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说:“平常百姓,不愿随之者甚众,也是不得不听;因官宦富庶总归是倡导世道风气的主流,他们的喜乐才是世道的喜乐,他们的安好才叫世间的安好;百姓也只有一味顺从之能、无法不听;或者说,百姓根本无力反对贪婪、霸权及野蛮的行径。”

大人接话说:“百姓为生活所迫,一日三餐便是困惑,那有闲情去欣赏奢靡之音,就算倡导也不会追随;便是昌而不盛、繁而不荣了;所以,我才聚集百姓、常与民同乐,用人们喜闻乐见又身临其境的方式书写新篇,不愁大众不去追随;如果再把‘德’与‘道’之观念加入其中,潜移默化可使天下百姓的素养有所提高;我正不懈努力,成效指日可待。”我欣喜的点点头。

大人又说:“文风倒可扭转,权贵难憾其根;所以,针对张朝天之霸权,若无大的改革动作,推行公直的纲政法律,或在一区一域见得改革之成效,很难与之抗衡;张朝天代表的是一种根深蒂固、飞扬跋扈与不可一世;若是强硬反对,必遭致死反击,我频频败北也是自然。”

大人又说:“遭遇拚命抵制倒是小事,莫名身亡也不是不会,故阻力重重;我并非怕死之人,若因此而死,能引起大众之觉醒倒也心甘,怕则不会引起众生之觉悟,反而泯灭了以德载道的素养之风;所以,我得保存实力,迂回作战,引导可用的一切力量,为我倡导的‘鼎洞’精神所用,为大宋文明昌盛所用,有了众人的跟随,便是我拼搏到底的动力了。”

此时,大人看我一眼,无奈的说:“总之,我是用尽本心而为,并为着诺言有信了,只要向前迈进,就是希望与坦荡呢;若改革当今昏庸,总得有不卑不亢者去做;我去做了,我深陷囹圄,但为着人类的文明,虽败优荣,心甘情愿。”

我忙跪下拜求,说道:“还望以大人之才之能,为百姓提供喜闻乐见的好诗赋,好促进我大宋的文明源远流长、形成向上的风尚;望大人在反击贪婪霸权时,也为百姓树立起百年之标尺、千年之志向的旗帜呢。”

大人忙扶我起来,说:“这是自然,我年少时期便以此为奋发目标;对于所谓的官利相连,则是嗤之以鼻;所以,既然一时为官,就不可贪图私利,百姓之昌才是天下大事;天下大事,须虑之贵详,行之有力,见贤思齐,反复镜鉴,慎独慎微,秉公行权,此方为众生永久之正道,成民族长存之基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如今之为,便是固根本、浚源泉、积德义,意义深远。‘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所以,为民务实与清廉,是为政之限定,万不可喻越;一切为众为生之所为,方是千古流芳之善举,逆行倒使末日不久便会来临;我虽无他法可以拯救,但自身清正廉洁保证做到,我要以身立成百年之标尺,以行树起千年之志向,一定做个好太守,在滁州实施好新政,积累经验,以期向世间展示出道德的大风范。”听过大人铿锵的语言,我倍受鼓舞,并为之振奋。

之后,大人坚定的对我说:“望贤侄回返后转告默日兄,我定会竭尽全力,继续倡导变革之运动,用新风格与新律法向陈腐与霸权宣战,虽不知今时或之后效果如何?但我定会倾其全力,格守信念,待在小的范围内繁花似锦了,便也是重整山河之时日,到那时我再引导大众力量,为百姓、为苍生开创出崭新的局面,以期开创一个大宋的人间盛世。”说罢后大人面露欣然的微笑。

听罢欧阳大人的说词,我知大人仍在实践着曾经的诺言。我看时机已到,便起身告辞。我不可停留的时间太长。

欧阳大人有些难过的说:“今日一别也不知何时再见,刚才听贤侄所言,你与大伯正排版流通诗词,我倒有刚写过的几篇诗文,也待需要传播,不知贤侄可否帮为叔一忙,刻板印刷?”

我喜出望外,求之不得呢,此正是我来到的目的。我连连称道:“当然可以。”于是,大人便让书童取来已定下的书稿,用黄丝巾包裹包好。

大人递交予我,说道:“近期完成,还没送出,那就有劳贤侄了;当初与你家父离别之时,默日兄曾送我一套《昌黎先生文集》,我也答应在他洞房之时要送一份祝贺之礼,因再也没有回乡,所以,今日之物什权当了却心愿了。”

我接过字画,非常感激的说:“谢谢大人,如此美意我一定转告家父,家父得知定会欣喜若狂。”

大人又说:“还请贤侄返回后转告默日兄,保护好身体健康,下次一同来滁州为客,我们弟兄也好相聚一番,共聊‘鼎洞’之意义。”

我点头答应:“这个一定,请大人宽心,我一定能做到。”眼睛却看着书稿包裹,心里暗喜。

这下可帮大哥的忙了,近几年里,大哥正四处寻得欧阳大人的文字与书函呢,这些当然是大哥求之不得的宝物,近期的生活算是有得着落了。我又面露难色,担心外人不知是大人所书,这般草率刻印,事后必有麻烦。

大人看我沉思,倒也懂得其中的意思。醒悟般的说道:“对了,因近期完成,还没落款。如此这般,不如我当即署名,贤侄意下如何?”

