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春试的时候,赵主考言必信,行必果,真的领了小朱襄,还有王村毕姥爷家的孩子,一起进京去了,反正这两家都不差钱,路上的吃喝拉萨都是朱守业负责报销。

不一日,三个人到了北平城,当时的满族皇帝听说山东赵之谦大人,千里迢迢带来了一个小神童,龙颜大悦,便吩附李总管赶紧去打扫一下养心殿,想在养心殿召见他们几个山东人。

太后老佛爷在坤宁宫跟人唠嗑,听说今天下午有这么回事,稀罕了,也要来一起看看小神童。

一会儿,鼓楼大街的钟敲响了三遍,当班太监李连英高呼:“皇上有旨,宣赵大人领小朱襄进见!”

赵主考连忙领着小朱襄缓步走进了养心殿,山呼万岁,手舞足蹈参拜已毕,皇上说了一声:“台下人可是赵爱卿。”

赵大人说:“是我。”

皇上说:“爱卿平身,听说你找到了一个小神童了。”

赵之谦站起来,那个小朱襄谢恩后,也站在一旁。

皇上定晴一看,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大额头,大眼睛很有神啊,齿白唇红,腮帮子鼓鼓的,头挽双髻,腰扎丝绦,小肚子圆圆的,身穿一件草绿色底子花大袄,神态果然不凡。

皇上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叫朱襄,山东长山人。”

皇上说:“你今年几岁?”

小朱襄说:“七岁。”

皇上说:“我考考你,有一句上联你能对吗?”

正中下怀,朱襄毫不含糊地说:“请万岁爷出上联。”

皇上看看他身上的穿的土不拉几的绿袄就说:“靠河的蛙儿探花绿”。

小朱襄翻眼看了看,万岁身上拉着一件镶龙红袍,就大胆地说道:“火锅的蟹子状元红”。

皇上听了此话,佯装大怒的样子,手拍龙案厉声喝道:“放肆!”。

皇上的一声断喝,吓得小朱襄赶忙向太后老佛爷身后面跑去,不料小脚踩住了自己大褂子,扑通一声跌到在太后老佛爷面前,摔的哎呀咧嘴。

老佛爷很心痛地说了一句:“唉呀,我的个儿!赶紧起来吧!”急忙伸手去拉小朱襄,谁想到,朱襄人小鬼大,却趴在地上连声叫娘,太后老佛爷这时才恍然大悟:“哎呀,刚才我怎么回事?好吧,儿就儿吧。”回头对着皇上说:“皇儿!对不住了,一个不小心,我给认了一个小弟弟,你就封他一个官职吧,”

母命难违背呀!况且皇帝都是大孝子,只好笑着对朱襄说:“那么,这个嘛!我想!我就封你个九千岁爷吧!”

小朱襄说:“皇上,你不用封了。”

皇上纳闷呢说:“老弟啊,为什么?”

朱襄说:“俺娘已经就是太后老佛爷,我当然就是九千岁了,何劳皇兄加封?”那样的话,你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

皇帝听了更加佩服,真是神童!便郑重地说道:“皇弟朱襄听封。”

这时小朱襄转向皇上跪倒,皇上说:“我封你为九千岁,一字并肩王!如何?”

小朱襄说:“谢皇兄了,不过,我听人家说过伴君如伴虎,如果以后我要办了错事,会不会办我?能不能有人来杀我?”

你这孩子,想问题跟别人不一样啊!刚刚开始当官,就想的那么复杂,居安思危啊!想到有人要杀他了,没人想杀你的,你只要不干坏事。

皇上笑道;“你是我的御弟,谁敢杀你?搞你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小朱襄说:“那不行,这还是空口无凭,还请皇兄你就封一个吧。”

太后老佛爷也添油加醋说:“皇儿就封他一个吧!”

皇上没有办法了,又说道:“我封你见天不死,见地不死,没有杀你的刀,没有捆你的绳,这总可以了吧?”

