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没跟别人说啊,就算说了也没事的,这酒想要能消毒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浓度下才行,不是够烈就可以的,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要调出能消毒的酒没个一两年做不出来。”

王得发解释到,王得发这么说不是没道理的,想要酒精能消毒必须控制在七十五度,但是在没有温度计和酒精计的情况下,显然是很难实现的。

“王哥说的我虽然不懂,可我还是希望王哥能答应我不要告诉别人,就是酿酒的方法最好也别让人知晓了去。”

看着宋彭祖一本正经的说着,王得发点了点头说到:

“放心吧!我还想着酿了烈酒去开酒楼呢,那能轻易让人学了去。”

“如此最好!还望王哥切记不可轻易告人。”宋彭祖又提醒了王得发一句。

“好的!我知道了,我先回去了。”

王得发说完就下了车,两个婢女见他下了车后互相扶持着上了车,王得发站着等老潘靠近后就上了他的马车。

老潘也不打听他和宋彭祖说了什么,只是和他闲聊着一些他年轻时的事情。

下午到了驿站后,王得发又叫了蒋鱼和老马来一起喝酒,老马没来蒋鱼到是来了还自带了一个下酒的小菜。

相比起老马的酒,这兰香楼的酒度数果然是稍低了一些,不过不知道他们之前是用什么泡过,酒喝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味,这让得王得发不由得又多喝了一些,一顿饭下来足足喝了十一碗。

王得发一边喝还一边暗叹,怪不得武松能喝一十八碗,就这样的酒自己撑一撑估计也喝得下,但是打虎就算了,就是没喝酒他去了那也是白给。

过了兰堡县后官道两侧开始变得繁华起来,遇上路口还会有茶水摊甚至是小客栈,一些赶路的人走得累了就会在这里喝茶休息,偶尔还会遇上有人护卫的商队。

不过所有的行人在看到王得发他们时都是赶忙让到路边,等王得发他们的队伍过完这才又继续出发。

就这么又走了五天后总算是到了西宁城了,这西宁城远远望去就不小。

城外还有着不少的村落,小一些的有十几户,大一些的怕有三、四十户。

让王得发奇怪的是,队伍并不直接从最近的北门进城,反而是绕了半圈从南门进去。

王得发一边歨一边估计了一下城墙的高度,起码有十五米左右高,长更是得有四、五公里的远,城楼上每隔一个墙垛就隐约看到有士兵在值守。

等到王得发这行人走近南门后,一队士兵将城门处的百姓分到道路两旁,守城的将领带着几个官员模样的人站在城门前十来米的地方,准备迎接那侯爷。

这侯爷也不出来,只是掀开了车厢小窗上的布帘子看了一眼就放下了。

同样等在城门处的仪仗队在官员的指示下开始鸣锣开道,王得发细数了一下一共敲了十一声,比那个县令多了四声。

这锣声一响繁华的街道上行人们纷纷躲避到道路的两旁,都好奇的看着仪仗后面的马车,许多小孩还挤到人群前伸头看着,直等到锣声远去人走没了这才各自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西北王府在西宁城的正北方,进城后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在侯爷和宋彭祖从正门进去后,老潘带着王得发与老马、蒋鱼还有随行的士兵们一起从王府的西侧门进去了。

进了这王府王得发才知道什么叫大院,光是停放马车的地方都快比得上一个驿站大了,帮着老潘将马车解下来后,几个专门照顾马的下人过来把马牵了过去。

“小子!也不知道上面怎么安排你,要不先到我的小院去?跟老头子我做个伴?”老潘看着有些无所事从的王得发说。

“行啊!跟老哥你住一起,没事还能喝喝酒也是件乐事。”王得发赶紧接茬到。

“行那就跟我走吧,晚上咱俩喝一盅。”

说着老潘抽了张毛巾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领着王得发向东穿过一道小门,过道的左边就有一个小院子。

“呐!我就住这,这里住的都是王府的马夫和家眷,西北王和几位侯爷要用马车的话,就会让管家过来知会一声,不过一般一个月也难的出去几次。”

“哦!这么说还是挺闲的。”

“那是,像今天这样一出去就是半个多月的活,我这辈子也没跑过几趟,走先到我屋里坐坐。”

老潘一边说一边领着王得发就往小院的正房走去,进了屋里老潘拿着水壶给王得发倒了一杯水后又说到:

“看来你嫂子活还没干完。”

“嫂子是做什么的?”

