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却说关子仪撞在木棺上,额头渗出血来,昏厥在地,郭少济见状,一个箭步上前,将他扶起,背入关内,找来军医为他包扎好,侯在一旁,等他醒来。

关子仪躺在榻上,只感觉头上火辣辣地疼,伸手去摸,见血红一片,当下后背冒出冷汗,暗自思索:“我只轻轻一撞,居然昏了过去?险些驾鹤西游,这要是随他而去,可如何是好?”

郭少济见关子仪醒来,欣喜若狂地说道:“我就知道,都督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关子仪捂着用绷带包扎的头,缓缓起身,坐在榻上,对郭少济说道:“在下死与不死,都不打紧,只是王爷被他们杀害,在下心如刀绞,此刻一心只想为王爷报仇。”

“末将听凭吩咐。”

“好,”关子仪说道,“你即刻出关,给在下寻来五万匹白布,在下要戴孝出征。”

郭少济领命,大步流星地走出屋子,翻身上马,出关去了。

出斜谷关六七里,有个李家庄,郭少济纵马入庄,在庄内寻到一个冥店,上面写着‘永存阁’三个字,寓意永存不朽。

郭少济将马放到一旁,拴了起来,推开店门,径直进入,只见屋内坐着二人,两人长得很是相似,应该是兄弟。当下作揖问道:“二位兄弟,在下需要五万匹白布,不知贵店可有?”

二人对视一下,略一吃惊,随后问道:“不知阁下家中何人仙去,居然要置办这么多?”

郭少济便将前事说出。

二人听后大为叹服,抱拳说道:“我原以为清廷均是些残暴不仁之人,想不到竟有如此义士,我兄弟二人自幼习武,只恨无用武之地,这位关大人如若不嫌弃,我兄弟二人愿为马前走卒。还望大人引荐。”

郭少济刚要开口回答,二人伸手制止,说道:“这些白布,我兄弟二人可解囊相助。”

“二位壮士如此,真乃国家之幸。”郭少济赞他们一句,恐关子仪着急,随后补充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动身?”

两人答应一声,将店内白布放入马车,随后一把火烧了店,以明志向。

郭少济不解地问道:“二位兄弟,这是为何?”

二人答道:“孙子曰;‘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如今我兄弟二人,断绝归路,成则衣锦还乡,死当马革裹尸,绝不能半途而废!”

郭少济见二人言谈举止不凡,遂问姓名:“二位兄弟,怎么称呼?”

年长的答道:“在下姓李名梓,”随后转向年轻的那位,“这位是在下二弟,姓李名源。”

郭少济与二人互通姓名,一同上路。

不出半个时辰,几人回到斜谷关。

关子仪出城迎接,与二人认识之后,直奔马车,取下白布,拿出短刀,唰的一下,割断白布,披在身上,随后用刀扎破手指,又寻来一块长条白布,在上面写着‘报仇’二字。

那报仇二字写在白布上,血琳琳地,不免有些瘆人。

众将见状,各拔出刀剑,砍下一条白布,围在腰上,扬言报仇。

关子仪见准备妥当,号召三军,不管阵势,照直追去。

却说郭壮图带着吴三桂逃至定军山,本欲歇息一下,继续逃跑,可是吴三桂经不住折腾,躺在担架上,伸手止住:“别,朕,朕命在旦夕,就在,就在这里,凭险而守吧。”

郭壮图刚刚答应,一名偏将从门外冲了进来,焦急地说道:“陛下,不好了,清兵追上来了。”

众人皆惊,纷纷看向吴三桂。而他也没有注意,看向郭壮图,问道:“爱卿,这可如何是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郭壮图答道,“我军拒城死守,清兵也奈何不了。”

郭壮图辞别吴三桂,来到山上,整理残兵败将,砍伐树木,搭建营寨,准备抵御清兵。

就在吴军搭好营寨时,清兵也已抵达山下。两军隔山相望,关子仪走出战阵,望向郭壮图,道:“郭先生,你是明白人,这吴三桂是叛主逆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还望你不要助纣为虐,早日开城投降,可免一死。”

“哈哈哈,”郭壮图长笑一声,回道,“食君之禄,当报君恩,寻常人尚可做到,我既身为大周驸马,怎可投降?汝休要多言,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众将听令,”关子仪高举手中长剑,横空挥下,“拔寨。”

三军既得将令,争先恐后地冲上山。郭壮图下令放箭,射退清兵,关子仪拔剑抵挡,率兵撤退。

关子仪跑到射程开外,对着张佳说道:“张将军,你率领一万大军在定军山下,设下营寨,围而不攻。”

“李将军,”关子仪转向李梓,“你可率领五千士兵,绕到后山,断其水源,见火起时,杀上山来。”随后对李源说道,“李将军,你亦率五千精兵,在保城设伏。”

众将领命而去,关子仪率领余下三万人,后退三十里,驻扎营寨,避其锋芒。

两军相持半月有余,吴兵粮尽,士气大跌,郭壮图令人到后山涉水,被李梓乱箭射回。

士兵回报郭壮图,道:“郭先生,如今无水无粮,如何是好?”

