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还不到十八岁呢……当什么官?”林子诚笑道。
“在洛阳上学堂的时候,是谁天天一副胸怀天下的样子,跟易先生高谈阔论的?你若真的有这幅胸怀,别光说不练啊!”杨撷湲激他道。
“那都是些个人想法,我很少去想是否真能做到啊。”林子诚道。
常撷音道:“公子若真有意,其实科举在即,可以一试啊。科举文试不限年龄,公子年纪虽小,也可参加。故有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您又未尝不可呢?”
林子诚总是说得多,做得少,虽然平时才学和见识都还算可以,但真要让他去参加科举,他还有些犹豫了。
杨撷湲见他如此婆婆妈妈,催促道:“喂,咱们现在已经是身无分文了,你要是不找个差使,难道要在这天天吃师兄家的白饭啊?”
她看的样子,好像竭力想要促成此事。
“你怎么催得这么急?容我想想不行啊?!”林子诚回道。
杨撷湲道:“闲着没事做嘛。若不是不让女子参加科考,我也想去。也不知道是谁定了这破规矩,呸!”
“公子,报名科举,还需有官府认定的学子身份。考生必须有证明在兴国境内官府承认的学堂就读过的凭信。”常撷音道。
“那怎么办?”杨撷湲问。
“也好办。我在长安认识一个教书先生,帮公子开一张凭信即可。各路学子,这么做的不少。”
林子诚一脸嫌弃道:“你看看,这还没开始呢,就先弄虚作假了。”
月映长安,颇有清秋之意。
林子诚独自一人爬到东厢房顶,向南远眺,不知心中所念的穆璎此时已到何处。
他想起当时在明新学堂读书的日子,十分怀念那些时光——当时他可以为了经典中的一句话和易晓先生争得面红耳赤,也可以跟穆璎畅谈对于古今的见解。
“我答应穆璎要飞鸽传书给她,也不知她现在到了何处,又该如何让鸽子找到她。飞鸽,飞鸽……”
林子诚突然想到,虽然传信的鸽子每个驿站都有,但是民用的鸽子受训不足,寻人水平有限,传信的成功率其实不高。
而只有朝廷专用的信鸽训练精良,靠得住。
要想在茫茫大海中找到穆璎,恐怕非得用官方精心培育的信鸽才行。
“我得参加科举!还得考中!就算是为了这信鸽,我也得入朝为官。”
次日,待杨撷湲睡醒时,林子诚已经从外面回来,说他一早和常撷音找人开了学堂就读的凭信,又去报上了进士科省试的名。
接下来几日,他临时抱起了佛脚,让常撷音买了好多经典,没日没夜地苦读。杨撷湲侍于左右,从未见他如此发奋用功过,也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林子诚从小到大,菩提院内各种门类的书已经阅览无数,才学和资质都属上乘,只是努力程度一直不足,所以才不算最出色的。
鸿元道人一直想选的嫡传弟子本是天资更高、求知欲也更盛的李撷扇,但无奈李撷扇屡屡思凡,鸿元道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收林子诚为徒。
世上的人,往往是天资聪慧的不屑于努力,而努力拼搏的又天资不足。
但凡一个聪慧之人开始刻苦努力了,或是努力刻苦者突然开窍,便必定有所成就。
兴国的科举自立业十年以来,每年都会举行。
因为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官员缺口极大。
上半年开武举、下半年开文举,全国统一进行省试,各州的头十名再在皇宫太极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命题和监考的殿试。
林子诚在长安学政司参与省试时,题目还比较固定,都是些经文的默写、释义,或是考察规定题材、格式的赋诗。
考试时一个隔间有一名考生,偶有学子因作弊被拉出来。
林子诚正答题时,便看到一考生从自己面前被监考的侍卫拖出去,哭得咿咿呀呀。
作弊之人要在考场外痛打二十大板,之后还要判刑入狱,终生不得再参加科考。
被打者的惨叫声,考场上还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以此作为对其他考生的警示。
好在这些题目对于林子诚来说都不算太难。
他写完之后,发呆苦等了一个时辰,才到交卷离开的时候。
过了将近半个月,林子诚终于等到结果——长安地区进士科第四名,获准于一个月后参加殿试。
兴国各地晋级考生可以由当地官府负担车马盘缠赶赴长安,这一个月时间就是为了等各地考生齐聚。
林子诚得到消息,十分兴奋,跟撷湲逛了一天的街市,然后又开始苦读备考。
近百年来,前代的各种豪华宫殿、稀世珍宝都已在午休的战乱中饱经风霜,毁坏了不少。
隋唐前代留给当世最宝贵的财富,非科举制莫属。
东燕西兴虽然隔界而治,国情民风都有不同,但他们都毫无疑问地继承了这套制度。
遥看燕京城内,两年一届的科举也已举行。
燕国皇宫里,普照小皇帝朱炯已经连续多日拉着皇叔朱再青,询问他各种治国为政的道理。
朱再青愣是住在皇宫十几天没出去,俨然成了一个帝师,让大太监吴耽暗自恨得咬牙切齿。
他每天与皇帝谈论政道之后,便去太医院查看穆瑾的病情。
可惜穆瑾并未有所好转。
太医们只能用一些抑制她狂躁的药,配合针灸,防止穆瑾心智混乱而大吵大闹,甚至伤人。
这一日,燕帝又召见朱再青道:“皇叔可知道,这一届文举和武举的状元,竟然是同一人。”
“哦?臣不知。天下竟有如此文武双全的奇才?”朱再青问。
普照皇帝喜道:“是啊,得到此人,实乃我大燕之幸事。”
“皇上,自女皇创立武举,时至今日从未有人能兼得文武两科状元。是何人有如此本事?”朱再青道。
燕帝道:“是个江湖人士,叫李撷扇。”
朱再青眼睛一亮道:“无瑕公子?”
燕帝道:“看来皇叔听说过此人了。”
“臣之前流落江湖时,路过洪州,见过此人。按照他的才学,夺得文武状元,也不出奇。只是不知这一个江湖人士为何要投效朝廷。臣斗胆问皇上,打算如何任用此人?”朱再青问。
燕帝微微一笑道:“朕把他交给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