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晏来到这方世界已有七年时间,修炼武道也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可实际上赵晏却并未踏足过江湖,也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江湖是什么样的。
成天困守在宫里,虽然锦衣玉食,但却像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媳妇,如此倒也正常。
因此,对于江湖,赵晏只能够从别人的嘴中了解,说难听点,就是所谓的道听途说。
其中,听得最多、说得最多的,肯定是自家师父,除了关于江湖的一系列常识以外,还经常会跟自己讲很多江湖上的故事,有她自己的,也有别人的。
上到震动江湖的大事,下到游历江湖中的生活琐事,都有,赵晏从小就听得乐此不疲,像是顽童缠着大人讲故事,怎么听也听不够。对于江湖的美好想象和憧憬,大多都基于此。
可是,除了最开始的一年多,往后的日子,师父也不常在宫里,经常一走就是很长时间,尤其是最近这一次,两年都没回来了。
于是,赵晏在获得准许,可以每日让人进宫自己陪切磋武艺后,若有是时间,往往都会让陪练之人,跟自己讲讲江湖上的事,尤其是自身经历过的事。
不管讲得精彩纷呈,还是枯燥乏味,都行,少年都爱听。
这些捕头,无论是六扇门自己培养的,还是招揽、吸纳的散修,都是真正走过江湖的,尤其是后者,往往身上的故事还要更加精彩。
越听,赵晏对于自己能够真正行走江湖的日子,就愈发期待。
事实上,江东这个地方,赵晏也听过,了解过不少了。
当然,大多还都是从自己师父口中。
师父她是楚国人,江东就在楚国,对于故乡,自然就提起的更多。
至于其他人,这些来陪练的捕头中,真正去过江东的很少,因为燕国和楚国距离太远了,一个在南方,一个在极北之地,他们游历江湖也基本都在燕国国内打转,能去过宋国、陈国这些国家就算不错了。
许明财和梁俊武进宫也有段时间了,一直不知俩人有这段经历,赵晏前阵子听说以后一直想问问,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一次问了出来。
提起江东,许明财和梁俊武两人都很诧异,没想到这段经历赵晏会知道,可随即也就是释然了,他们虽然没主动提起过,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
紧接着,许明财和梁俊武脸上又浮现出怀念的神色,似乎是在回想某段难忘的时光。
江东啊~
许明财和梁俊武二人,并非是在加入六扇门后才相识的,相反,他们两个都是燕国寰州人士,家乡虽不是一处,但却离得不远,隔了一两个县而已。
因是江湖散修,故而肯定都没有所属门派,更没有从军的经历,都是根骨资质尚可、家境贫寒,且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了传承,这才走上了武道这条路。
江湖散修,日子过得肯定贫苦了一些,没什么名师指导,朝廷也不认可,但相对来说却要自由很多。许明财和梁俊武都是年纪轻轻,便离家在寰州闯荡,由此得以相识。
两人性格上相反,许明财外向、话要多一些,梁俊武相对来说较为内向、话少,可却出人意料地很合得来,故而熟悉以后便相伴而行,游历江湖的范围,也渐渐由寰州,扩大到了整个燕国。
那时候,忻州也已归燕国治下,且动乱方平,二人也没有放过。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许明财和梁俊武心都挺大,总想走的更远、看得更多,还是行动派。而燕国江湖的这谭水毕竟浅了点,为了能见见世面,见识一下更广阔的江湖,当时还境界低微的二人,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充满风险的决定——入关,去楚国,去江东看一看!