“她啊也是王府里的下人,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事情,大管家就安排她每天早晚给王府的各个院子开开门窗通通风。”

“开窗?”王得发愕然,这能算什么工作啊。

“对啊,你可别小看了开窗这活,王府里大大小小的院子一共三十二个,门窗加起来四百多扇,光是开窗就得花上两个时辰,关窗也是一样,这开开关关的一天也就过去了。”

“这么说来那到也是挺辛苦的。”王得发明显被这工作量吓了一跳。

“还好,每天也就是沿王府走上两遍而已。”

“嫂子这么辛苦,咱俩还等她回来做饭不太好吧?”

“嘿!你想得差了,王府的下人都是有定食的,到了时间去厨房取就可以了。”

“哦原来是这样,不过老哥,我在这西宁城也不知道能呆多久,想去城里见识见识,我身上倒还有几两银子,要不咱俩去外面吃去?”

“也好,出了王府不远就有一座汇丰楼,那的菜还不错,价格也公道,你在这等着我去跟朱管家告个假。”

说着老潘就去找管家去了,王得发坐着等了一会,老潘这才回来带着他从侧门出去了。

出了王府向南走了一百米,右转没多远就到老潘说的汇丰楼,这是一栋二层的木楼,每一层的屋檐下的都挂了灯笼,一张写着汇丰楼的酒幡挂在二楼横出的一根杆子上。

刚进酒楼就有个小二迎了上来。

“两位客官,今个人多一楼已经坐满了,劳二位的驾,移步往二楼走。”

“前面带路吧。”老潘对着小二说到。

“好嘞!二楼贵客两位”小二高呼了一声,殷勤的带着他们两个就上了楼。

“小二今天有什么好菜都说一说吧。”老潘问到。

“客官!今天你可来着了,咋个城西张家的牛摔断了腿,今早报了官府,咱们掌柜的知道的早买了一些酱了,要不要给两位切上一些?”

“哦!有牛肉?切两斤来,还有别的吗?”王得发一听有牛肉立马就学着梁山好汉那般豪气的点了两斤。

“有!下午刚收了两条大鱼,我让厨房脍了给二位送来?”

“没别的了?”

“要不再给二位来盆羊肉?”

“行了,咱们两个也吃不了多少,刚才不是要二斤酱牛肉了嘛,再来只烧鸡一坛子酒就行了。”

老潘怕王得发点多了浪费银子,立马做主把菜定下了。

“好嘞!你二位请坐。”

小二将他二人领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然后一转头又高喊道:

“一只烧鸡、二斤酱牛肉、一坛子老酒.....”一边喊着一边下楼去了。

王得发和老潘刚坐了一会,就见一个穿着灰袍满身补丁的老汉带着个十三、四岁面黄肌瘦的小姑娘上了楼。

他俩挨桌的鞠躬,问着来吃饭的客人有没有想听曲的,但却没有一桌理睬他们,问到第四桌的时候恰好就问到王得发他们这桌。

“两位客官听曲吗?”老者先鞠了一躬后才问向两人。

“老人家,你这怎么收费的?”王得发问。

“十文一曲,客官想听什么?”

“嗯!随便唱两首吧,要欢快点的。”

王得发说着从钱代里掏了一枚大子出来,老者接过钱后道了声谢,然后把身后背着的琵琶解了下来。

拉了条凳子坐下,调了两三个音后就弹奏起来,而那小姑娘也跟着老者的伴奏唱了起来。

王得发听着小姑娘一板一眼的唱着,虽然听不太懂但感觉有点像江浙一带的小曲。

一曲还没唱完店小二领着一个跑堂的就端着东西上桌了,看到王得发他们正在听曲,小二小心的把木托盘放下,先把两碗小米饭放在两人面前,然后又放了两个瓷的筷枕,把筷子放好后才把酱牛肉和烧鸡摆上桌。

接着又从跑堂的那里接过一只小炭炉放在桌上,然后又端了个装了热水的小铜盆架在火上,这才小心的拿了酒坛,拍碎坛子上的封泥取下封口的麻布,拿着一只小酒提给两只白瓷的小酒壶注满酒后放在铜盆里温着。

做完这些后小二说了声‘客官慢用’就带着跑堂的走了,王得发从盆里端了酒壶就准备倒酒,老潘给他拦了下来。

“不着急,这酒得温一会才好喝呢!”

“哦!这样啊!那咱们先吃点东西吧!”

王得发把酒壶放回铜盆里,拿着筷子就夹了一块牛肉吃,这牛肉也不知道是炖了多久,吃到嘴里软烂鲜香,非常的可口。

夹第二片的时候王得发眼角瞟见那小姑娘正一边唱着一边盯着他夹着的肉看,王得发把肉送到嘴边的时候小姑娘似乎还咽了下口水,曲都唱得有些跟不上调了。

好在这一曲到这也刚好结束了,那老汉略有责备的看了一眼小姑娘,小姑娘有些畏缩的低了低头,这些都被王得发看在眼里,他叫住了正准备弹第二曲的老汉。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