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太清玄元接着讲道:《道德经》第七章所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以其不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告诉我们天是长久存在的,地也是长久存在的,天和地都是长久存在的。天和地为什么都能够长长久久的存在呢?老子告诉人们,天地长长久久的存在的原因就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那么,什么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就是说,天地的运行完全是按照自然规律在运行,也就是按照老子所说的,天地是在按照“天道”在运行。天和地的运行没有一点偏离“道”的运行规律,绝对没有胡作非为,也不乱作为,更没有一点背道而行。所以天和地就能够长生。

老子在这里,要讲的一个大道理,就是天和地能长长久久的存在,主要的原因,就是天和地都严格的遵守了“天道规律”,一丝不苟的坚持了顺“道”而行。天和地绝对不会任意作为,最为关键的是不随心所欲的作为。

“天道规律”是高大伟岸的,也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说,“天道”不只是天和地要遵循这个规律,宇宙万事万物都应该遵循这个“天道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天道规律”,万事万物才能长长久久,否则就不可能长长久久。在这里,老子就是要告诉人们,遵循“天道规律”的重要性。

老子在这一章里,还要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但是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生存规律,比如在动物世界,就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有水中游的。他们都是按照各自运行的规律在运行。他们各自运行的规律,都是“天道”为他们制定的“天道规律”。这大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应该就是这么个道理。

天地要遵守“天道规律”,世界万物都要遵守“天道规律”,人类也要遵守“天道规律”,圣人就更要遵守“天道规律”,而且要做遵守“天道规律”楷模。正因为圣人遵守了“天道规律”,才是圣人,如果圣人不能遵守“天道规律”,那他一定就不会是大智慧的圣人。

老子紧接着告诉人们,圣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圣人为什么能够得到人们的尊敬,主要的是因为圣人能够遇事谦让不争,所以才能被人类尊为圣人。

老子告诉人们,圣人凡事都让着别人占先,凡事都要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圣人凡事都能置身度外,生命反而能够得到保全。

圣人之所以受到了人们的爱戴,而且活得很有价值。老子在这里提出了“无私长存”这个大道理,老子在这里用天地之道,来论述做人之道,特别是做圣人之道。

老子在这里还要告诉人们一个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就是一定要效法天和地“尊道贵德”,还要效法天地无私无欲。天地能够长长久久,与天地不自私无欲是有很大的关系。

天地能够顺“道”而行,不是为了他自己,主要是为了万事万物。天地无私无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种精神本来就是我们人类应该有的一种无私的精神。

不自私是天地的最突出的表现,天地大公无私,把奉献万物作为己任,这种崇高的品德,我们人类就更应该学习。其实,天地的无私,不光是我们人类要学习,万事万物都应该学习天地之无私奉献精神。牛把自己的奶无私的奉献给了人类,鸡把下的蛋无私的奉献给了人类,果树把结的果实无私的奉献给了人类。

天地养生万物,而独不生自己,所以,老子想通过天地这种精神,希望人类能够从中悟出道理,大公无私,就会像天地一样长长久久。

“天道规律”对于一个圣人也好,对于一个天下普通人也好,都是十分有用的。圣人统治者顺从“天道规律”治理国家,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天下就能够太平。天下的普通人以“道”而为,天下就会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就会一顺百顺,万事都会顺心如意,吉祥长寿。

秦始皇是一个统一六国大英雄,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有巨大贡献的皇帝,明末大思想家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应该说李贽所说也没有什么大错,因为秦始皇在人类历史的功绩完全可以称得起是千古一帝。但是,秦始皇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暴君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历朝历代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君。

秦始皇是历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皇帝。至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目前争论的还比较大,一个历史人物有争议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名副其实的短命朝代。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仅仅只存在了十五年还不到,在历史的长河中,十五年是何其短暂,和秦始皇的梦想就差得太远了。

秦王朝为什么会这么的短暂呢?这就说明了老子的“无私长存”的正确性。秦始皇虽然不是一个亡国之君,但是秦朝的短命完全与秦始皇的暴政是分不开的。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建立了封建帝国,从而使中国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始皇在秦国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的统一的国家政治制度,有了比较完善的治国方略,在当时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比较先进、比较受民众欢迎的统治集团。在这种比较文明的政治制度下,大秦帝国不应该是一个极其短命的朝代,而应该在历史上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朝代,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大树特树一笔。

在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好的政治环境下,秦始皇应该给予人民治愈战争创伤的机会,使人民有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人民修生养息关乎到民心之根本;发展经济,巩固国本应该是统一六国之后的当务之急;体察民心,体恤民力,亲贤臣,远小人是一个统治者的大智慧。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令利智昏,任用李斯为丞相,任用赵高为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根据李斯的建议,不顾当时的国力和民力,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修建骊山陵、修长城。

就拿骊山陵为例,骊山陵是由李斯亲自主持设计,由大将章邯亲自负责修建。章邯是一个军人,所以对于修建骊山陵采用的是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最多的时候征用七十多万劳役修建骊山陵,绝大多数人都惨死在骊山陵的工地上,甚至很多的人被章邯活埋,能够回家的人寥寥无几。

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逆“天道”,悖人伦的行为严重的背离了“天道规律”,致使天怒人怨,他的大秦帝国怎么可能长久呢?

不论是一代帝王也好,不论是一个朝代也好,不论是一个人也好,都不能违背“天道规律”,违背了“天道规律”,一定就会得到严厉的惩罚,大秦帝国的短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秦始皇逆“天道”而行,不但大秦帝国短命而亡,就是他的三十多个儿女被赵高撺掇胡亥残忍全部杀死。这不能不说是秦始皇背离“天道规律”造成的恶果。

也许会有人问,秦始皇毕竟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五百多年的烽火连天战乱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应该功过相抵。

“天道”不是这样的,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功,他成为九五之尊,受到了万民朝贺,他享受了当皇帝的荣华富贵,这就是“天道”对他的创世功绩的褒扬。但是他残害黎民百姓罪孽深重,自然就要受到“天道规律”的严厉惩罚。

明末思想家李贽颂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他自己一定不愿意生活在秦始皇的年代。如果李贽生活在秦始皇的年代,就算他做不了劳役、兵役,那一定会是一个活埋的对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定容不下李贽那样的大思想家。

老子在这里以“天道”来论述人生之道,提出了“无私长存”“后其身而身先”的一个大道理。

老子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有“道”的人以无私可以成就大私,以无为也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从而得到长生。

不自生而故能长生,不自私而故能成私。这就是说,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说天地无私和天地有私本来也没有什么区别,“大公”到了极致的时候就是“大私”。不自私、不争夺、敢为人后,这是极高的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其实,老子在告诉人类一个大智慧,以无争方式去争取更大的利益;以无私的方式去成就更多的其私;以无为的方式去实现更大的作为,这就是一种顺“道”而为。天地长久就是因为顺“天道”,以无私成就其私,以无为实现大的作为,都是因为顺应了“天道”。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顺应“天道”的好处。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