郭壮图无奈地挥挥手,让士兵退去,随后闭上眼睛,思索计策。

关子仪又侯三日,见有村民下山,心中暗喜,招来众将,准备攻山。

“诸位,”关子仪看向众人,“如今时机成熟,可多备硫磺等物,上山放火。”

众将面面相觑,均是不解,看向关子仪:“敢问都督,村民下山与我等攻山有何联系?”

“请诸位随在下出帐一看。”关子仪引领众人出帐,以手指山,“诸位且看,时至申时,已是造饭之时,山上却不曾有烟,因此在下断定,此处人烟稀少,方才下山居民,无非是吴兵假扮,想要逃跑罢了。”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如今吴兵军心溃散,四处逃命,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众将抱拳说道:“都督真是洞察妙算啊!”

“马屁少拍,”关子仪翻身上马,抽出剑来,“众将听令,上山之后,休问长短,放火便是。”

三军直奔定军山,关子仪来见张佳,问道:“张将军,军情如何?”

张佳拱手回道:“吴兵营门大开,山上不见一人。”

“兵法云‘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此必是吴三桂的缓兵之计。”关子仪对张佳侃侃而谈,“适才在下见吴兵假扮村民,逃下山来,料那吴三桂无计可施,故意摆出空城计,从而震慑我们,延缓攻山。而逃下山的士兵定会搬来救兵,到那时,吴兵前后夹击,我等将功亏一篑。”

“都督以为如何?”张佳问道。

“我偏不上当,”关子仪握拳说道,“今夜便放火烧山。”

众将计议已定,乘着黑夜上山,果见吴兵营寨四敞大开,关子仪冷笑一声,亲持火把,扔了进去。清兵见状,各举火把,四处乱扔,顿时,漫山遍野,燃起大火,照如白昼。

大火烧有一时,仍然不见吴兵,关子仪似乎想起什么,心头一颤,喊道:“不好,中计了。适才百姓下山,是吴兵有意给我等看的。”

清兵调转马头,准备撤退,只听一声炮响,吴兵如蚁聚一般,各个冲上前来,将关子仪围在核心。

关子仪紧握佩剑,上前杀敌,只盼张佳来救。

山下李梓,见山上火起,遂率军上山,来攻吴寨。

李梓杀散吴兵,与关子仪汇合,二人杀到山下,正遇张佳,三人合兵一处,来战吴兵。

郭壮图见清兵人多势众,急忙回到营寨,吴三桂见他灰头土脸,当下以明就里,掀开被子,跳下床榻,头前跑去。

王府臣与郭壮图对视一眼,收拾东西,跑了出去。

此刻清兵早已经围了上来,王府臣保护吴三桂,不敢恋战,当下夺路而走,清兵在身后穷追不舍。

王府臣边打边退,捉急地问道:“此地是何处?”

一名小兵回道:“保城。”

“保城在汉中附近,我们有救了。”王府臣砍翻一名清兵,说道。

话音未落,城中一声炮响,李源率领清兵杀出,截住吴兵退路,两军一阵厮杀,王府臣拼死杀敌,斗有一时,李梓追来,兄弟二人,一前一后,将王府臣围在核心,王府臣连斩数将,杀出重围,保护吴三桂撤退。

吴三桂惊慌失措,率军直奔汉中,来到城下,焦急地吼道:“快开城门!”

于淮听到城下喊声,急忙来到城楼,极目眺望,回道:“吴三桂,我劝你早降,否则将命丧于此!”

“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背叛?”

于淮不答,下令万箭齐发,吴三桂急忙撤退,绕过汉中,奔南江而投成都。

关子仪率领大军赶来,于淮出城迎接。

只见城上均是黄底青龙旗,关子仪不解地问道:“汉中均是吴兵,先生如何据为己有?”

于淮翻身下马,拱手答道:“回禀都督,是这样的。”

正是;神机妙算未有差,纵横捭阖一局棋。

未知于淮怎生做到?且看下文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