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殿
高力士到殿外迎接徐惀。
徐惀看到高力士亲自出来迎接自己,忙不迭地说道;“怎敢劳动你亲自出来迎接呢,太令我惶恐不安了。”
高力士向前拉住徐惀的手腕,低声说道:“不是咱家要迎你,而是要交代你几句话,免得你在圣人面前讲话没有深浅而惹得圣人生气。”
徐惀闻听想要躬身施礼表示感谢,高力士抻了抻徐惀的胳膊阻止了徐惀,继续说道:“咱家何须你的谢意,是告诉你缘由。
你听好了,前两日圣人召见几位宰相商讨检田括户、取缔斜封官还有官营作坊店铺之事。
几位宰相大都赞同检田括户,而不太赞同取缔斜封官和官营店铺还有那些作坊,且公主知道后给圣人递过话来,也讲只同意前者,后面两个问题和几位宰相意见一致。
期间因为薛郡王帮圣人说了几句话,还被公主罢免了郡王爵位,赶出郡王府,现在恓惶地很。
太上皇在这件事情上态度也很暧昧,令圣人非常恼火。
圣人下旨让中书令崔湜起草诏书罢黜斜封官和封停官营作坊店铺,但旨意到门下的时候,侍中岑羲直接封驳了诏书,理由是当前罢黜斜封官和封停官营作坊店铺不合时宜。
这诏书被封驳退回给圣人,圣人见之大怒,甚至把自己心爱的琉璃盏都摔碎了。
这不,又突然下旨召你进宫——咱家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
前后缘由都告诉你了,是让你在圣人问话的时候前后思量好了再回答,千万别随口乱讲,干扰了圣人的决断。
现在情况微妙难明,圣人一个错误的决断可能就会导致万劫不复,你明白咱家的意思了吧。“
徐惀笑道:“我一个小小的大理寺评事还能影响圣人的决断,你太高看我了;再说,大唐什么时候从八品下的官员可以参知政事了。“
高力士闻听大急,带住徐惀严肃地说道;“徐惀,咱家不是再跟你开玩笑,也不是如往常一般的交代事情,这次是在郑重的告诫你;你知道吗!一旦出事,脑袋要掉一大堆的;也包括你我的!“
看到高力士急了,徐拨开高力士攥着自己手腕的手,用力甩了甩,说道;“你攥疼我了;你就放心吧!我懂得轻重缓急的。“
高力士见徐惀这时候还有心思消遣自己,用手点了点徐惀,转头朝殿内走去。
见礼完毕,李隆基喝了口奶,咂咂嘴说道:“让你查的案子进展很快啊,没想到仅仅几天就查出这么多事情。“
徐惀道:“都是托圣人的福,还有高内侍他们倾力相助的结果。“
李隆基笑道:“你个市井无赖,你讲力士他们帮你我知道;我又能给你什么福;听说你刚刚又发现了一个地方?“
徐惀闻听急忙左右观望,李隆基的皇宫就像个筛子,说什么话很快都能传到外面去,现在可不敢让李隆基什么都说出来。
李隆基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失口说出重要之事,连忙让高力士把周围伺候的宦官、宫女统统赶出去,甚至要求把殿门都关上了。
李隆基朝徐惀说道:“你靠近过来一些,我们好说话。“
徐惀在李隆基书案两尺远的右手边坐下,李隆基倾着身子问道:“这个地方很重要?“
徐惀道:“非常之重要;臣下以为这是个关键所在,但还不清楚详细情况;我让灰衣人多盯着,不要惊动他,宁丢勿惊。“
李隆基抬头望向殿顶,嘴里嘟囔道:“宁丢勿惊,宁丢勿惊……….”
过了一会儿,李隆基转头对徐惀说道;“你做的很好,宁丢勿惊;一时找不到没关系,一旦有机会还是可以再度进入视野之内的。”
徐惀点头称是,李隆基叹了口气,说道;“你这样做很好,但我最近有些困难,本以为还能从你的发现中给我一些助力,没想到你这边也要退一步;这么看来我也不得不退一步了。”
徐惀施礼道;“臣下惶恐,让圣人为难了。”
李隆基道:“你难,我也难,我们都勉为其难吧。”
徐惀道:“喏!”
李隆基转过话题,问道:“到目前为止,你这边有什么考虑?“
徐惀道:“这个案件臣下以为可能和吐蕃有莫大关系!“
高力士在李隆基身后轻轻摆手,示意徐惀不要乱说。
徐惀看到高力士的动作,没想到这个都不能对李隆基讲,一时间看着高力士有些发楞。
李隆基看到徐惀奇怪的表情,突然转头看向高力士,正巧看见高力士正朝徐惀轻轻摆手。
高力士也没想到李隆基会在这时候突然看向自己,见此连忙停下手说道:“启禀圣人,奴婢是告诉徐评事不要乱讲话,免得干扰了圣人的决断。“
李隆基生气地说道:“他能干扰我什么决断,你又知道我决断什么?妄自揣摩我的意思,高力士你大胆!”
