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自吴三桂一死,吴军军心进一步涣散,愈发不可收拾。

却说吴世璠登基称帝,迁都南中。时身边仅有马宝、郭壮图、郭得胜、郭宗汾等人。正自惆怅,闻王府臣孤身一人前来,自己难以决断,召来郭壮图,问以良策。

“陛下,”郭壮图来到吴世璠面前,说道,“如今先帝驾崩,军心溃散,此正当用人之际,这王府臣乃世之虎将,留有大用!但此人反复无常,恐其临阵倒戈,终为陛下所害。”

吴世璠长叹一声,说道:“爱卿所说,正是朕所虑也。”

郭壮图眼珠一转,想到对策,进言道:“先帝在日,曾生数女,均分以众将,今何不选已故将军之妻而则之?”

“如此甚好。”吴世璠面露喜色,转对随从,“宣王府臣觐见。”

随从引来王府臣,进入大殿,跪下,行礼,起身,一气呵成。

“王将军,”吴世璠站起身子,急急从龙椅上走下,拉着他的手,说道,“若非将军死守南江,挡住清兵,先帝则死于乱军,无法传位于朕也!”

王府臣作揖答道:“这是为人臣子分内之事,陛下何故一说?”

吴世璠拉着他的手,走到殿上,语重心长地说道:“将军差矣。若非将军拼死效命,朕也无今日。”顿了一顿,换过笑脸,“朕登基不久,百废待兴,并无金银而赐将军,只得将姑姑嫁与将军,还望将军不弃也!”

王府臣听后惊讶不已,跪在地上,以手撑地,拜道:“臣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无悔!唯有尽忠职守,以报陛下也!”

吴世璠扶起王府臣,赐座。随后走回龙椅上,坐了下去,望向众人,继续说道:“清兵势大,不日将至,如之奈何?”

郭壮图上前奏道:“如今兵无斗志,将无战意,似此,应当避其锋芒,联合郑明,并力拒之。”

“倘若明军不愿,该当如何?”吴世璠说出心中疑惑。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郭壮图望着众人侃侃而谈,“他郑明谋士如雨,智者如云,焉能不晓唇亡齿寒之理?”

众人纷纷点头,郭壮图继续说道:“那康熙之志,不下秦皇汉武,势必一统天下。我军若败,他郑明如何以一己之力,独抗百万残暴之众?因此选一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之人,说以利害,必能促成合纵。而后选一统兵之将,合两国之兵,与清军一决雌雄,那关子仪就算韩信重生,吴起在世,也未必能胜!何况臣闻关子仪被革职处理,我军若逆而击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只是......”顿住话头,不再去说。

“只是什么?”吴世璠急急问道。

“只是不知选何人前去。”

“哈哈哈!”吴世璠爆出一串长笑,望向郭壮图,“爱卿方才所言,势如长虹,朕深表欣慰,此人,非爱卿不可。”

郭壮图跪地说道:“臣虽不才,定不辱命!”

随后置办车马,礼金,只身前往南京。

南京以前是六朝古都,朱元璋定都于此,开创大明。后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统始亡。如今的南明政权只不过是郑成功延续永历年号,创立的伪政权而已。顾炎武以此拒修明史,只不过是文人气节罢了。如今郑成功已死,其子郑经操控南明政权。

郭壮图昂首挺胸,踏入大殿,见郑经坐于龙椅之上,想要发笑,强自忍住,鞠躬作揖:“微臣郭壮图,见过大将军!”

“你为何不跪?”郑经将一只手托在下巴上,问道。

郭壮图看向郑经,说道:“阁下非天子,在下因何而跪?”

“好好好,”郑经打断他,“阁下此次前来,所谓何事?”

“救大明之危!”

郑经面露不悦,问道:“我大明有三江之固,何危之有?”

郭壮图扫向在座众人,望向他们,侃侃而谈:“大明所仗者,无非长江也!今清廷南下,并入两川,得其财力,虎踞长江之头,若顺江而下,大明将不复存在,将军也恐怕危在旦夕!”

“哦?”郑经身子前倾,问道,“那吴世璠惧否?”

“不惧!”

“哈哈哈哈!”郑经爆出一串长笑,笑声绕梁不绝,止住笑,看向郭壮图,“吴军屡战屡败,吴三桂已经一命呜呼,先生还说不惧?真是大言不惭!”

郭壮图不慌不忙,自行辩解:“我主虽死,然新皇登基,今虽暂退不毛,且有余力,若凭险而守,可保一时无忧。”说到此处,话锋一转,“但大明则不同!”

“有何不同?”郑经问道。

郭壮图斜眼看向众人,冷哼一声:“清军不日将至,大明朝不保夕,阁下身为大将军,却不知道,是为不明;朝堂之上,两侧臣子,均不为主分忧,是为无人。主上不明,朝堂无人,此为内忧。清军若顺江而下,此为外患。昔日崇祯帝吊死景山,将于此处重现!”

“大胆!”有一位南明旧臣,见郭壮图耀武扬威,出来制止,“阁下所言,无非危言耸听,不可取!”

郑经伸手止住他,望向郭壮图:“那以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将军起大军逆江而上,趁清军立足未稳而攻之。”郭壮图说出心中对策,“我主则起南蛮之兵而接应,两下夹攻,必败清军!还望将军明察。”

郑经低头沉思,想有一时,望向郭壮图,说道:“先生所言,真乃久旱逢甘霖。实不相瞒,我欲破清久矣,奈何兵寡将微,无力对抗,今先生特来联合,破敌之日,当在此时!”随后转向郑果,“二弟,你可随郭先生前往南中,互通礼品,签订盟约,商议出兵之事。”

“小弟遵旨。”郑果答道。

随后两人一同返回南中。

却说自郭壮图走后,吴世璠觉南中破旧不堪,无法当做帝都,遂提兵南下,准备取大理为帝都。

正是;百废待兴不欲救,仍思享乐寻帝都。

未知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