,因为除了需要背诵的东西林秋确实要花一点时间外,其他的知识点什么的,李洁只是稍微提起,林秋就能举一反三。

“你一定是预习功课了,”李洁很肯定地说。

林秋只是淡淡一笑。

李洁真的是个非常热心肠的班长,她发现林秋的笔迹比起上学期来讲有个飞速的提升,于是果断地把教室每周板报的任务交给了林秋。

因为办板报的同学可以从教室办公室借阅一些课外书刊,对于普通同学来说是一份难得的福利。

林秋哭笑不得,自己这个便宜“大姐”的性子果然还是一样,帮助人的时候也不管别人是否需要帮助……

李洁、岑小雨、丁佩一贯走得很近,已经有前世铁三角的雏形。

岑小雨和丁佩都是上学期才进入六班插班的外地学生,岑小雨是融城市下面一个县城的人,而丁佩则来自西川南部一个地级市。

真不知道女孩子的友谊怎么来得那么快。

学习的日子过得仍然平平无奇,林秋也迅速适应了这具十三岁的身体,和初中的科目,现在最难受的是政治,这玩意真的是必须死记硬背才行。

直到整个3月过完,林母又来过学校两次,看到林秋好好地在念书,她才放下心来,又偷偷给他塞了十元钱才离去。

林秋没有拒绝母亲的爱。

一个在丈夫面前软弱的母亲虽然保护不了儿子不受到伤害,但是儿子离开家后,她仍然可以非常尽心地以自己的方式让离家的孩子尽可能地过得更好一些。

至于林父,一个周末来到学校想强行带走林秋,却被老师当场拦下,还没争执几句,接到电话赶来的派出所警察就严厉地制止了他的行为。

若非林父对着警察的态度还算良好,林秋估计他被带回去留置都有可能。

1988年4月5日下午,一件事情在十三中引起了个不大不小的波澜。

一封非常厚的特大号挂号信和同时寄来的一张金额为1208元的汇款单,到达了十三中的传达室。

收件人写得非常清晰:融城市第十三中学初89级六班,林秋。

寄件人是《当代》杂志社,他们应该是以为这个林秋是个教师。

挂号信倒在其次,汇款单的金额在当时完全称得上是一笔巨款,相当于李莉群这样的班主任近15个月的工资。

学校不敢怠慢,再三核实了收件人确实是一个学生后,由班主任李莉群领着林秋,比对了学生证之后,才把挂号信和汇款单交给他。

林秋早在一周以前就收到《当代》的复函,知道“自己的”作品会在4月发表,心里毫无波澜。

由于《当代》在当代国内文坛的地位,曾校长非常重视这件事。

“说说吧,怎么回事?”曾校长和蔼可亲地问道,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意。

林秋毕恭毕敬地站在校长办公室里,回答道:“寒假的时候闲着没事,就尝试着写了点东西,后来请李老师帮忙审阅了一下,觉得还可以,就寄出去投稿了。没想到就这么顺利地给登了……”

李老师:……

曾校长笑着点点头,“《当代》这本杂志是在国内影响力很大的文学刊物,你的作品能被认可,说明你的写作实力应该是很强的。”

“这都是李老师教得好,”林秋假模假式地谦虚。

李老师:……我特么什么时候教你写小说了?班上其他同学记叙文都还写不明白,小说这玩意我自己都不敢碰。

曾校长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没打算再耽搁多久,准备下周一升旗仪式的时候把这事拿出来叨叨。

“样刊有多的话送一本给我。”

曾校长准备拿去和其他学校校长开会的时候炫耀一下。

林秋果断地撕开挂号信,里面除了一张信纸外,还有5本样刊。

双手奉过一本给校长,一本给李老师,林秋还是准备给自己多留几本。

“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挂号信和汇款单,”林秋转身离开校长办公室的时候,轻轻地凡尔赛了一把:“校长就不用这么操心了,请老师告诉我一声就行,我自己去传达室领。”

曾校长:……

李老师:……

两人翻开杂志,从目录中找到落有林秋名字的作品:《同桌的你》。

大致翻了一下,曾校长和李老师四目相对,眉间是散不开的忧愁。

曾校长:“李老师,这个学生教得不错,以后要多用点心思在他身上,”他只犹豫了不到一秒,就决定直言相告,“早恋要不得。”

李老师:……

林秋回到教室,把三本样刊往书桌里一塞,才掏出杂志社给他写的信。

两件事:

第一是如果有读者来信,杂志社会转寄到他的收件地址,不会透露给读者;

