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在青楼之中本是各自寻欢或者一起寻欢。突然一个粗犷的汉子向另外一个陌生男人亲近,不多想也会让人有意识得多想。
何况这个陌生男人皮肤细嫩白皙,面容清秀好看,在这样的地方更容易联想到此人是不是象姑。
祝大郎知道自己长相还好,对此也颇为自得,或许赶不上传说中的宋玉、潘安,但在长安以真面目呈现在大众面前时,没有人不为之赞叹的。
第一次欢奴见祝大郎也是如此,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给欢奴对祝大郎念念不忘,在屋里讲的不在乎,自然也是口不对心之举。
也正是这个原因,祝大郎对见面就这样热情的薛崇简比较冷淡,但看到对方反复强调说是对诗文有兴趣,这才慢慢热情起来。
举杯三巡过后,薛崇简问道:“祝兄的口音不太像是长安的,还没问仙乡何处啊!“
祝大郎道:“某出生在蜀地之蜀州,后迁到洛阳,前些日子才到长安。“
薛崇简恍然大悟,道:“我就说嘛,祝兄不像是长安人。刚才听祝兄的诗文还以为是施州之人呢,但想到口音又不对;并非某故意探听祝兄底细,实在是这篇诗文太好了,引起某对祝兄的好奇。“
祝大郎道:“薛兄客气,这是端午日去施州游玩,听朋友讲起屈原经历才有此感慨;之前只是知道端午的由来,但没有如朋友讲的那么深刻,心情激荡之下做了此篇,不足之处还请薛兄多多指教!“
薛崇简道;“千万不要如此客气,我薛崇简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读过的书也不算少,能有祝兄如此文采之人,实不多见。“
祝大郎道:“薛兄太抬举我了,我大唐人才济济,诗文锦绣者如过江之鲫,可以随手拈来,如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陈子昂等都是知名的大家,我祝某实在不值一提。“
薛崇简道:“诚如祝兄所言,我大唐人才不知凡几,但说到诗文多是寄情田园、山水、边塞为主,如兄这般在对屈原表示惋惜的同时,还有报国之志的远大胸怀者实在难得。“
祝大郎道:“薛兄千万别再说了,我实在没有想这么多。仅仅就是感慨一下屈原人生之悲苦而已。看薛兄也是喜欢诗文之人,不知有什么大作让祝某拜读一下呢。”
薛崇简喝了一杯酒道;“朱兄实在是搔到我的痒处了,不才正是有一篇诗作请祝兄指点。”
欢奴闻听又有诗文可听,在旁也频频叫好催促薛崇简赶快吟诵。
薛崇简此时更是高兴,大声说道:“好,如此良辰如此夜,当然要与祝兄切磋一番。
季春三月从潮州回长安路过敬州,见当地有梅溪十里,桃花处处,景色美不胜收,故有此做,现拙了,请了:
敬州处处落桃花,
梅溪默默绕客家,
清波滟滟绕城去,
春色分明可作画。
江水东去含月流,
淘尽人间诉离愁,
五指山上五指石,
神仙无妄却不知。
往昔已成云烟事,
误入红尘身不识,
红尘十万八千丈,
愁绪无端费思量。
灯影曳曳诉情怀,
思潮滚滚还复来,
青梅煮酒饮离愁,
丹书一卷日悠悠。
我欲身心向明月,
清辉离照镜湖夜,
夜阑深静悄无声,
草丛虫豸放歌鸣。
风来突做倾盆雨,
忽而又见风吹去,
屋檐未得雨做停,
打得荷叶三两声。
雁鸣湖前雁南飞,
轻舟划水乘月归。
可怜春月懒胧纱,
绕树溪流载桃花,
江水流春春欲尽,
竹杖蓑衣月西斜。“
一首吟完,祝大郎也是不由拍手叫好,欢奴更是喜不自胜,早已提笔记录了下来。
欢奴照例捧着纸笺给薛崇简看,薛崇简拿过来快速看完,看了一眼屋门上的花牌,说道:“欢奴的记忆着实不错,一字不差。”
花奴道:“薛郎可否容小女子为诗文做曲,在这青楼之地传唱。”
薛崇简也是极为豪放,说道:“有何不可,替我扬名,我高兴都来不及呢,随意,随意!”
