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第二天,谷天如常起来,在屋内没有见到师傅,走到门口,青牛也不在,少年心想,师傅有自己的事要去办,转而回头进屋弄早饭去了。

直到吃完早饭,还是不见师傅回来,无奈之下,少年找来锄头,在祠堂后门的荒地上开垦起来。现在两个人吃饭,他想种点菜。

干了不到一炷香,就听见门前一声牛叫,少年连忙收起锄头,跑到前面,只见青牛已在门口卧坐着。

“青牛大哥早。”少年快步从青牛面前走进祠堂里面,看见师傅已坐在桌子前,上面放着一叠白纸和一分份笔墨。

“师傅,是不是要抄书了。”

“你坐下了,看着这本书,我读一句你读一句。昨天已打开你的隐意识,记字认字对你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是。”

少年说完打开那本书。“师傅,弟子准备好了。”

“道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反者道之动,受者道之用……”

少年一字一句的跟着道士诵读,说来奇怪,只要这个字一旦看到和读出来后,少年的脑子里面就像见到相伴多年的东西一样,过耳不忘,过目就知。

“好,你把刚刚的《道经》读一遍。”

“道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可道,非恒道……”

少年对着书一字不差地诵读,道士点了点头后再次开口道:

“德经: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少年依旧一字一句的跟着诵读,一本书在一念一读中完成了文化的传承。可文化是文化,文化不等同于思想,思想能传承多少,取决于少年的悟性,他可能青出于蓝,也可能是减师半德。一切在于少年的领悟。这也是文化传承的真正价值。

“你再把《德经》读一篇。”

“德经: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少年一口气的读完一本书,连自己都感到很意外。因为昨天,自己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而今天,一本书都能读完。

“你要记住,此《道德经》乃是老道我一生对天地大道的所觉所悟,望你时常悟其文,明其意,扬其德。”

“是。弟子谨遵师命。”

“你现在把它写出来。”

“是。”

少年拿起笔墨,将这本《道德经》一字不落的默写了一篇。字不多,才五千字,可少年也写了近百张纸。

写完之后,少年望着铺满地上等待晾干墨水的文稿,心里的满足和快乐在他那清稚的脸上洋溢着,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如此挥洒笔墨。

“师傅,弟子写完了。”

“好。”

只见道士伸手一挥,那铺满地上的纸张全部飞到手里面,连同之前的那本《道德经》一起,突然一把火光闪过。。

“师傅……”少年心头一紧一疼,伸出的手还没到半空,就发现顷刻间,两本书已经化为灰烬。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