我喜不自禁,忙解开包裹把书稿拿出递上。书童接过放置在书桌,备好笔墨砚台。大人走到桌前,逐份摆开,在每页的右下侧,工整认真的写上:欧阳修。时间:1047年6月22日。

然后稍事一楞,看着我说:“贤侄可否也署名为念呢?”

我更是喜出望外,连忙道谢,表示非常愿意。

我想,能在大人的真迹上留下名字,当属名留青史之印证呢,可是光宗耀祖之傲事。但我可不能这么平淡的写上“默子”之名。世间并无“默日”,也无“默子”,那便写上“鼎洞”两字吧。

我深深一拜,说道:“大人,那我就署名‘鼎洞’吧,以念大人与家父当年的约定,如何?”

大人信然允诺:“可以,当然可以。”

于是,我拍拍身上灰尘,整整衣衫袖领,对着大人鞠躬谢过,然后健步走到室外。

我站在灿烂明亮的阳光下,伸开双手,先向苍天一鞠,又对大地一躬。然后,轻巧把手探入空中,清风旋律即起,光影随之浮华,我便截取一段最纯洁、最美好、最温暖、最辉煌的宋朝阳光,握于掌中,返回屋内,对着字画,在大人签名的字迹后面,逐一轻轻挥手,游龙画凤一般,写下了“鼎洞”两字,然后又轻轻一抹封印。

待一份份书写完毕,我又对着大人深深鞠躬,说道:“侄儿已经写毕,还请大人过目。”当然我只顾得署名,没得机会看过是些何类文章。

大人彼感意外,不解的看看字画,又看着我说:“贤侄写过了?留于何处?却不见墨迹呢?”

我低头浅笑,然后拿其中一幅,慢步走到太阳光下一晒,转身回屋到大人身边。此时,这幅字画经过了灿烂阳光的照射,在“欧阳修”三个墨字的后面,工工整整的出现了两个散发着太阳光的金色字迹“鼎洞”,稍后定神便是黄灿灿的光芒在室内闪烁,并与大人的字迹相得益彰,如出一辙。之后,我轻轻拂试,再次看过,此处便是空然无字。大人甚是惊喜,瞪大眼睛神奇的看着我。

我并非有意显示什么,只是不想让大人真迹被不良之人恶意翻赝,留下这般字迹,不明就理之人定不会临摹,若无异常我也不会有恶意霸占大人作品之嫌。这是我的本意,所以才在大人面前显露功底。

我再次鞠躬谢过,便与大人告别,而大人久久的站在门前望着我远离,沉思良久方回转进屋。

我肩背黄色的包裹,走到大街拐过路口,在茶馆的僻静之处,要得一碗茶水,二盘糕点,匆匆食过,便回到都亭驿。关闭门窗,立即打开文章一一细读认真品味。更是惊讶不已。

有《五代史记》,是一类历史性的述文;有《释秘演诗集序》,文章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大人对两位的敬重之心与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有《秋声赋》,既少部分保留了前代的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灵动的散述体倾向,不拘于一格,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有《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参用了单行散述体之笔法,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叙事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中,又别开生面的增添些温柔之情怀与道德之评说,使通篇文章既有感情色彩,又满是慷慨陈词,读之激情澎湃,哀乐由衷。

这是欧阳大人的新作,是没得对外公示的新作呢。我兴奋不已,心情一时难以自持,又有了一气飞天的冲动。

我突发奇想,何不去汴京一看?汴京,国都呢,是不比滁州繁华?还是更加繁盛?反正回还时期并非在这几日,若回乡印刻兴许再无前来汴京的理由了。

于是,一时兴起,再也按捺不住,打好背包向着汴京方向走去。

自滁州至汴京路途遥远,一路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不必细言。我还惦念着让世道繁盛的哲理呢,若为官之人均似欧阳大人一心为众,世间岂不永世安康么?众生安好世道平和,何有末日之踪影呢?我也无须再寻找机缘去拯救了。想想便是喜不自禁,欢喜难抑。

行走十余日后,在晨曦人静时刻,我走到了离京城有五六里远的西北角处,看这里人烟稀少,一派荒地,南边较远处只有几户零星的草房屋舍,北侧是一条滚滚翻腾的黄河之水,如此这般心情舒畅无法言语,兴味盎然激情难耐。只有一气飞腾方可表达此时的亢奋情怀,施放此刻的欢欣鼓舞呢。

