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善寺
裴剑主对面坐着一个和尚,年龄在三十岁上下,皮肤白皙而红润、单眼皮、眼睛明亮、眉骨突出、眉毛浓黑、鼻子挺拔、嘴巴清晰有形,身穿三宝领的海青色僧袍。
裴剑主也是见多识广之人,自然知道海青色的僧袍是除了袈裟以外最圣洁的僧袍,而身穿海青僧袍的僧人大多是在礼诵、听经、会贵宾、议事以及晋见等重要场合才穿。
对坐和尚的这身打扮算是给裴剑主很大面子了。
但裴剑主却高兴不起来,查的事情不但没有任何结果,自己的兄弟反而失踪了几个;这让裴剑主非常迷惑,要追查的这个吐蕃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追查这个人。
今天来就是想把此事弄个清楚,免得自己稀里糊涂的,下面做事的人也稀里糊涂的。
原先只是传过话来让裴剑主查一个吐蕃人;给的话很模糊,只有一个特点就是此人行踪可能比较隐秘,其他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裴剑主站队到这边了,会立刻把这个下命令的人砍了,查什么人不知道,具体的要求不清楚,做什么的不知道,就是要这么一个人。
裴剑主把这股火压了下来,现在不同以往,既然靠向对方,主子有了要求自然要认真去做。
裴剑主自认为做事很到位,也尽心了,也真查到些东西,但这时候突然追查的人不见了,自己兄弟也失踪了好几个。
这就好比抡圆了棍子打出去,像是打在空气中一样,憋得难受又烦闷。
就是这样的前提下,裴剑主来圣善寺找沙门慧范的。
慧范示意裴剑主喝茶,继而缓缓地说道;“裴施主,观你面色颇有烦闷之相,可是有什么忧愁之事吗?”
裴剑主喝了口茶,说道:“大和尚,裴某的确有些事情,但不至于烦心。”
慧范道:“裴施主讲来听听。”
裴剑主道:“前两天你让人稍信过去要查什么吐蕃人,也没有讲具体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要查什么,只说了句行踪诡秘与其他吐蕃人不一样。
不仅我听得糊涂,低下做事的兄弟们也糊涂,不知道怎么个做法。
今天空闲了些,特意过来向你请教一二,听你详细讲讲公主的谕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慧范微微笑道:“其实也没有多么复杂,主要是这里面有个事情没有给你讲清楚,故此,让你做起来会有些摸不清楚缘由。
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公主去太极宫拜见太上皇,刚到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说到”已到,吐蕃“四个字。
公主进去后问太上皇吐蕃怎么了,开始的时候太上皇讲并没有提到吐蕃,是公主听错了。
在公主追问下,太上皇才讲过些日子吐蕃使臣要来长安勘界,是太上皇自言自语勘界之事该如何商谈。
但公主心有疑虑,吐蕃来长安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没有必要隐瞒什么;但是听太上皇的意思,明显又不是讲的吐蕃使臣来长安之事。
就是因为这个缘由,公主才命你查查吐蕃人,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裴剑主道:“仅此而已?”
慧范道;“仅此而已!”
裴剑主道:“若真是如此,那公主真是有大智慧之人。”
慧范道:“此话怎样。”
裴剑主道:“我们的确查到了一个和其他不一样的吐蕃人。
这个吐蕃人叫桑托,带着三十人的商队,前些日子刚来长安。
经查,桑托和他的商队到了长安后很快消失不见了,能够探听到的消息是这队吐蕃人曾和大理寺评事徐惀接触过,而这个徐惀开始是假装西市的牙人和桑托他们做生意,后来被吐蕃人识破了。
等我详细追查这些人时,已经没有了任何消息,好像石沉大海一样。
后来我又有发现,其中有个吐蕃人行踪诡秘,但此人一直很警觉,没有办法辨认这个人是否就是桑托;本想着跟踪一下看看,到时候实在不行再用强。
就在今天,这个人在长安消失了,再也找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我几个兄弟,是死是活一概不知。
你感觉这件事是不是有些诡异?“
慧范听完脸沉如水,双眼半眯,手里快速拨动着念珠。
突然,慧范睁眼说道:“结合你刚才讲的,我断定公主去的那天太上皇讲的是吐蕃,但不会是关于勘界之事!不过,若是太上皇讲到吐蕃,又不跟公主讲实话,那说明什么?“
慧范的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再问裴剑主。
裴剑主距离官场还是有些远,对官场之事的敏感度不高;听慧范这么说,自己也是有些迷惑,于是问道:“这又能代表什么?“
