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此事与黄冈古有何关系?难道他真是当年的那个我“自己”幻化而来?那么,他就是黑暗魔鬼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感到他简单的几句问话,让我如入冰雪洞穴之中,不寒而凛。同时,我也隐约的感觉到,黄冈古已蠢蠢欲动开始出击了。这让我又想起与他第一次见面的情况。那时我还不知他就是黄冈古,当然也没有戒心,现在回想,倒是他疑虑重重的似乎没事找事的与我交流。
该是他报道的当天下午。他找到物理系办公室,由于第一眼被我吓得转身跑了出去,我还认为我哪里不对劲,望着镜子思量了半天。但他吃惊、颤抖及倒吸口冷气的神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后来,他还是强迫着自己又返了回来。
确定了我是教师的身份后,非常有礼貌的小声问过:“老师,我想咨询个问题?”
我若无其事的笑脸相迎:“请说?”
他平复了一下呼吸,低声说:“那个?我、想学习些关于外太空天体的相关知识,不知、嗯,先看些什么的书籍容易上手?”看他如此惊恐,却也强忍着与我对话,便知这小子定力很深且大有破釜沉舟之意,不同寻常。
我平静的说:“这方面的书籍不是很多,倒也有几本书介绍的较为详细,如大华百科全书——天文学卷中,涉及天体力学的《天遇》、《天象》与《天际》,内容讲解的全是宇宙间的自然现象,是我们认为的某些异常状态、至今为止较为全面及前卫的解释;前两者主讲一些莫明其妙的现象及成因,后者就此现象或成因及对地球的影响进行了拓展性的分析;但是,最好须懂些分析力学的基础知识后,才可以读,否则在介绍发现的过程时,会有种全是公式堆砌的印象,很是晦涩难懂;至于《天体力学基础》及《天体力学方法》是专业书籍,倒也可以早期预习;《物理理论力学》是天体力学的预备课程;《简明天体力学》从一般的理论力学开始,渐渐涉及到天文知识,虽说是简单介绍,却是专业性很强的书籍,也需要耐心去读。”
他擦着汗,微微颤抖着说:“老师,这些书籍我已经读过;仅是些自然现象的推测与说明,对我要了解的异常现象没有解释,比如:现在的光谱仪能接收到百年前的光影?正常人为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体与外貌突发变异?一类生命体可以感知他人的思维?是何种变异导致畜生听懂人类的语言?过去与未来的同一个人果真出现在同一个时空么?均没有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所以我想寻找些,对这种自然现象有推断或剖析的书籍,那怕是莫须有的说辞也行。”
他与我说话时,用着试探性的口气,甚是谨慎紧张,汗一直在流,眼睛一直盯着我,处在极大的困惑之中,仿佛我有天大的隐私或巨大的秘密,让他如何也不能控制这份错愕与惊呆。我哪里让他如此的惊恐呢?所以,关于他提及的变异与涉及的内容我也没有认真的去听。
我彼平静的说:“你小小年龄,何来这种奇谈怪论?你讲的这些还真没有相关的书箱推荐;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其实啊,外宇宙的一些自然现象,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思维范畴,单单时空的穿越,我们就无法理解,就算理解也是依着三维的经验来解释,意义不大;至于探知他人的思维或畜生听懂人类的语言,如果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呢,也只能从波的交融与干扰开始分析,即彼此的脑电流进行了互融,或畜生听觉的波幅与人类听觉的波幅相通或相融了;但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即便发现了,由于目前的认知或智慧还比较落后,也是无法探知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是说如果不是真实的事件,在一些科幻题材的电影里,倒是时常采用这些拟人的手法,以畜生的视角来表述人类的感悟;我想,你所查寻的这些内容也基于此现象吧,就目前相关的书籍,你也说了,就算有解释或分析,也只是设想或推测,还真没有可靠的依据当参照。”
他有些发呆,仍惊恐的看着我并没离开。
我只好又说:“那个,天体力学的历史比天体物理悠久的多,而且天体力学的两大方向‘天体几何’及‘天体量度’,也没有涉及此类的内容;如果你感觉这些书还浮浅呢,那么《天象漫谈》、《天体引论》及《天体测量和光波回传》,到是涉及了波的返回现象,但不知可否就有你要寻得的内容。
其实啊,这就是波、回返的自然状态,与时空扭曲有关;当然,提及时空扭曲的教课书还是很多的,也只是相关理论的解释还无法验证,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与光物理、量子信息、宇宙学与粒子纠缠、夸克流等等,倒是可以解释光波回传成像的状况,也仅是解释而已。”
我说完后看着他,我都怀疑他没有细听,只是在惊魂未定的紧张着,而忘记了离开。
果真如此,他困楞了一会儿,木然的说:“嗯,谢谢老师,再见。”就走了。
那时我只是关注他的惊魂未定,所有的问话,有上句没下句的,不知说些什么?看着他走了,我还笑他太过幼稚兴许科幻小说读多了,小小脑袋里装满的全是不可思议的幻想,才造成其思维与行为的混乱。但在极度恐慌的状态下,还能再次返回与我对峙或交流,说明这小子的定义非同寻常。可现在想来,极不简单,这小子肯定隐藏着极深的秘密,是极深的天大的秘密。人类的形体与外貌发生变化也许与基因变异有关,但并非天体的异象,因为外天体还没有发现生命,也不存在变异之说。
如今再想,也许他身有感触才提及如此的问题。是何种感触呢?还有,他仿佛已有了依据,竟然断言我就是四维的生命,断言我的形体与相貌会发生变异;他所有问话直指我的身世与未来。这种谈话的方式就是极端异常的行为,我不得不防呢。他肯定知道了关于四维的许多事情,知道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三维的人类存在,否则不会如此断言。另外,他手中的绿色玉石棒,晶莹剔透渐次暗淡后又变为默绿,具有何种作用?