要知道,这一走,可就是好几千里的路,中间要经过数个国家,尤其是只要入关,还必须得穿过卫国,这个与燕国有死仇的国家,以他们当时的境界实力,能活着走到江东的概率很低。
一般而言,没到二流高手,游历江湖只选择会在本国、甚至本州内,毕竟路程一旦远了,风险也会跟着增加,境界到了二流高手以后,好歹算有了自保、远游的能力,当然有高手陪着的除外。
江湖人士在九州大地上游历,各国并不禁绝,但有两国间有死仇的除外,故而卫国那段路程,许明财和梁俊武走的最难。
但他们很幸运,最终还是是成功到了楚国。
在历尽艰险,终于到达楚国后,江东也没让人失望。都说天下九州,江东是武道最为繁荣昌盛的地区之一,仅次于中原,此言当真不虚。
所谓江东,大致范围指的是大江东部下游,临近入海口的南北两岸的土地,大致相当于楚国景州、定州,的两州之合。
魏朝建立初期,这两块土地还并不显眼,被认为是南方的蛮荒之地,山川大泽、瘴气沼泽遍布,罕有人烟,没什么人愿意去,基本上除了被流放的犯人,就是去探险的江湖人士。
但楚国立国后,部分中原百姓被强迫随之南迁,经过几百年的治理,江东这片土地发展速度极为惊人。
在渡过前期百余年的艰难开荒阶段后,楚国田亩数量成倍增长,南方地区作物能够一年三熟的优势迅速凸显了出来,巨大粮食产量,加上改善许多的生存环境,使得江东人口、经济、文化迅速攀升,一举从蛮荒之地,变成了全天下出名的繁荣膏腴之地。
再加上山川名胜、洞天福地众多,楚国朝廷对待江湖态度也较为宽松,慢慢地就吸引不少门派迁至楚国,以及越来越多江湖人士来此游历,尤其以年轻人为主。
由此,江东便慢慢成为了江湖人士眼中,仅次于中原的好地方,地位大大提升,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人士,纷纷来此共襄盛举。
许明财和梁俊武到了江东后,自然是遇到了很多事,同时也结识了很多相交莫逆的朋友,总是嘴上口花花,给人感觉不太靠谱,但到了关键时刻觉不抛弃同伴的冷昶;大家族庶子出身,却从不认命的邱浩川;正直无私,还不墨守成规的颜桓...................
他们这行人在江东,一块为了某个机缘出生入死,也曾剿灭过贼寇为民除害,更与正道中人一起诛杀过邪魔。而朋友一方有难,大家收到信以后,立刻披星戴月、星夜兼程赶去搭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然,在那片水很深的江湖,许明财和梁俊武也碰到了很多同龄的年轻高手,包括一些境界高深莫测的老前辈,知道了当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总而言之,对于许明财和梁俊武来说,那是他们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如今光是回想起来,就让人止不住的高兴。
可正所谓,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国家,总归是要分开的。后来,他们中发生了一些事,再加上年纪渐渐大了,在外闯荡十几年,都已过而立之年的许明财和梁俊武难免有了思乡之情。
大概知晓了自己这辈子能在武道这条路上走多远后,二人又相伴回到了燕国。去时是两个人,回来时也是两个人,已经算是很幸运了,区别只在于,许明财和梁俊武返回之时,实力已与当年有了巨大提升。
回到燕国后,二人选择加入了六扇门,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借着六扇门的资源,日后境界应该还能提升个两三阶,由此也就算是他们武道的尽头了。
至于江东,二人自己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去,但与好友们也常有书信往来,交流沟通着彼此的近况,至于那段游历江东的日子,就只能放到心里,有时拿出来慢慢回味了。
不知过了多久,许明财和梁俊武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走神以后,二人都是连忙告罪,赵晏却道无妨,甚至有些打心眼里羡慕他们。
“殿下,我二人早年间的确是去过楚国,到那江东游历过。虽然没什么大作为,但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往日里不长提起此事,殿下既然想听,那卑职也就斗胆卖弄一番了。殿下,提起江东,除了纸醉金迷,那最值得说道的,肯定就是真武和少林两大门派,还有天地玄三榜了。尤其是玄榜,卑职游历江东,曾经碰到过不少的.................”许明财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眼睛中似有光芒,甚至就连一向没多少话的梁俊武,也常在一旁补充着。
不缺乏江湖常识的赵晏,对江东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听二人讲述,仍然是兴致勃勃,听的极其认真,仿佛是自己在亲身经历那些事情。
江东啊~
早晚我也要去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