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大堂。莽古济在证据面前坦然承认了事实,她表示绝不后悔。当冷僧机和索诺木出来作证,她惊醒了,转而以嘲讽兼带悲悯的口吻说,“原来是这样!”她祝贺两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并说生命是宝贵的,愿他们好好活着,总比畜生过得快乐。当济尔哈朗冰冷冷地宣布,按律拟将莽古济、屯布禄、爱巴礼、额必伦处死,莽古济报以一声冷笑,“死了好,痛快,在他没登基之前,也省得给他跪下磕头说声谢谢了。”
皇太极闻知此言,气得咬牙错齿,“这是女人吗,简直是劣顽,滚刀肉!”他问范文程,明朝的磔刑要剐多少刀?范文程回答,“最多的三千六百刀,最少的也要五百刀。”皇太极想了一下,挥起朱笔批复,“将莽古济凌迟处死,剐五百刀,屯布禄,爱巴礼及其兄弟子侄,一同处以五百刀磔刑。”同时诛杀莽古尔泰子额必伦,其余六子迈达里、光衮、萨哈联、阿克达、舒孙、噶纳海,连同德格类子邓什库等俱降为庶人,属下人口入官,夺德格类正蓝旗将其并入镶黄旗。
莽古济等人被处死,豪格愤然杀死了自己的福晋哈达纳喇氏,向众人表示,“我本汗之子,妻子之母欲加害我父,我岂能与谋害我父之女同床共眠?”迫于形势,岳托也向皇太极提出要杀掉自己的福晋纳喇氏,被皇太极阻止了。
通往登基之路的障碍已经扫清,皇太极剩下的就是如何筹备相关国号、帝号,及粉刷装修宫殿,君臣的服装,旗帜,文告,还要学会如何走龙行虎步以显示与众不同,口语练习也不能忽略,要称自己为“朕”,再弄几个太监,就什么也不缺了。多尔衮、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杜度及范文程、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一般满汉大臣都积极向汗表示效忠,写效忠信,礼部参政李伯龙更是代表群臣上疏建言,废止在汗面前列班侍立,改为跪拜。皇太极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了,他简直要乐疯了,历经十年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众贝勒大臣纷纷在他面前跪下,请他亲决万机。连大贝勒代善也跟着跪下去,口称“奴才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继改沈阳城为盛京,皇太极又将文馆改成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别负责编制实录,记注起居。草拟敕书,收发奏章和讨论古今政事得失。他已经牢牢记住并熟练地称自己为“朕”了,龙行虎步也练得差不多了,加上宫内出现了太监的身影,他越来越像个皇上了。公元一六三六年,崇祯九年,天聪十年四月,后金正式改国号为大清,这是满汉大臣共同的智慧结晶;按五行相克之说,朱明王朝属火,清朝属水,以水克火。这可从《诗经,大雅》中的首句“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尚书,泰誓》中的末句“永清四海。”《周颂》中的首句“维清缉熙,文王之典。”中找到出处,表明清朝是按华夏各朝代顺序排列下来的,既名正言顺又具合法性。帝号为“崇德”,与“崇祯”只差一字,就像跟明帝是哥俩似的。在“劝进”一事上,众多奴才们着实卖了不少力气,先由礼部总管萨哈廉积极张罗,由八旗和硕贝勒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豪格,贝勒阿巴泰、阿济格、杜度,固山额真谭泰、拜尹图等,与蒙古四十九贝勒巴达礼、杜棱布塔齐、吴克善等,加汉臣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石廷柱、马光远等共同恭请皇太极上尊号。多尔衮捧着满字表文一道,巴达礼捧着蒙古字表文一道,孔有德捧着汉字表文一道,一步一跪进入崇政殿,恭谨地向汗表达臣子们的心愿和遗憾,力劝皇太极“上合天意,下协舆情”,“务请上称号,正大位”。皇太极端坐御椅,仔细览阅了满、蒙、汉三臣的表文,表示委实盛情难却,遂接受了属下们的强烈要求。诸贝勒大臣在崇政殿前欢呼雀跃,行过三跪九叩礼,欢悦而出。
四月十一日这天黎明,皇太极着黄色锦缎绣龙袍,头戴红宝石顶皇冠,迈着龙行虎步率满、蒙、汉诸贝勒大臣出德盛门,至城南郊外天坛东首搭好的圣坛前,举行隆重的祭告天地仪式。两旁排列着全副武装的仪仗队,旌旗、黄幄随行,远处卫兵的外围是人山人海的满汉臣民。一阵激荡的鼓号声响过,皇太极走近香案,对天焚香,跪拜天地。礼毕,由萨哈廉宣读祝文,“大金国皇帝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然后一位导引官引皇太极走上圣坛,端坐到绣金团龙的御椅上,接受众贝勒大臣的三跪九叩礼和献上的玉宝。最后一队臣属跪叩过了,接下来萨哈廉宣读满、蒙,汉三体表文,“敬上尊曰宽温仁圣皇帝。”群臣再次欢呼,跪下祝贺,就像下跪有瘾似的。远处的百姓也跟着跪下,向皇帝山呼万岁,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怀着真情实感,因为历史上凡有新皇登基,必要大赦天下、减免钱粮等等,尽是好事,照他们的意愿,恨不得年年有皇上登基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