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海图站在城楼上,忽觉天旋地转,两眼一黑,昏倒在地,众人将其抬回西安都督府。
此时海图躺在榻上,面目煞白,三魂七魄早已经散去大部分,目前也只是有气出,无气进,眼看就一命呜呼了。
肃亲王见主帅如此,心急如焚,在城楼上来回渡步。
“王爷。”张佳一路小跑,从楼梯上跑了过来,急道,“据探子来报,王府臣已经南下,咱们是不是应该乘胜追击?”
肃亲王抬头望他一眼,叹口气,道:“可是海图将军昏迷不醒,何人挂帅?”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更何况临阵换帅,自古乃是兵家大忌!”
“不如这样?”张佳一语道破,“王爷护送海图将军回京,调关子仪坐镇长安,抵御敌寇,等候皇上旨意,王爷意下如何?”
肃亲王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荆州,清军大营。
关子仪接到肃亲王派人送来的书信,他知道事情紧急,飞快地拆开信封,展开书信,大致浏览了一番,览闭,倒抽一口凉气,叹道:“海图大人居然不行了?可是眼下还没退去敌兵啊?如果我坐镇长安,那谁又去对付吴三桂呢?”
“启禀都督,当地百姓求见。”门外一名士兵说道。
“当地百姓?”关子仪念道一句,对着士兵说道,“快请进来。”
关子仪没有办法,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兴许这就是奇人异士也说不定啊?
士兵转身出去,引领百姓走进帅帐。
呈现在关子仪眼中的是一个年约二十一二的少年,只见他身高七尺,英俊潇洒,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双大眼更是炯炯有神,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百姓大步流星地走到关子仪面前,鞠躬作揖,说道:“草民见过大都督。”
关子仪回过一礼,伸手指向一旁的椅子,笑道:“先生请坐。”随后转向士卒,吩咐道,“备茶。”
士卒走上前来,摆好茶具,碎步退出。
“敢问先生,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关子仪问道。
百姓拿起桌子上的茶杯,押了一口,说道:“在下听说,吴三桂兵锋所向,势不可挡,都督正求破敌之策?”
“正是。”关子仪叹息一声,道,“唉,不瞒先生,吴三桂数十万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连克数城,我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是奈何不了他啊!”
百姓站起身来,走到关子仪面前,笑道:“都督,在下有一策,或许可行。”
“先生请说。”关子仪急不可耐地说道。
“都督可领大军退守南郡,在长江上布下铁锁,以铁锁横江,若依此法,吴三桂欲进不能。”百姓顿了一顿,继续分析,“这时在下前去游说吴三桂,令其退兵,如此一来,大事可成。”
“先生此计不错。”关子仪赞他一句,但是不知他姓甚名谁,开口问道,“不知先生怎么称呼?”
百姓拱手说道:“在下姓于名淮字易昌。”
关子仪看向于淮,问道:“于成龙是你什么人?”
“家父。”于淮答道。
关子仪肃然起敬,起身,鞠躬:“原来是于青天之后,失敬。”
于淮回过一礼,辞别关子仪而去。
送走于淮,关子仪急令宋腾飞前往荆州,打造铁锁。
宋腾飞来到荆州,选来城中最好的铁匠,打造出一条可以从江北插入江南的铁锁,然后再令士兵如法炮制,一夜之间便打造出千条锁链。
夜里,关子仪率领大军退守荆州,布下铁锁,那铁锁采用上等玄铁打造而成,浑身上下,灿若梨花,黑得发亮。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铁锁显得格外刺眼。
关子仪见铁锁横江,心满意足,只等于淮的消息了。
却说于淮来到长沙,求见吴三桂。
吴三桂坐在自己打造的‘龙椅之上’审视众人一眼,问道:“这于淮是何人?”
其子吴应鳞早年在江南游历,因此认得此人,上前说道:“这于淮字易昌,襄阳人士,乃是于成龙之子。”
“那他来此何干?”吴三桂问道。
吴应鳞想了一想,开口说道:“父皇如今称帝,想必此人是来投诚的,也想混个从龙之臣当当。”
“哈哈哈哈!”吴三桂连笑数声,对着等候多时的士兵喊道,“快请于先生进来。”
于淮走进吴三桂的宫殿,跪地便拜,口中念念有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世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吴三桂大手一挥,说道。
“谢陛下。”于淮起身答道。
吴三桂身子向前凑了凑,笑道:“你的父亲于成龙,当年在满清当官,你为何不去呢?”
“回禀陛下。”于淮朗声答道,“您当年不也是在满清为官吗?”
吴三桂听闻此话,先是一愣,继而仰天长啸,道:“看来天命所归,朕终究能战胜满清,一统天下!”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朕还是想听听先生的想法。”
“陛下,那就别怪草民直言了。”于淮跨前一步,来到摆在大殿中央的沙盘上,指着关中地区说道,“关中地区为天下脊梁,陛下弃置不取,远攻湘鄂,实属不智。现在海图病危,清军回师,陛下应当调转马头,迁都长安,因为此地,地处关中,地大物博,前有函谷雄关,以横天下,天下英雄不能进也;后有陈仓诸地,以连天府,可为之后援。进可雄霸天下,一扫群雄,成高祖之业;退可扼守关中,成强秦之势,以据天下。兵精粮足,英雄乐业,陛下何乐而不为呢?”
吴三桂听得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不知所言,愣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颤颤巍巍地说道:“先生可比,兴周八百载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啊!”
“陛下谬赞了。”于淮谦虚一下,回道,“陛下以为如何?”
吴三桂伸手去摸下巴,沉思一阵,开口说道:“先生高论,世间罕有。今欲拜先生为国师,早晚听从先生教诲,先生意下如何?”
于淮跪地推辞,道:“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怎么?”吴三桂似吃一惊,眉头微皱,道,“国师之位还留不住先生吗?”
“陛下误会了。”于淮解释道,“在下还有些私事未了,等在下了结此事,再来寻找陛下。”
于淮起身告退,返回荆州。
吴三桂觉得于淮说的有理有据,当下率领大军撤出荆州全境,奔川蜀而去。
关子仪听细作来报,松了一口气,转对于淮,赞道:“先生舌灿莲花,虽苏秦、张仪不及也。在下佩服。”
“都督,走吧?”于淮笑道。
关子仪头前走去,走有一时,顿住步子,笑道:“先生立下大功,在下怎能不上报朝廷?”言讫,转对左右,说道,“尔等听着,赶紧返回京城,上报朝廷,就说于先生立下大功,表其为荆州总兵。”
于淮听闻此言,当即跪地叩首,谢道:“草民拜谢大都督!”
“先生,马上就不是草民了。”关子仪扶起于淮,说道,“要不是先生之谋,在下还真是分身乏术啊!走,吃酒去。”
于淮回到家中,盛情款待关子仪。
几日后,朝廷下来旨意,加封于淮为荆州总兵。
正是:苏张鼓舌唱双簧,于淮弄舌说单口。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