这一切均让我立在楼下呆思了许久。
此时已是四月的天气,花明柳媚艳阳高照,春风和煦温暖宜人,我却感到一股冰冷的寒流自后脊梁传递开来,让我颤抖不已。我平静安稳的日子要结束?世界末日马上来临?我心神不宁的向周围的天空望去,没有一丝末日来临的征兆。这小子如何查得?又暗中查寻了多久?
我一阵心惊肉跳之后,又安慰自己说,不必焦虑,我从未进入四维,没有泄露任何的蛛丝马迹,这小子也是胡言乱语而已。他的主动出击倒让我有了准备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再次静待观察些日子,让他先跳将出来再说。
我定定心思后对自己说,我就是一普通的授课老师,不必让莫须有的说词扰乱了心智,更不能让一位乳臭未干的学生把我封锁在困顿之中,我一定要心平静气阳光灿烂,好相趁这春光明媚的世界呢,困顿时期我更得过好静美安稳的日子才行。
所以,当我再在课堂上见到他时,一样若无其事的微笑面对。上课时间也是平常状态,稳稳妥妥安安然然,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或他所说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极度陌生的词汇根本没有听懂。
我就是不能留有任何的痕迹让外人有所查寻。
之后,他倒也没有再次的追问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便也平静的面对着彼此。
只是仍没有“通古斯”或莲花的消息,却也没有了撕杀逃亡的日子,我感到还是非常的开心。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与同学们相当熟悉,偶然相遇,每每都是亲近的问候。只是这30名同学中,只有黄冈古及卿丘晨两人的身影,不知为何,一直是在我的眼前晃动。虽是想见黄冈古,因心存芥蒂,便有种担心,倒不如卿丘晨了,若几日不见真似如隔三秋呢。她那双闪亮的眼睛,天真的微笑,清爽的笑声,让我的担心与顾虑骤然降低了许多;有时盼望着相见呢,她便迎面走了过来,害得我还有些心跳加速。当然,她也一直在关注着我,偷偷跟踪我多次,倒也没有过分之为。时间久了,我也清楚了卿丘晨的行迹,便在她经常出现的地方,阅览室或到教室的途中等待,远远看到她飘然而至,我就装做不经意的偶遇一般。
每每如此,她都会非常惊讶的问道:“老师,你怎么在这?我正想着可否遇到你呢,就遇到了。”看她脸色红润的样子,我也心喜又坦然。
我随意的说:“正好去阅览室借书呢?你刚回来么?”
她点点头说:“是的。”然后开心的笑,笑声似一股清澈的甘泉在我的心田流淌,让我倍感欣慰。
还没待说完,就看到黄冈古走来,站在卿同学旁边与我说话。
黄冈古冷冷的说:“我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因怕打扰,所以,这会儿遇到我就问了。”与我对话,他的手微微颤抖。看得出仍在强行压抑着心里的恐慌,但也有种孤注一掷的勇敢。是的,他的定力很强。这让我立即提高了警惕,不知他亮出何种招数扰乱我的内心。
我面带微笑,表现的非常高兴。我说:“本是师生,正常交流,不打扰的;再者了,我喜欢被聪明的同学打扰。”我还吹捧他说:“因为与你聊天让我有种站在高山顶峰俯瞰广袤苍穹的意境,就因你的思维凌驾于苍茫的天宇之上,我得全身灌注才行,细想这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他平淡的说:“时间真得不存在?”
