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当晚,范文程端着一只小壶,里面装着庄妃亲手熬制的参汤,走进三官庙,请洪承畴品尝。洪承畴接过来就喝了一口,精神上显得好多了,他的态度明显转变,好像换了一个人。其实从祖大寿来劝降起,他就有所触动,一连几天都在思量,因有顾虑,一直在装相。当他听了范文程一席肺腑之言,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范文程说大明至多还能撑十年,他心里更清楚,五年也撑不过去,李自成农民军一旦打进京城,饶谁也不会饶过他,他只有卖身投靠清朝这一条路,帮助其打败农民军,才是他生存的唯一希望,没想到他绞尽脑汁保住家眷的顾虑,皇太极都为他想到了。他热泪盈眶,谢过范文程,然后向他询问,“见大清皇上的礼仪应该怎样,有什么禁忌吗?”范文程说,“跟明朝一样,只有一点,不呼万岁。”洪承畴说,“为什么?”范文程说,“活得更真实。”洪承畴下了地,向范文程拱手,“请先生转告大清皇上,洪承畴即日归顺。”

这年五月初五,洪承畴剃发降清,与同样梳着小辫的祖大寿、祖大乐等正式接受招降,跪伏于皇太极面前。皇太极因为宸妃服丧,不能穿黄袍,也未能躬亲赐宴,这一切范文程事先都向他讲了,因此没有引起误解。洪承畴一面降清,一面给崇祯帝写了封动人的书信,述说自己的苦衷,信誓旦旦向崇祯保证,勉图后报。恰好明廷派议和密使马绍愉一行到盛京谈判,代兵部尚书陈新甲转达崇祯求和意愿。马绍愉临走,范文程把洪承畴的书信交给他求他顺便带回。崇祯先前闻听洪承畴为国殉难,为他大哭一场,特命在外城前门旁的关帝庙与他和邱民仰一班忠臣建立塑像,供人瞻仰。见到洪承畴书信,得知他还活着,不由得有种上当受骗之感,下旨砸毁他的塑像。他又想到洪承畴的家眷,考虑到马绍愉赴清议和本是瞒着群臣秘密进行的,若有言官追问这封信的来源,也说不出口,再说洪承畴在清朝也没受到重用,也可能他的表白是真的,不由叹了口气,放过了他的家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洪承畴的机警、心术之深邃。

明朝派使者前来盛京议和,众贝勒大臣纷纷上疏唱反调,认为取天下就在此时,明廷求和是为避免两线作战采取的权宜之计。皇太极很清醒,明朝虽已成了空壳,李自成义军却不可忽视,让他们双方再做些消耗,清朝才是个聪明的渔翁,因此欣然同意议和。自宸妃死后,他身体一直不好,此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扩建汉军八旗上,这也是为将来大军入关做准备。汉军共设八旗,由孔有德领正红旗、石廷柱领镶红旗,耿仲明领正黄旗,尚可喜领镶蓝旗,李永芳领正蓝旗,祖大寿受封正黄旗总兵,汉军旗帜与满、蒙八旗相同。这样,满、蒙、汉共增加到二十四旗。洪承畴被编进了满军镶黄旗包衣牛录中,看上去很怪,包衣是最底层的奴隶,多是战俘、从关内掳回的部分农民、皮岛的辽民及朝鲜人等,而他的俸禄与范文程相同,皇太极还赏给他十位美女,他混在这群人里就是为了蒙骗崇祯,保住他的家眷,何况他暂时还没有用处,他的作用在将来。接下来皇太极要做的是,加紧对红夷大炮的研发制造。

崇祯的心情也很不好,他的第三份爱情,也是他的最爱田妃病了,这有点像皇太极痛惜他的宸妃。田妃是崇祯从信王宫里带来的小妾,自幼会作画,又能弹琴写诗,踢蹴鞠骑马,是个活泼的佳丽,她的模样在诸多妃子里最为俊俏。她共为崇祯生下了四位龙子,有三个夭折了,但四皇子朱慈照活了下来,因此深得崇祯宠爱。崇祯最喜爱的是她的容貌,可谓青春长在,驻颜有术,这在正宫周皇后眼里却是一桩罪过,明朝内忧外患,她的头发像皇上一样变白了,而这位田妃似乎不知道发愁,老是那么快乐,总能以自己的画作和琴声诱惑住皇上,从而把雨露全洒在她那里。为此周皇后恨上了她,视她为眼中钉,经常训诫她,挑她的毛病,有机会就挑拨她与崇祯的关系。后妃不和,崇祯不得不让田妃由承乾宫迁出住进启祥宫,虽然离周皇后远了,可依然撇下皇后去她那里。这使周皇后如鲠在喉,而田妃似乎还嫌这不够,又叫父亲田弘遇花重金买来一位歌妓陈圆圆献给崇祯,要气气周皇后。她没想到,崇祯跟陈圆圆缠绵了几日,发觉陈圆圆不过是个市井女人,还不如田妃迷人,又将陈圆圆退给田弘遇,周皇后不免对田妃冷嘲热讽。天道酬勤,周皇后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不久田妃就染上重病,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时常想起三个皇子的早夭,心生悲痛,茶饭不思。快乐的人一旦生病就是重病,她迅速见老了,头上也添了白发,直至卧床不起。崇祯看到他的爱妃成了这模样,又叫她搬回承乾宫住,但田妃仍不见好转,她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将爱儿朱慈照托付给天启帝张皇后抚养,平静地等待着死神的召唤。她死去的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崇祯难免为田妃悲痛落泪,缀朝三日,并将她的画像与生母刘氏的画像放在一起供祀。

由此可见,皇上对妃子之爱也是死去活来,不管他们有多少粉黛佳丽,最爱的只有一个,江山和美人都不能少,哪怕杀臣子爱将眼都不眨,对爱情,依样如凡夫俗子,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此时的明廷内部,已乱得一团糟,马绍愉与清廷草签了和议书,回到京师后将议和情况向兵部尚书陈新甲做了密报,并呈上双方的和议书。陈新甲阅后,大大咧咧放在书案上出去了。家中的书僮以为是塘报,赶紧抄写,发往各官员家中。议和机密因此泄露,引起了轩然大波,言官们纷纷弹劾陈新甲主和辱国。崇祯十分恼火,严斥陈新甲做事不缜密,陈新甲不服,争辩说“皇上,臣不是在按圣旨行事吗?”崇祯不想让臣工们听到,厉声斥责他,陈新甲的叫喊声更大了,气得崇祯命把他押送锦衣卫,陈新甲仍回头大喊,“皇上,臣糊涂还是您糊涂,天大的冤枉啊!”崇祯不得不传旨将陈新甲斩首,他才不喊了。

陈新甲被处死,明清和谈失去了效力,重又回复到敌对状态。从这天起,崇祯的头发完全白了,连同眉毛,如一个白发道人。

这年十一月,狂风肆虐着大地,皇太极命阿巴泰率八旗兵入关,对明朝实施抢掠,也是对崇祯爽约的报复。崇祯也采取了应对措施,第三次下罪己诏,号召全体臣民体谅朝廷的困境,同心协力,歼虏平寇。臣民们对罪己诏已耳熟能详,都麻木了,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皇上检讨书下来之时即是赶紧捂住自己的口袋之时,朝廷又要加赋增税了!因此罪己诏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像是崇祯一个人的空喊。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