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太清玄元捋了捋雪白的胡须,接着说道: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里面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老子在这一章里面告诉人们,“知人者智”,这就是说一个人能够认清别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老子还告诉人们,“自知者明”,一个人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一个依靠力气大,打败别人,这个人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知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坚强的人就是有志向的人。始终是守本分的人,就是一个长久的人。人死了,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个长寿的人。老子的这一章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的所说,文字比较通俗易懂,语言也比较简明扼要,道理说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这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老子的这一大智慧,讲的道理十分深奥,耐人寻味。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重点是在讲人的智慧的重要。一个人的智慧有多么的重要?一个人要战胜别人很容易,只要力量大就可以了,但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光靠力量肯定是不可以的,主要还是要靠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强人。

老子告诉人们,一个人想要富有,必须是“知足者富”,就是说知足的人才能成为富有的人,不知足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富有的人。人们都会觉得知足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不贪心就能知足。可是要成为一个不贪心的人,一个知足的人,还是要有一定智慧,有了智慧才知道什么是知足,没有智慧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知足。

老子在这里说的“知人者智”,就是说人活在人世上,很难的事情也就是能清楚的认识别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没有好人坏人的明显特征,所以认清一个人是世界上很难的事情。老子说能把别人认识清楚的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老子是在感叹,在人类世界上,有智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的人最多仅仅只是一些小聪明,小聪明那是不能算做智慧的,因为智慧的人看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把问题看得比较长远,也看的透彻。一般小聪明的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看问题就比较浅显。

那么老子为什么会把智慧和认清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老子的一个大智慧。老子认为人活在人世上,认识人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大问题,一个普通的人也好、一个单位的领导也好、乃至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着都离不开认识人的这个智慧。

一个普通人没有认识人的智慧,就会上当受骗;一个领导者没有认识人的智慧,就会引狼入室;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没有认识人的智慧,轻者就会使国家受难,民众遭殃,严重的就会使国家灭亡。

比如说,唐玄宗李隆基在晚年的时候,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由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杜绝言路,排斥异己,打击忠良;杨国忠更是一个小人,不但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专门会搜刮民财。一群小人当道,把一个开元盛世搞得民不聊生,早已经不怀好心的安禄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江山由此走向了衰落。

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比智慧的人还要有智慧,这种人就是一个大智慧者,大智慧者就不只是能认清别人,大智慧者是能够认识到自己。

老子告诉人们:“自知者明”,在这里就是告诉人们,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别人,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智慧者。

这里所说的“自知者明”,大智慧者不光是自己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也就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短处。

人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主要的是能够善于扬长避短,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的短处,这才是老子说的大智慧的人。

其实大智慧的人,能把自己看得这么明了的时候,就会把人类世界已经看的清清楚楚了,看问题能够看得十分的透彻,就像现在的透视机器一样,能把人的内脏看的清清楚楚。

人类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在这大千世界里,在这茫茫的人海之中,大智慧者应该是上应“天道”,下顺民心的天降圣人,在人类世界里少之又少,聊若星辰。

大智慧的人,应该是天生的,有一定的天分存在,这一点不容质疑。但是,大智慧者要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大智慧者,一定要有一个磨练的过程,要经过要经过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类精英,并创造出人类的辉煌。

比如说,为大周王朝竭尽全力的姜子牙,肯定是人类的大智慧者,但是,姜子牙在遇上周文王姬昌以前,也就是一个卖猪贩羊的小商贩,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小商贩,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在渭水垂钓。

遇上周文王姬昌以后,才充分的发挥出了自己的大智慧,帮助大周灭亡了殷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的开国元勋、兵学的奠基人。

再比如说,人们都十分熟悉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以前,躬耕隆中,在隆中就是一个种地的。投靠刘备以后,最后成为蜀国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忠义和智慧的代表人物。

姜子牙也好,诸葛亮也好,都是有天神一样的推手在助推他们完成他们的千秋功业。不论是周文王也好,刘备也好,他们都是天上的星辰,地上的龙凤。

当世人回首我们的老祖先创造出人类辉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老祖先是多么的智慧超群,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佩万分。

布衣皇上刘邦、布衣皇上朱元璋,用他们一颗智慧的心、爱民的爱、虔诚的心创造出了人类的文明、创造出了人类文化的辉煌、创造出了人类的经济繁荣,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就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时代,虽然社会的上层东杀西拼,但是民间的老百姓是最为安定的一个时代,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社会治安非常好。人们所推崇的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明时代,就是指的武则天时代,粮价米价都十分的平稳。从来不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再想一想我们的老前辈们,一个个可以说都是位高权重,可是他们永远都是兢兢业业,永远都在关心着人们的疾苦,永远不会侵占人民的利益,他们最终都是没有多少存款,生活的都是十分的节俭。就是把自己仅存的一点点的存款都交了党费。这就是真正的大智慧的大作为。他们会千年万年的活在百姓的心中,世世代代受人们的崇敬。

人类世界是由“道”生成的,人类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辉煌宇宙。所以,改造世界,辉煌宇宙是由人类来完成的,但是,不是由所有的人来完成的,是由人类的精英,也就是由智慧者大来完成的。天降大任于智慧者和大智慧者。

老子在这一章里就是想告诉人们,他十分的希望有更多的智慧者和大智慧者问世,把人类世界改造好,让宇宙更加的辉煌、更加灿烂。

老子为什么说人类世界上的智慧者和大智慧者廖若星辰,其余的都是愚蠢者合半愚蠢者?其实不用多说,世界上的人心里都很明白,因为整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么的贪得无厌,贪得无厌就是愚蠢。

有的人身处高位,他的生老病死国家都大包大揽了,只要他不胡作非为就会生的开心,死的舒坦。但是,却是那么的贪婪,最后走向了不归路。这难道不是愚蠢吗?这样的人还少吗?人类世界已经愚蠢到了这一步,一定会让智慧者心惊胆颤。

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预料到人类世界会有这么一天,人类到了愚蠢的难以自拔的地步,灾难一步步的逼近了人类世界,人类还在自作聪明,还要战天斗地,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人类虽然是最智慧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受“天道”限制的,必须顺应“天道自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悖逆“天道”。就像孙悟空反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人永远都是斗不过天,也是永远也斗不过地。人类如果可以斗过天,人类也可以斗过地,天地就不会存在了。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最后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就是说始终不离开本分的人才能长久存在。人已经死亡了,他的精神活在人们的心中,还能长久的受到人们的崇敬,这才是一个真正长寿的人。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其所”,大概意思是说,人是由“道”生成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大“道”之中去,人还会随着大“道”周而复始的反复运行,然后再生化成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其所”。也就是说人的生老病死是合乎“道”的自然规律的,人类没有超越生命大“道”的能力。

生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生是天“道”所为。“所”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所”是合乎“道”的切合点。当我们体会到“道”的不可违背的“天道”,我们就应该顺应“天道”,回到“大道”当中去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才真正的做到“死而不亡”。

人归于大“道”随着大“道”运行,这就是“死而不亡”。“死而不亡者寿”,“寿”就是长寿的意思。

“死而不亡”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是人的精神世界是永远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以及我们的精神世界,汇合到一种灵魂世界将永存,这就是长寿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