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和士开都是恍恍惚惚的,周围是一张张怒视着自己的脸,似乎邺城的人都赶过来了,来看他和士开被押入死牢,来看他的笑话。看着他们愤怒的模样,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就算是自己能留下一具全尸也会给这些人剁成肉泥吧……唉,罢了,事到如今,他和士开又如何会在乎这些蝼蚁一样的百姓的愤怒呢?不过是死罢了,反正这辈子自己也够本了……
随着一行人缓缓走进大理寺衙门,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海啸一般的呼声。
在最前面站着一个穿着奢华的英俊少年静静的看着这一幕,良久,微微叹了口气,招呼着身边的手下转身离开,“我们走吧!”,马车宽阔的车厢里,少年紧紧握着手里的折扇,眼中神色变幻不定,感受着车厢外犹如过年一般的热闹,心里暗自下定决心。
邺城的百姓到处奔走相告,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比过年还要热闹。
……
高玮才刚登上车辇,正准备去后宫找皇后聊聊天,这时小安子火急火燎的跑过来通报道:“陛下,丞相大人求见。”
北齐共有两个丞相,一左一右,左丞相主要负责军事,右丞相留在京城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此时齐国左丞相斛律光正在洛阳前线和北周对峙,那么小安子所说的丞相所指的就是右丞相赵彦深了。
赵彦深人到中年,看起来很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他曾经生过一场重病,说话的时候嘴角的小胡子一抖一抖的,看起来有些好笑,不过在这个朝堂上倒是没有人敢小看他,在高洋创建北齐开始他就在朝中任职,是北齐的元老级人物,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要论对北齐的了解,他赵彦深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和士开一群人虽然飞扬跋扈,但在他面前也得老老实实的,当然了,除了这一点外,还有就是高湛对赵彦深的态度,虽然说高湛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私生活混乱,耽于享乐,但昏君说到底也是君,他高湛能当上皇帝,看人的眼光往往还是挺准的(和士开是个例外,这人人品不太行),虽然在他看来和士开挺有能力,但他心里很清楚,这个朝堂,和士开一个人撑不了,只有像赵彦深这种级别的人才能镇住局面,所以尽管和士开经常在高湛身边吹耳旁风,但赵彦深的地位丝毫不受影响。
片刻后,赵彦深急匆匆的跑过来,看到高玮后行了一礼,笑道:“陛下,大喜啊,三日前,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领骑兵五万进攻洛阳,被丞相斛律光领兵击退,斩首八千余,周人退兵了……”
闻言高玮抚掌笑道:“好,好,好啊,斛律将军在洛阳打了大胜仗,理应嘉奖,不过斛律将军如今以位极人臣,丞相你说朕该赏些什么呢?”
“咳咳咳……”,赵彦深咳嗽一声,急忙说道:“陛下,微臣的话还没说完呢……左丞相斛律光上书请命,请求以洛阳城为中心,在河洛一带在修筑两座城池,设置郡县以为屏障,所需钱粮兵马数目,微臣已经整理完毕请陛下预览。”,说完从怀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奏疏。
高玮皱了皱眉,不满道:“赵丞相,此事为何朕一点也不知道?”
“陛下,其实左丞相的文书也是今早才送到,微臣丝毫没有懈怠,希望陛下明察秋毫……”
“爱卿不要妄自菲薄,爱卿的为人朕还是清楚的,爱卿历来舍己奉公,忠于朝廷,受大齐诸位先帝所倚重……好,这文书朕就收下了。”,顿了顿,高玮又补充道:“此次清算和士开一党,朝中官员被罢免过半,这些罪人留下的位子你有什么提议吗?”
赵彦深这才反应过来,不禁在心里暗赞皇帝做事细心,就在刚才皇帝在朝堂和太后为了和士开的事情已经闹的很不愉快了,他也是担心这位少年皇帝和齐国前几个皇帝一样做事情不计后果,这样这个国家可能就真的走到头了,清算完了和士开,那么善后工作也很重要,权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和士开今日一倒,其攀附上他的爪牙也被纷纷问罪,保守估计,朝堂的官员至少没有了一半,这其中巨大的利益会让多少人流口水?或许不久,以高睿为首的高氏宗王和以胡长仁为首的太后一党就会趁此机会壮大自己,这个绝对是可以预料到的,这些人虽然和和士开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高玮还没有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势力以前他们还是齐国的栋梁,如果他们想要开口让自己的人爬上来,高玮该怎么处理呢?