欢奴高兴地施礼致谢,把诗文收藏在一旁的匣子里。
一篇《端午忆去平原》,一篇《十里梅溪》,一日之内连收两篇佳作彻底点燃了欢奴的情绪,不仅频频给二人示酒,还主动起舞助兴,薛崇简和祝大郎关系也愈发亲近融洽。
酒到酣畅之处,祝大郎和薛崇简也开始起舞,欢奴则很配合地弹起琵琶助兴。
薛崇简祖上是河东汾阴人,跳舞大开大合,后来在旁边的小桌几上跳起了胡旋舞。胡旋舞是西域传入中原的的舞蹈,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后来传入宫廷掖靡长安,有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之说,可见胡旋舞受百姓喜欢之程度。
祝大郎的动作则以手臂舞动为主,撩、甩、晃变换舞姿,顺时针的转着圆圈跳动。
等二人舞罢,气喘吁吁地坐下来,举杯再饮,相对视后轰然而笑。
二人喝的已经不少,说话开始舌根发硬,脑子还算清晰。
薛崇简道:“今日实在太高兴了,不仅听到了一篇雄壮的诗文,还认识了祝兄。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
祝大郎道:“能结识薛兄也是祝某之荣幸,再喝。“
二人又是举杯再饮酒,接连三盏轰然到地,不一会儿鼾声四起。
欢奴冷冷地看着躺着榻上的两人,自己端着一杯酒慢慢品咂。
一杯喝完,收拾停当衣衫走出屋外。
走出垂花门,向西,转过画廊拐角,来到一个小院。
院中只有孤零零的一间房子,在烛火的照映下,一个人的身影印在窗户上,显得孤单而又清冷。
欢奴来到门前,哒-哒-哒哒,两长两短的敲门声。
屋内一个低沉的男子说道;“进来!“
欢奴推门进屋,来到男子面前叉手施礼道:“欢奴见过剑主。“
裴剑主道:“你这条线上来的消息有什么发现吗?“
欢奴道:“启禀剑主,按画像搜寻到的消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吐蕃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此人没有流连过青楼馆舍。“
裴剑主道:“嗯,你讲的也有道理,现在是网撒下去了,结果什么鱼都没有打着;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次,甚至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惊到了对方,藏起来不再露面了。“
欢奴道:“仅仅才过去半天,也可能是回家休息没有再出来;这也属正常;剑主切勿太过着急以免扰动肝火。“
裴剑主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有时候是知易行难啊!不说这个了,吐蕃国师弟子的事情有什么消息吗?“
欢奴道:“属下这边没有得到什么可靠消息,不过今天属下这儿来了个熟客,感觉有些挺奇怪的。“
裴剑主道:“都是熟客了,今天才感觉出来奇怪?这可不像是你的行事风格。”
欢奴道;“现在也讲不好,或许是我过于敏锐了。”
裴剑主道:“哦,怎么讲?”
欢奴道:“属下这个熟客叫祝大郎,听他讲出生蜀州,后迁居东都洛阳,前不久才到长安。”
裴剑主道:“这里有什么不对吗?“
欢奴摇摇头道:“没有感觉什么不对,也无法验证真伪,姑且信他所讲。“
裴剑主道;“那如你所言又奇怪在何处。“
欢奴道:“这个祝大郎有些日子没有来了,今日过来似乎很高兴。属下先前从未听过他会做什么诗文,今日突然拿出一篇《端午忆屈平原》的壮丽诗文,其文采特异令属下大为吃惊。“
裴剑主挑挑眉,有些不服气地说道:“能让欢奴佩服之人,倒是令我也有了好奇心。吟诵一下我听听,看看到底是何等雄壮华丽。“
欢奴把祝大郎的《端午忆去平原》的诗文给裴剑主吟诵了一遍。
裴剑主听完细细品过后,叹道:“果然不同凡响。”
欢奴微微一笑,说道:“这还只是一方面。”
裴剑主哦了一声,道:“怎么,还有其他的?”
欢奴道:“如果仅仅是文采斐然,或许还引不起我的怀疑;真正让我怀疑的他和薛崇简喝多以后跳舞。”
裴剑主又挑了一下眉,说道;“今晚真是意外连连,刚听到一篇诗文,现在又让你遇到了薛郡王,不得不说人生之奇妙真是不可描述。”
欢奴道:“是的,不仅如此,薛郡王和祝大郎还彼此惺惺相惜起来。”
裴剑主听到这里倒是吃惊了,问道:“这是为何?一个郡王能和一个欢客成为朋友?”
欢奴道:“是薛郡王听了祝大郎的诗文,薛郡王又回赠了一篇给祝大郎,二人这才越发投机起来。”
裴剑主道:“原来如此,薛郡王的大作又是什么?”
欢奴道;“薛郡王的诗文名字叫《十里梅溪》。”说完,把许崇简的诗文吟诵给裴剑主。
裴剑主道;“没错,薛郡王年初之时的确去过潮州。哦,你还没讲这个祝大郎怎么了?“
欢奴道:“他们二人喝多了开始舞蹈,薛郡王跳的是长安常见的胡旋舞,而祝大郎跳的舞蹈则有些像吐蕃卓舞。“
裴剑主道:“你没看错?”
欢奴道:“属下别的不会,对歌曲舞蹈还是了解一些的,是卓舞肯定错不了。我只是奇怪一个蜀州出生之人,怎么会吐蕃的卓舞;如果仅仅是说蜀地距离吐蕃近,这个理由未免太牵强了。”
裴剑主道;“的确如此,我认同你的判断。不管是不是,你有这个警觉是很好的!下来再仔细观察观察。”
欢奴叉手施礼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