小朱襄贪心不足蛇吞象,说;“皇兄,我是九千岁王爷了,不知能管多大地盘?能管多少人啊?”

皇上说:“现在你还小,给你你也管不了,这些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朱襄说:“就是管不了大的,让我管点小的也行吧?总不能让我空手回去吧?”

这时,太后老佛爷哄着他说:“那么你就回家盖上三层大楼,站在你那大楼上看,你只要能看到的地方就算你的封地吧!”

小朱襄这才对着上边磕头谢恩。年方七岁的朱襄,披红带花,坐着八抬官轿,打着一对明晃晃的金瓜月斧朝天镫,一路鞭炮齐鸣回长山乡来了。自从小朱襄当官回家以后,老乡绅王守业对这个宝贝儿子更加是崇爱有加了,他儿子想要月亮,他不敢摘星星。

儿子成了王爷,真的是光宗耀祖了。过了几天,长山的县太爷来拜见小朱襄,小朱没感觉出来,老朱可傲娇的不行啊,

没过一个月,省里的抚台大人,不知道怎么听说了,也千里迢迢,从济南跑来了,也来拜见一字并肩王。答应他们朱家,马上就安排盖朱府。

不久,省府派人来监造朱府,三层高楼盖起来了。盖楼时还请人写了“奉旨监造”四个字悬在对面,以示显耀。

从此以后,朱襄既不读书也不习武,专门结交一些浪荡公子,吃喝玩乐。认识了镇上游手好闲的李大胡子,王胖子,草里蛇江波,过街老鼠张文,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

父亲老朱亦任其所为,惯着。年龄渐长,他开始寻花向柳。他母亲是一个憨厚本分的人,对他朱家父子的行径看不顺眼,有时唠唠叨叨的,丈夫听了觉得厌烦。不几年朱襄的父亲朱守业就一命呜呼,去世了,朱襄的哥哥也得了急病身亡。

自从朱襄死了父兄以后,朱襄这个浪荡王爷,变成了这一方的头号大恶霸,强占乡民土地财产,采花盗柳,无恶不作。

据说朱府大楼底层,有一眼井,经常盖着石板,每当朱襄看中了民间的谁家的美貌少女时,就叫李大胡子,王胖子,江波,张文,一伙家奴们去抢到家来,糟践够了,就投到这眼水井里,经年累月,死在这个井里的姑娘不知有多少。

长山镇附近,家里有女娃没有结婚找婆家的人家,都忙着给女娃赶紧找一个婆家,有那结婚的人家,倒霉如果让他给碰上,他定要看看新娘子模样如何,中意的话,即吩附自己手下人,李大胡子,王胖子,草里蛇抬到朱府去,朱王爷要先“尝尝鲜”,然后再抬回婆家去圆房过门。

因此,闹得当地老百姓,结婚都不敢在白天进行。长山一带的农村,现在还有夜间结婚的风俗,据说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

每逢到了庄稼的收割季节,他站在三层楼上,看着谁家的哪一块庄稼长得好,就叫家人插上一面杏黄旗子,派李大胡子带人去收割,闹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朱家老太太,年纪大了,吃斋念佛,对儿子朱襄的事儿,劝说过几次,没什么用,屡教不改,有一次说的比较严厉,朱襄竟勃然大怒,猛然用两双手抓住他娘的两腿从三楼阳台上扔了下来,当时就摔死了,府里的人都没有人敢实话实说,对外,他说是他娘不慎坠楼身亡的,就这样给他母亲草草发了丧。

朱襄就是这么一个霸道总裁。

不过,这次,他比较后悔了,那天他坐着轿子,跟李大胡子,王胖子从旗杆胡同走过,刚刚巧了,李子魁的夫人蔺束媛出门走亲戚,拾掇的利利索索,戴了一对纯金的大圆耳环,腿长腰细,嘴唇丰润,看着就水灵,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二人撞了一个满怀。小朱襄此时已经不小了,三十啷当岁。不能再喊他小朱襄了,他打眼一瞧,大美吕!就按耐不住自己的身体了,上前搭讪蔺束媛。