高力士急忙跪在地上连声告罪。
徐惀道:“启禀圣人,高内侍在殿外曾知会臣下,讲圣人近日心情不悦,嘱托我要慎言,以免给圣人增加烦恼。
刚刚高内侍向我摆手示意,想必是我讲的话有什么不当之处。
这也是高内侍担忧圣人身体之故。
请圣人明断!”
李隆基转头看向下面跪着的高力士,道:“是这样吗?”
高力士道:“正如徐评事所言,奴婢忧心圣人身体!医者讲思虑伤神,几日来奴婢见圣人都难以安眠,故此私下嘱托徐评事不要没有根据的乱讲话,以免徒增圣人烦恼而伤到身体。”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道;“起来吧!”转头对徐惀说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国库度支失衡,等不得;开源可以治本,但急不得;节流效果好,还能尽快解决当下问题,但阻碍重重。
我虽为皇帝,很多时候却身不由己。
有些人只顾眼前利益,丝毫不考虑朝廷之难,岂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徐惀道;“臣下以为,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的。”
李隆基道:“哦?你的意思是他们故意为之?”
徐惀道:“圣人明断,朝上朱紫者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即便略有不堪者,其身后的幕僚又怎会不懂;如此浅显的道理若是不明白,臣下实在难以认同。”
李隆基问道:“既然如此,他们也知道废除斜封官和官营作坊店铺能解决当下难题,为什么偏偏就阻拦呢?”
徐惀道:“道理很简单,利字当头而已。”
李隆基气愤地问道:“为了一些银钱,就可以置朝廷安危而不顾吗?”
徐惀道:“圣人息怒;可不就为了钱嘛,生活中哪一样能离得开钱。
臣下复职之前做的剔粪人,这个行当虽然不雅,但收入却不低;河东裴明礼以此为业累积家产巨万,但被官府征缴摊派的要远比他收入的多。”
李隆基道:“他们有朝廷发的俸禄,怎么还如此贪心不足。”
徐惀道:“人性而已,人心向上,人性向下。”
李隆基嘴里念不停叨着徐惀讲的人心向上,人性向下的话,稍后频频点头。
李隆基道:“朝廷教化万民多年,他们竟然还如此顽固不化。”
徐惀道:“圣人刚才讲教化万民,朝上之人可不是民而是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们对滕文公这句话领悟至深。”
李隆基道:“你也是官,虽然不大,但也是个官;你怎么站在他们对面讲话呢。“
徐惀道:“臣下出身寒门,深知民间疾苦;而朝上衮衮诸君,要么累世门阀大族,要么宗室贵胄,又有几人经历普通百姓生活;即便是有,几个嗡嗡之声,几点萤火之光,又能如何呢?“
李隆基道:“你讲的真是大胆。“
徐惀道:“臣下不敢;圣人曾从楚王降封临淄郡王,驻临淄封地长达十七年,想必对百姓日常生活多有体会。“
李隆基听徐惀提到临淄,不由地陷入记忆不可自拔。
良久,李隆基从回忆中醒过来,长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说道:“那时虽苦,却是我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徐惀道:“当下朝廷之难在于一群窃国之利者,只顾自己而不顾朝廷,只顾利益而不顾利害,故此,两者冲突时纷争也就难免了。
包括圣人让臣下查的案子,案子越来越清晰的指向吐蕃;试想能于吐蕃有关的朝廷大事也就是将要到长安重新勘界的吐蕃使臣。“
高力士在旁急声道:“慎言!“
李隆基转头看向高力士,怒声说道;“滚出去!“
看到高力士关上殿门后,李隆基倾着身子问道:“案子怎么又和吐蕃的使臣关联上了?“
徐惀道:“臣下还在查,具体有什么关系还无从知晓;但这件事肯定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圣人的旨意被门下封驳一样。“
李隆基表情严肃地说道:“你是暗示朕的姑姑是他们背后之人?徐惀,你讲话之前要想清楚了。“
徐惀连忙跪倒在地,叉手施礼道:“臣下只是推测,具体如何还要证据来佐证。“
殿内安静的可怕,徐惀跪在地上不敢动弹。
过了良久,李隆基幽幽地说道;“徐惀,今天我们的对话不要跟任何人提起;有一点你讲的对,人心向上,人性向下!继续去查你的案子吧!“
徐惀施礼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