似乎早就预料到高玮会这么问,赵彦深神秘一笑,从怀里掏出一份名单,高玮接过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很多东西,包括名字,担任的官职,因为何种原因被流放或是被罢官,林林总总,非常详细。
高玮正看得入神,赵彦深笑道:“这些是微臣这些年来收集的一些名字,他们都是因为得罪了和士开被贬谪的……从先帝龙御天下开始,微臣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一记录在册,就是为了以后能有机会把他们召回京城,所以日日夜夜待在身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高玮听完赵彦深的讲述,这才明白这个老人的苦心,他年轻的时候就参与建立了这个国家,兢兢业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齐国,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是如何看着自己亲手参与建立的帝国在蠹虫的蚕食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即使如此,他仍然苦苦坚守在岗位上,做着自己分内的事……
高玮眼眶泛红,道:“丞相这么多年真是辛苦了……这份名单朕全部照准,丞相应该比朕更清楚,如今的大齐是如何艰难,倘若大齐再不做出改变,恐怕江山社稷就危险了……大齐就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身子早就被这些蠹虫掏空了,衮衮诸公,朕竟然无法分清楚他们对大齐是忠还是不忠,不过丞相的忠心,朕是知道的……”
闻言,饶是赵彦深意志如何坚定,也被这一刻高玮的这一番话说破防了,他眼眶有些湿润,道:“微臣……微臣何德何能,当陛下如此赞誉……”
“丞相自然当得起!”,高玮握着他那如同枯木一般的手掌,笑道:“丞相的心意,朕明白,以后朕要治理大齐,少不了要丞相出力……时不我待,咱们还是正事要紧……”
赵彦深连连点头:“啊,对对对,正事要紧,正事要紧……”
随后君臣两人来到御书房,看到高玮在名单上写上“准”字并盖上大印,赵彦深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旋即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调侃道:“陛下,微臣年纪大了,处理朝廷事务的时候感觉身子跟不上,就想要找几个有能力的人来帮忙,可是……朝堂上都是如同和士开之流的无能之辈,臣即使有心想要振兴大齐却也无能为力,现在好了,等这些人回来,微臣就可以好好休息一阵子了……”
高玮也乐了:“丞相不比妄自菲薄,朕幼年在宫中偶然间习得一门相面的本事,依朕看来,丞相精神健硕,天庭饱满,目露精光,少说还有三十年的寿元?朕相信只要你我君臣齐心,定能让大齐再现神武时期的辉煌……在这期间丞相可不许在辞官了,等到你八十岁了朕在批准你回乡修养……”
君臣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闲聊一阵,高玮站起身来,向赵彦深深施一礼,道:“如今我大齐大业艰难,丞相在朝为官多年,定然知道朝廷存在的问题,请丞相教我?”
赵彦深急忙将高玮扶起,心里不由得感到震惊,他没料到自己和皇帝的首次对话就是如此宏大的问题,这倒不是这个问题有多么难以回答,而是他惊讶于高玮的气魄,他在高玮眼睛里看到了对答案的渴望,还有……野心?难道小皇帝的目标不仅仅是大齐,而是……天下?
皇帝志在天下,他这个做丞相的心里还是挺欣慰的,不过欣慰之余又不由得有些担心,自从八王之乱以来,汉统衰落,晋室衣冠南渡,天下纷乱近两百年了,其中出过多少气吞山河的英雄,他们都没有做到让神州再度一统,甚至就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刘寄奴也没能成功,高玮?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他能行吗?
沉思片刻,赵彦深这才缓缓开口,“我大齐自从神武皇帝立国以来,至今已有十余载了……在这期间,我大齐每逢改朝换代,势必举国震荡,如今国力和军力一日不如一日,原本北周的国力要弱于大齐,现如今大齐却处处受北周压制,陛下可知为何?”
高玮皱眉思索,赵彦深说的的确没错,北齐开国时期国力很强。由于北齐开国时期大部分军队来自北魏时期的北方六镇的鲜卑骑兵,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战斗力都要比当时北魏京师的骑兵实力要强的,毕竟北方六镇的骑兵都是北魏朝廷用来防备柔然的,后来孝文帝迁都,改革北魏体制,强制推行汉化,虽然有利于民族团结,但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六镇的不满,之后北魏朝廷就在没有为六镇兵马提供补给,默认抛弃了六镇胡骑,这也导致了北魏的最终分裂。
后来,在高欢等人的策动下,六镇兵马发生叛变,扶持了一个北魏皇族傀儡,建立东魏,就这样北魏分裂了,所以在北齐的朝堂上能看到不少的胡人官员,甚至就连北齐的军队也有不少是异族,而且这些胡人将领普遍认为,汉人种地,胡人打仗,这才是最符合大家利益的方式,这种模式类似于后世的雇佣兵制度,北齐朝廷出钱让胡人打仗,而胡人除了打仗之外不需要管别的事情,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汉人和胡人之间相互猜忌,互不信任,等到最后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就是北齐帝国崩溃的时候……
思索片刻,高玮摇摇头,苦笑道:“朕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