慧范若有所思地说道:“这说明关于吐蕃的有些事太上皇对公主要保密。
对公主都要保密的事,肯定不是朝廷的政事;若不是朝廷的政事,那又会是什么呢?“
裴剑主道:“不是朝廷的政事,还会是什么事让太上皇办得这么隐秘呢?“
慧范道:“现在还讲不好,太上皇要保密的事情肯定不好猜到;你可知道,当日那个执勤的宦官因没有及时通报公主到来而被杖毙了。
现在这样上下联系想一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让公主知道。“
裴剑主道:“听你这么一说,某也感觉里面有事儿。如果要和吐蕃联系,我倒是听到一则发生在吐蕃都城逻些的消息。“
慧范道:“哦?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裴剑主道:“据传,吐蕃国师的弟子不见了。“
慧范道:“这有什么说法吗?“
裴剑主道:“听说国师的这个弟子已经确定是下一任的国师了;大和尚你知道的,在吐蕃藏传佛教自松赞干布以来备受尊崇。
你想,吐蕃未来的国师找不到了他们会多着急。
后来又有消息说国师的弟子来长安了;当然,这仅仅是听说,没有任何根据。
说到这里,我突然在想,当日太上皇是不是在说这个吐蕃国师的弟子。“
慧范道:“不好讲,算是一种可能性;从另外一面考虑,假如当日太上皇讲的就是此事,那又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何况还是公主又不是外人。“
裴剑主道:“皇宫内廷的事情我不太懂,也很少关注;如果这么考虑的话,这还真是一件大事,公主是不是对你有所隐瞒,不方便跟你讲清楚呢?“
慧范道:“公主从不跟贫僧隐瞒,若是不便讲得不说就是;若是要告知贫僧的,自然是讲得清楚明白。“
裴剑主道:“既然如此,下面还要不要继续寻找那个桑托。“
慧范道:“找是肯定要找的,恐怕找的重点不妨换到国师的这个弟子上面。“
裴剑主道:“大和尚认为应该放到他身上?“
慧范道:“贫僧隐隐觉得这个人不简单。“
裴剑主道:“不简单?身份不简单?不过就是国师的弟子的名头大而已;如果没这个名头,估计连生存都生存不下去。
哦,还有一个就是他会做鼓,听回来的人说国师这个弟子在吐蕃做鼓最好!”
慧范听的有些迷糊,问道:“什么做鼓?做什么鼓?“
裴剑主道:“国师的这个弟子是吐蕃做阿姐鼓最好的。”
慧范惊讶道:“竟是如此!那国师这个弟子在吐蕃应该非常受尊敬的。”
裴剑主道:“我也是刚知道不久,吐蕃竟然有这种风俗。”
慧范道:“一年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吐蕃,用自己的皮做成鼓奉献给天神,那是一种荣耀,并且也不是随意什么人的皮都可以的,要求和选择很严苛,还要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
裴剑主嘴中啧啧称奇,道:“的确如此,也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另外,若是要找国师这个弟子,现在也是一无所知啊。”
慧范道:“不然怎么让你把所有的吐蕃人都要筛选一下呢,这种事情让朝廷做不现实;让你这个地下长安王最好。”
裴剑主道:“大和尚谬赞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慧范道:“正因如此,才讲圣人乃是地上的天下之王。”
裴剑主头脑还是很冷静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说道;“若是找到此人该如何处置?”
慧范道:“听说吐蕃国师晓谕天下,凡知晓其弟子下落者,赏千金;若真如传言那般,他的弟子在长安,而裴施主又恰巧找到告诉了公主,贫僧以为一个中郎将不足以酬功。”
裴剑主道:“大和尚自然是和公主熟稔的,在下替公主和大和尚做事尽心竭力也是应当。”
慧范道:“裴施主这是讲客套话,贫僧认为大可不必;裴施主心中所想,贫僧自然明白。
公主常有言,做事用心者酬其功,做事懈怠者罚其罪,陟罚臧否,内外无别。
裴施主替公主做事,得到奖赏也是用心之故,和贫僧并无关系。“
裴剑主道:“自然是一心为公主做事,但大和尚居中上下协调,也是功不可没;特别是对在下多有指点,裴某心中感激莫名!”
慧范道;“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好事情,裴施主就不用客套了。”
裴剑主道:“如此,以后还请大和尚多多指点才是。”
慧范道:“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裴剑主拊掌笑道:“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