于是,我一气飞升,站在星光灿烂的半空之中,又飞跃腾空直上云霄,然后展翅飞舞尽显雪狐之态。我已懂得了何为欢喜,也懂得了如何表露欢喜。

我在浮动的云端之上,尽情恣意的放声大笑,让欢乐之情撒落空中,我为自已也为大哥欢呼雀跃呢。我飞跨千里河山,升腾万里长空,又朝高耸的云天喷射而去,我看到了明亮炫丽的朝霞已光耀东方,又俯瞰到浑然一体的黄河蜿蜒而去,还看到一条明暗幽静的地平之光在沉寂中闪亮;更看得了汴京在晨曦下的静美与安定;我朝向汴京直飞而去:河水交错而流,舟帆轻摇飘荡;街道交相辉映,人影浮动时光;塔高楼低人声欢喜,寺庙鼓楼响彻钟声,一派祥和宁静的市景画面。我把兴奋之意尽情舒展,待上下左右的飞过汴京后,才感觉只有纵情飘飞才与欢喻匹配,只有仰天飞越方与激动相趁。待恣意挥洒之后,我才慢慢的飘落而下。汴京?我已看过,细致之处待下次时日长久些再慢慢拜会吧,我要赶紧返回了,大哥还在家乡等待我带回的书稿呢。

在我走离汴京西北侧不久,此处便是电光闪烁,乌云翻滚黝黑密布,接着便是一场巨大的狂风暴雨。我想,还好及时飘落,远离了风暴之地,即使有过更狂更烈的雷电闪耀,与我也是无关了,也不会被淋得一身泥泞了。我想,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定要细致的观赏一番这尘世的如画风光旖旎风景呢。于是,便一路高歌、步伐轻盈且快马加鞭的往回赶。

我喜欢这种放任自流的随意方式,喜欢这种恣意洒脱的行走无疆,喜欢一个人欣赏别致的田园景致,也喜欢天高云阔自由自在的徜徉在苍茫之上。我想呢,这真实的满目清翠与雅静俊秀,正好匹配了我此时的欢快淋漓与清明绝唱。我感到异常的满足。

十余天后的晌午时间,我到达离家最近的牛头彩山。翻过山头便可见到大哥了。

牛头彩山我曾经来过。因多年的独居我倍感苦闷时,常常一人跑到寂静的山上游玩。这座山头,从城南乡的方向远远看来就是一个牛头的偏面,眼睛位置凹陷,鼻子部位突出,还很形象的有一处鼻孔的凹凸,又因山上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碧草野花遍布山坡才得名。

春天里,高处有玉兰花、海棠花,低处有迎春花、樱桃花;夏天里,蛇目菊遍地开放,千日红透彻坡地,田旋花迎风招展;到了秋天,在菊花盛开的日子,粉菊、墨菊,黄白红紫,一同昂首阔步满山开遍,并伴有地黄花与绒球花随坡摇曳;而冬天呢,则是雪花飘散着梅花,相继盛开在这座高高的山头坡地上。我之所以喜欢这里,就因为只要走在山中,处处鲜花灿烂,时时鸟语花香,随处一转便是花的海洋,仰望俯视都是花的世界。望着满园花色的五彩纷呈及花瓣飞舞的璀璨世间,烦闷的心情便有了一丝明朗清爽的感觉,便也不再为苦燥的日子忧愁焦虑了。

而如今,待翻过这座山头,我便与大哥相会。

我站在牛头彩山的高处,心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乐与愉快。我与大哥可以立即排版印刷欧阳大人的书稿了。这可是最新书稿呢,肯定引来人们的一致追捧。那么,我可以带着新书再去汴城,沿街走巷换取些钱币用以度日,然后再细致的看过汴京城的角角落落,再然后呢,就过着我们心旷神怡的日子。对啊,要定出多少钱币一册呢?不能太高,否则有贪婪之嫌,我又没花一分一厘,对吧?若大人得知获取暴利也会伤心。我要以宣传发扬文化与文明为主,适应收取些本钱即可,这事还得征求大哥的想法呢。

我擦擦汗水,情不自禁的往远处的城南乡望去,说不定大哥也站在村头,翘首以盼等待我的归来呢。

看遍一次,没有看到任何村落的影子;定眼再看,仍没有村落的样子。城南乡的位置成了一大片褐黄色的空地。这让我吃惊不小。

不对啊,我曾经不止一次的站在这里看过城南乡的落日与朝阳,看袅袅升起的炊烟缭绕,看绿水青山的孤烟直上,看黄昏彩霞的依伴同飞。看城南乡在云霄雾气中轻飘淡然,寂寂静静若隐若现,确是另有一番景像呢。为何不见了村落的踪影?那么,我站位不对?难道这不是牛头彩山?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