第二是如果小说的反响非常好,以后杂志社要出单行本的话,杂志社将会按5-8%的标准给林秋版税,具体来说,就是发行量低于5万本5%,超过5万本就按8%计算。

林秋前世和杂志社合作过,知道这是别人的常规操作。

林秋想,如果只有几封十来封,那就辛苦自己回复一下;如果太多了,就假装自己没有收到。

锅甩给杂志社。

他回了一封信,认可了杂志社的要求。

顺便提了一个建议,如果出单行本的话,建议把印刷质量做好一点,特别是封面设计一定要精美,单行本可以做成一个系列的套书之一,作者可以是很多也可以是一个,读者的收集强迫症会使得整个套书的销量同步提升。

4月6日,一封来自《融城日报》的挂号信和汇款单到了传达室,收件人林秋。

汇款单金额是35元,林秋写的那篇随文大概是一千四五百字,千字23元的标准,在报纸中标准不高不低。

4月10日,一封来自《诗歌》的挂号信和汇款单到了传达室,收件人还是林秋。

汇款单金额是60元,这是短篇诗歌的常规稿费标准。

李老师都快麻木了。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语文课是自己教的,虽然她仔细读过了林秋的作品之后,知道自己的水平恐怕比不上林秋。

学生能干,基本上也等于老师更加能干。

不过从这三篇作品的主题来看,《同桌的你》,爱情悲剧;《绝配》,是爱情悲剧;《归航》,四舍五入也差不多是爱情悲剧……

肯定是早恋了,至少是单相思。

得抓到办公室教育一下,不过女生会是谁?

明察秋毫的李老师把林秋和陈娅之间的格格不入是很看得清楚的,小姑娘毫不掩饰自己对林秋的不屑,而林秋偶尔飘到陈娅身上的眼神,是淡漠的。

相恋的少年男女之间不可能是这样的眼神。

(林秋:陈娅“尖嘴妖瓜”的外号就是我起的,你说我喜不喜欢她!)

除此之外,就只有李洁、岑小雨和丁佩算是勉强和林秋接触稍微频繁的女生,仅存的。

李洁就是个大大咧咧的憨包,林秋看她的眼神应该是无奈多一些。

(林秋:二姐么,不二怎么坐得稳位置?)

岑小雨性子比较清冷,和林秋的互动常常是通过李洁进行的,而且李老师看得出来林秋对她非常敬重。

(林秋:她是我前世的“大姐”!)

丁佩比较活泼,嫌疑比较大,要注意盯紧点。

(林秋:我三姐是要揍我的……别把我和她拉一块,谢谢!)

(林秋:还有,我为何要在初中搞早恋?)

1988年4月11日,周一。

在早自习出现在教室的班主任冷冽的目光在班上扫了半圈,四十七只仿佛被雨淋透的小雏鸟们瑟瑟发抖。

李莉群的眼光在丁佩身上停留了片刻,缓缓说道:“林秋,跟我出来一下。”

林秋慢慢地站起来离开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低声的讨论。

李洁重新站回讲桌边,下面的声音慢慢低沉下去。

跟着李老师来到教室后门的窗边,李老师轻轻说道:“你的作品连续发表,确实证明了你的实力。不要骄傲,也不要因为写作耽搁了功课。”

她迟疑了片刻,想到这个孩子的现实处境,“稿费差不多够了就别那么着急写作,我会找校长申请一下,看能不能给你办个助学。”

林秋心里涌起异样的感觉。

前世李老师对他也是非常关照,但仅限于在学习上提供诸多方便,知道他习惯提前学习,就帮林秋找了很多高一的课本、课外书,甚至是自己的教参给他增长知识面。

但是从来没有在生活上体现出什么不同。

也许这一世因为自己似乎变得非常“悲惨”,属于被遗弃了的小孩,所以班主任这是母性散发光辉了?

别人对你的好,要收着,要感恩,加倍报答。

别人对你的恶,要记着,要报复,不设底线。

这才是林秋这一世的为人准则。

“好的,谢谢老师。”林秋回答得飞快。

“但是早恋要不得,”李莉群已经很清楚林秋的独立能力,现在看来,他应该也养得起他自己,“不仅仅是可能会影响学习,而且毕竟你们太年轻,早恋往往害人害己。”李老师非常注意措辞,既要足够严厉,又要兼顾孩子的自尊心。

林秋:???

他目瞪口呆的样子,很自然地被李老师视为被看穿了秘密的惶恐表现。

李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应该还可以扭过来,还有一年半毕业,应该是来得及的,李老师下楼回办公室的脚步都比平常轻快了许多。

林秋已经想明白了,大概是自己抄袭的东西给自己惹的祸。

问题不大,反正自己没早恋。

关键是这个年代,有创意的爱情故事最卖座啊!打死我也不改风格!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