我想了想说:“嗯,这个得从量子纠缠说起;相隔光年之遥的两个夸克粒子,一方可以瞬间感知另一方的改变,并随之变化,毫无滞后,彼此并无‘时间’这一物理量的参与;之后科学家在研究量子力学时,又发现了某些元素,需要‘时间’的介入方可衰变或位移;当其莫名的消失又出现在他处时,竟是瞬间完成毫无滞后;基于这种现象,才有了‘时间’并不存在的说法。”
我说:“这有悖于正常的逻辑思维,严格的说有悖于三维的逻辑思维;你的疑惑我能懂,没有时间,人类为何感知到光阴的流失或岁月的流动?而各类生命均以时间的轴向自诞生到衰老呢?我给出的答案也有悖于常规,三维的所有现象,并非是时间的流动,而是空间的转移;空间的转移形成了人类意识中时间流动的假象;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空间的转移,是因为参照物的相同,万物也都发生着‘同一类’变化,包括性情与意识;其实,也是不同空间熵值的不同,便也有了所谓的‘时间差’,如卫星与地球之时间的差异了;这仍是人类意识产生的‘视角’错误;因为我们的大脑只对表面的变化有感觉,无法看透实质;又由于所有的变化在同一空间内沿相同的方位移动,似乎有同一种‘量’在参与,便错误的认为这个‘量’就是‘时间’,并自我暗示了‘时间’的存在;其实,所谓的时间,不过是‘物质’与‘意识’在不同速度下运动,分别与依赖的‘量’产生的熵值差。”
黄冈古与卿丘晨都认真的听着我的说明,仿佛在听天书。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此类问题,而我自外天空返回地球后,经常思索所谓的时间及对人类造成的错觉。
我继续说:“那么,如何理解四季的变更交替、人类的生老病死及自然的海枯石烂呢,于是另一个更加违背常规逻辑的命题出现了,因为交替、病死与石烂,也一样是人类产生的表象,是空间移动后产生的错觉;当然,这一切也确实发生了,但发生的却是空间的移位或轮回,而不是时间的变化。”
我知道他们肯定理解不了。
所以我又说:“那么,生命体只所以产生了万物随时间而变化,是因为万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被宇宙储存于不同的空间背景下‘叠放’在一起,就似由无数张纸组合而成的立体影像,规律且准确的存放在苍穹的某处,而空间就是影像不断移动的框架;空间的移动,使储存的光影也发生了变化,与时间无关,却是唯一用时间可以解释清楚的规律,因为‘此时’已不是‘彼时’的空间了;所以,所有的一切,即过去、现在与未来,平行且并列的存放在一起,只因了空间的某种需要而变化着,让人类产生了错误的视角。
由此可以理解:宇宙及其万物的交替、病死与石烂,只是空间背景的变化,并用时间可以简单的说明;当我们再次寻觅到以往的空间时,场景一样重新显现,恰似轮回到了从前;所以,‘轮回’是宇宙诞生初始赋予万物的存在之道,是宇宙借人类对自身的记忆与更新;由此也可以说,过去没有消失,未来并非遥远,一切都是现实的存在;这才是时间存在的意义。
至于空间这个框架在移动,也是因了不同的视角,或因了某些的需要方可确定其如何的存在,爱因斯坦最后发现了这些,才留下最值得深思的那句话‘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却也深奥的暗示了‘一切’都与时间无关;这也是爱因斯坦针对四维存在的最后论述;那么,在宇宙的基本法则之中,是‘谁’安排好了这一切呢?目前仍然没有依据,也许当我们研究到‘第十一维度’时放可明白,从而透彻了这种神秘的‘安排’出自宇宙的何种自然规律?”
卿丘晨听得有些玄幻,她似乎是惊悚的抖动一下说:“不行了,不行了,神经有些错乱,那么,我的过去与未来也与现实平行着?我开始怀疑人生了。”
黄冈古则刚毅的说:“关于这些说辞,既然没有依据证明时间的‘有’或‘无’,或验证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平’与‘行’,你又为何敢如此的断言?”
我谦虚的回答:“述说实事不需要依据,因为这是宇宙的真实存在,‘有无’也好,‘平行’也罢,仅是三维的我们还不知晓而已;所以啊,我述说宇宙的实际状态,当然可以断言了;还有啊,关于是‘谁’的安排也是一样,没有证明只是不能证明,没有依据只是没有发现依据;不过呢,你若有了反驳的证据也行,也可自成一派,若再加上现实理论的依托,就可以诞生一种全新的理论了。”
黄冈古目光坚定的站立着,感觉他早有准备,并清楚这种‘有无’及‘平行’是存在着,当然还有这种神秘的‘安排’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