蔺束媛不认识朱襄,没理睬他,脚步加快速度,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朱襄就开始发飙了,给李大胡子,王胖子使了一个眼色,当时,巧了,旗杆胡同里没有人走路,三个人贼胆包天,用胶带把蔺束媛捆起来,塞进轿子里,抬起来一口气跑到长山镇。

李子魁打听清楚了,就知道这回自己摊上大事了,对手也摊上大事了。他揣着一把牛耳尖刀,登门造访。

朱襄干了坏事,知道被他虐待至死的女人是拐子李的夫人蔺束媛,也是做贼心虚。一连几天眼皮老打架,知道这事辣手,就天天躲着,在家不敢出门,天天琢磨怎么办,如果自己单独出去遇到李子魁,自己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草里蛇说:“我们就暗地里埋伏下几个刀斧手,利用饮酒的机会把李子魁拿下。”

草里蛇江波的主意不错,但是,过街老鼠张文根本就不同意,

李大胡子来自河南嵩县,是江湖人士,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他给朱襄出谋划策说:“如果他不敢来,就罢了,如果他真的敢来,李子魁来的时候,我们先礼后兵,其他的事,一概不知道。”

朱襄说:“中,就按你说的。”

江波说:“为了安全,我还是多安排几个弟兄在外面。”

张文说:“区区一个拐子李,看把你们吓的,胆子小。”

江波说:“此事不是胆子大小的问题,是强人出现了,要重视起来。”

张文说:“最近怎么样,我不知道,以前的时候,我就看见过拐子李的功夫,也没什么高人一等的。”

江波说:“话可不能这样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听说他去黄桑店学武艺了。不知道真假。”

朱襄说:“你们说的话都是对的,你们一起看着鼓捣吧。”

江波的想法是,朱襄被杀的话,大家谁都落不到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使得万年船。

张文不是这样想的,他的逻辑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哪里不是吃饭呢?填饱肚子就行啊!

李子魁独自一人,来到长山镇朱家楼,时间刚刚中午了。朱襄摆出一副想结识天下英雄的样子,请李子魁一起吃饭,厨房安排好了饭菜,鱼肉。对李子魁说:“有什么事,大家边吃边聊。”

这时站在一旁的李大胡子说道:“李爷不用作难,酒是好东西,我愿陪李爷喝几杯。”

朱襄家保镖李大胡子,本来姓李,名忠,河南嵩县人氏,自幼习武,练习的是地躺拳,五虎棍。

在河南嵩县后街村,五虎棍的习练英雄非常多。“上至白发苍,下至开裤裆”,只要是村里的男人,多少也都会个一式两招。

以至于那村里的小孩,若是不想练武术,大人都担心他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

五虎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原称五虎盘龙棍,又称舞花棍,相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赵匡胤有一条棍棒打下四百座军州的说法。

他陈桥兵变登基之前,与郑子明曾打败拦路索要钱财的董家“三虎”,因双方使用的都是棍,参与打架的是五个人,遂演练为后来的五虎棍。

大胡子李忠,生得虎背熊腰,黑脸膛,宽鼻梁,浓眉大眼,一副络腮胡子扎里扎撒,两膀能举千斤之力,因为吃饭的时候,不利索,就打了一对纯金的钩子,吃饭时,把胡子钩住,挂在自己两个耳朵上,因此江湖上送他绰号“金钩李胡子”。

他手使双刀,舞起来水泼不进。曾经在少室山,杨山落草为寇,杀富济贫,打家劫舍,专和官家作对,后来被官兵围剿擒捉,改邪归正来到山东谋生。

朱襄见他是条汉子,就把他收留在府里当了一个炮手。看家护院。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