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共三十一章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

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学问广博,可惜没有足以使他成名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对学生们说:“我干什么好呢?是赶大车呢?还是做弓箭手呢?我赶大车好了。”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

孔子说:“用麻来织礼帽,是合于礼的;今天大家都用丝料,这样俭省点,我同意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又磕头,这也是合于礼的。今天,大家都只升堂后磕一次头,这是骄泰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意愿,我仍然主张先在堂下磕头。”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要断绝四种毛病——(就是要)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老百姓围困,便说:“周文王去世以后,一切文化遗产不是都在我这里吗?天如果要灭绝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呀!天如果不灭绝这种文化,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道:“这本来是老天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的呀。”

孔子听到,便道:“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贫穷,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样多的技巧吗?是不会的。”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

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些技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呀。有个种田的向我求教,很诚恳的样子;我从他那个问题的头和尾去盘问,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文

孔子说:“凤凰不来,黄河也不再出现图画,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吧!”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以及盲人,相见的时候,尽管他们年轻,孔子必定起身;走过的时候,一定快走几步。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着说:“我老师的道德文章,越抬头望,越高不可攀;越钻研,越觉得深奥。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间又到后面去了。〔虽然如此高深和不可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让我想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自工作了,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下手了。”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

孔子病得厉害,子路便让孔子的学生们筹备治丧组织。后来,孔子的病渐渐好了,就道:“太久了啊,仲由干这种虚假的勾当!我本不该享有治丧的组织,却定要让人来组织它!我欺哄谁呢,欺哄老天吗?我与其死在治丧者手里,还不如死在你们学生的手里呢!即使得不到隆重的葬礼,我会死在路上吗?”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是在等待识货的人呀。”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办?”孔子说:“有君子去住,有什么简陋呢?”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的篇章〕整理出来,使《雅》和《颂》各有适当的位置。”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出外便服事公卿,入门便服事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全力以赴,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有什么难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上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吧!日夜不停地流着。”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还没见过喜爱道德赛过喜爱美貌的人。”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大功告成,若不愿做下去,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倒下了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下去,我将一往无前!”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听我的话始终不懈怠的,也许只有颜回吧!”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呀〔他死得早〕!我只看见他不断进步,从没看见他裹足不前。”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

孔子说:“庄稼长大了,却没来得及吐穗扬花,是有的吧!吐穗扬花了,却没来得及灌浆结实,是有的吧!”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敬畏的,怎么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他也就不值得惧怕了。”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可贵。顺从己意的话,能不悦耳吗?分析一下才可贵。盲目高兴,不加分析;假意接受,却不改正,这种人我是拿他没办法的。”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

孔子说道:“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而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诗经》说:‘不妒忌,不贪求,有什么不好?’”子路听了,便老念这两句诗。孔子又说:“仅仅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好起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是最后落叶的呀!”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总是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一道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种成就;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立足于社会;可以同他一道立足于社会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权达变。”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古诗上说:“唐棣树的花儿,随风翻飞上下;难道不想念你吗?只因家远在天涯。”孔子道:“他不是真正的想念呀,真的想念,那有什么远呢?”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